译本及内容

『杂阿含经』有若干的译本,其中最为完整的为宋,元嘉中,求那DGn中华典藏网

跋陀罗所译之五十卷本。译者出身于中天竺(中印度)的婆罗门种,于元嘉十二年(公元四三五),东航至于广州。不久即在京都应众僧之邀,而于祇洹寺集合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宋元明之三本,均有图记为宋元嘉二十年岁次癸未,于杨都瓦官寺译『杂阿含经』五十卷,故此『杂阿含经』确为公元四四三年之译。DGn中华典藏网

『杂阿含经』的内容乃为多岐,杂集种种之类,故有解释为「杂」类的『阿含经』。也许『四分律』曾记谓:「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杂魔、杂梵王,集为杂阿含」,故有是说。DGn中华典藏网

然而『杂』的原语──僧育多(Sam yuta),乃为相应之义。如『有部毘奈耶杂事』等,则说「相应阿笈摩」(阿含),故上文乃指该经为集聚比丘、比丘尼,乃至魔梵之「等类相应」之义,而对于长、中阿含而说「类集」的「杂阿含」。DGn中华典藏网

内容如下:DGn中华典藏网

五阴(卷一至卷七。就中,卷四并说种种的因缘)。DGn中华典藏网

六入(卷八至卷十一。就中,卷十又出有关于五阴之说法。)DGn中华典藏网

缘起(卷十二至卷十五之十四。就中,卷十三又出六入等之说法。)DGn中华典藏网

四谛(卷十五之十五,至卷十六之三十五。)DGn中华典藏网

界(卷十六之三十六至卷十七之十)。DGn中华典藏网

受(卷十七之十一至卷十七之末)。DGn中华典藏网

戒定(卷十八。就中并有若干的别类之经)。DGn中华典藏网

有关于天之故事(卷十九之一至三十一)。DGn中华典藏网

四念处(卷十九之三十二至卷二十之九)。DGn中华典藏网

收各种之经(卷二十之十至卷二十一之末。有关于六念,及定等)。DGn中华典藏网

天请问经(卷二十二)。DGn中华典藏网

阿育王经(卷二十三)。DGn中华典藏网

四念处(卷二十四)。DGn中华典藏网

阿育王经(卷二十五)。DGn中华典藏网

根与力(卷二十六之一至六十)。DGn中华典藏网

五盖与七觉支(卷二十六之六十一至卷廿七之末)。DGn中华典藏网

八圣道(卷二十八至卷二十九之三)。DGn中华典藏网

安那般那念(卷二十九之四至十六)。DGn中华典藏网

三学(卷廿九之十七至卷三十之三)。DGn中华典藏网

四不坏净(卷三十之四至廿六)。DGn中华典藏网

六念(卷三十之廿七至卷三十一之三。就中并有一些别经)。DGn中华典藏网

四禅(卷三十一之四至十四。就中也有别经)。DGn中华典藏网

四正断(卷三十一之十五至二十二)。DGn中华典藏网

收各种之经(卷三十一之廿三至卷三十二之二)。DGn中华典藏网

对聚落主之说法(卷三十二之三至十二)。DGn中华典藏网

马之喻(卷三十二之十三至卷三十三之八)。DGn中华典藏网

对摩诃男之说法(卷三十三之九至十八)。DGn中华典藏网

长流转(卷三十三之十九至卷三十四之十七)。DGn中华典藏网

有关于无记的说法(卷三十四之十八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收各种之经(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六之二)。DGn中华典藏网

天请问经(卷三十六之三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为病比丘(卷三十七之一至十五)。DGn中华典藏网

十善十恶(卷三十七之十六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有关于诸弟子(卷卅八至卷卅九之三)。DGn中华典藏网

佛陀与恶魔(卷卅九之四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以天为题(卷四十)。DGn中华典藏网

四不坏净(卷四十一之一至十五)。DGn中华典藏网

佛与迦叶等(卷四十一之十六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对于波斯匿王(卷四十二之一至六)。DGn中华典藏网

对于诸婆罗门(卷四十二之七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六入(卷四十三)。DGn中华典藏网

对于诸婆罗门(卷四十四之一至十)。DGn中华典藏网

佛与梵天(卷四十四之十一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比丘尼与恶魔(卷四十五之一至十)。DGn中华典藏网

婆耆舍之歌颂(卷四十五之十一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

对于波斯匿王(卷四十六。就中并有一些别经)。DGn中华典藏网

收各种之经(卷四十七)。DGn中华典藏网

天请问经(卷四十八之一至卷四十九之廿五)。DGn中华典藏网

佛陀与鬼神(卷四十九之廿六至卷五○之六)。DGn中华典藏网

天之劝发等(卷五○之七至二十二)。DGn中华典藏网

种种之对颂(卷五○之二十三至其末)。DG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