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慈

悟慈
  • 姓名:悟慈
  • 俗姓:李茂埤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台湾台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悟慈(1925~2005年5月7日),俗名李茂埤,台湾台南人。民国三十一年(1942),披剃于麻豆保济寺。1952年,创建观音讲寺,组织佛教青年讲习班。1956年,创办台南佛学书院、法音杂志社。1961年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驹泽、立正等大学攻读,并于京都大谷大学修满博士课程。归国后,于1969年接任台南开元寺住持。其后,获得美国东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5年创建慈爱医院。后又接任保济寺住持、普门仁爱之家董事长,致力于弘法及慈善事业。于2005年5月7日圆寂,俗腊81,僧腊63。撰有法华经讲话、楞严经讲话、超圣释迦、佛法僧三宝讲话、佛道二教的冷战等书。

猜你喜欢的书

正骨心法要旨

正骨心法要旨

伤科著作。简称《正骨心法要旨》。4卷。清吴谦(六吉)主编,刊于乾隆七年(1724年)。是《医宗金鉴》的87~90卷。载有“手法总论”、“器具总论”、全身骨骼名称、各种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插图10幅,方剂38首。此书综合清以前伤科理、法、方、药及理伤手法之大成。编次与内容均较简要明晰。在治疗方面,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8种手法与伤科临床紧密结合,是清代理伤手法一大进展。书中收载振梃、通木、腰柱等治伤工具的临床应用;详述“攀索叠砖法”,充实了稳定型脊椎损伤之治法。论述切于实用,对后世伤科有其一定影响。版本参见《医宗金鉴》条。锦章书局曾有单行本发行,建国后有排印本。

道门科范大全集

道门科范大全集

道教斋醮科仪汇集。八十七卷。唐杜光庭删定。约成书于五代初年。该书将各斋醮科仪按仪名收编。各仪体例大体一致,但内容各俱独立性。卷一至卷三为生日本命仪。分别为清旦行道、午朝行道和晚朝行道。卷四至卷六为忏禳疾病仪,亦分清旦行道、午朝行道和晚朝行道。清旦行道法事升坛如式:首以都讲举各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接着都讲举鸣法鼓二十四通,高功发炉,次都讲举请称法位、宣词、次又重称法位,后知磬举十二愿,都讲举存神烧香,高功复炉,知磬举出堂颂,引至六幕堂,清旦行道则结束。其午期与晚朝行道均与清旦同。卷七、卷九消灾星曜仪基本程式同上。卷八清灾道场仪设醮行道如式有:都讲举各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都讲举鸣法鼓二十四通、高功发炉、都讲举请称法位、降帝、云兴、知磬举散花、奏乐、宣词、又奏乐、重称法位、知磬举送圣颂、都讲举存神烧香,最后是送神、化财、向来、回向,则礼毕。其后七十多卷如灵宝太一祈雨醮仪、祈求雨雪仪、祈求雨雪道场仪、灵宝祈求雨雪道场三朝坐忏仪、文昌注禄拜章道场仪、祈嗣大醮仪、誓火禳灾说戒仪、安宅解犯仪等程式则大同小异。《道门科范大全集》包罗祈嗣、祈雨雪、禳病、消灾、安宅、延生、济度、谢罪、崇神等斋醮科仪中的不同内容,保存了唐五代以前道教科范的重要资料,是研究这一学科不可缺少的典籍。该经收录于 《正统道藏》 正 一部。

文堂集验方

文堂集验方

验方著作。四卷。清·何京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其中有一部分单方验方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汉魏六朝辞赋

汉魏六朝辞赋

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了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与演变。以下六章,从文学史的角度,以作家作品为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介绍。《西汉辞赋》和《东汉辞赋》两章,分别论述了贾谊、枚乘、司马相如、西汉中后期赋家扬雄、刘歆以及班固、傅毅、张衡、王延寿等作家及其作品。作者还特别列出《三国辞赋》一章,重点论述了王粲、曹丕、曹植和三国后期辞赋家。第五章为《两晋辞赋》,作者介绍了晋初赋家皇甫谧、傅玄以及潘岳、陆机、左思、孙绰、陶渊明等作家及其作品。最后两章分别论述了南朝辞赋和北朝辞赋,其主要对象是颜延之、谢灵运、鲍照、江淹以及颜之推、庾信,在“结束语”里,作者指出汉魏六朝辞赋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辞赋从许多方面看都存在着区别。在文学史上,赋与诗相互影响,同时又对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散文中骈句的增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来自辞赋的影响。

金刚经部旨

金刚经部旨

金刚经部旨,二卷,清灵耀撰,有科文。

法华经玄赞摄释

法华经玄赞摄释

法华经玄赞摄释,四卷,唐智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