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篇

一、婚礼须知dIo中华典藏网

子女们到了结婚的年龄,应该给他们联婚。婚姻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双方的品性学识和家庭教育,须加以慎重的考虑。同时应征得子女的同意。或者由子女自己选择配偶,做父母的仅加以监督指导。dIo中华典藏网

(1)婚姻的选择dIo中华典藏网

为子求妇,或为女择婿,或由子女自择,只要:1、女婿贤能,不必定要家产富裕。有许多富贵人家,生出不肖子孙,他的家业不久就被破败坏了。2、娶妇要注重才德,举止要稳重,不轻浮。不宜注重美貌。dIo中华典藏网

所以双方不得慕声势,托高门。这些都是虚荣而不切实际的。介绍人所说的话,不可全信,一切都要自已去确切调查。嫁娶要俭约,不可夸奢斗靡。有些人甚至借贷典卖,虚装体面,这又何苦呢?记得有一首诗:“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属银屏众口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卖与别人家”。这首诗是很耐人深思的。dIo中华典藏网

(2)订婚dIo中华典藏网

订婚的一天,男宅以首饰和求婚书,请介绍人送至女宅。女宅接受了后,答复允婚书。介绍人回到男宅,男宅须设宴款待。dIo中华典藏网

(3)结婚dIo中华典藏网

结婚之前,先由介绍人将结婚日期通知女宅。届期男宅用车或轿迎接新妇到礼堂。(礼堂设家中或公共场所)。礼堂职事应选派几位干练的亲友来担任。dIo中华典藏网

(4)礼堂布置dIo中华典藏网

礼堂悬挂联轴。礼案用半桌或两张方桌拚成,铺上彩色新毯。桌上供教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或画或铜铁铸制均可),香炉一只,鲜花两瓶,证书两张,印泥一盒。案旁置钢琴或风琴一具。案前置拜凳两只。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各备图章一颗。新郎新妇各备念珠一串,图章一颗。证婚一人,主婚,男女宅各一人,介绍人傧相各二人,司仪一人。礼堂排列椅子可请来宾就坐观礼。序次如左:dIo中华典藏网

介绍人dIo中华典藏网

男宾dIo中华典藏网

司仪dIo中华典藏网

男方主婚人dIo中华典藏网

新郎dIo中华典藏网

男傧相dIo中华典藏网

证婚人dIo中华典藏网

礼案dIo中华典藏网

女方主婚人dIo中华典藏网

新妇dIo中华典藏网

女傧相dIo中华典藏网

介绍人dIo中华典藏网

女宾dIo中华典藏网

司乐dIo中华典藏网

(5)婚礼仪式dIo中华典藏网

佛化结婚的仪式,在求其简单而庄严隆重。证婚人等演说应于新婚夫妇的未来佛化家庭的组织有所指示。dIo中华典藏网

1、奏乐dIo中华典藏网

2、主婚人礼佛三拜入席dIo中华典藏网

3、介绍人礼佛三拜入席dIo中华典藏网

4、证婚人礼佛三拜入席dIo中华典藏网

5、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妇入席dIo中华典藏网

6、新郎新妇拈香礼佛三拜dIo中华典藏网

7、新郎新妇行结婚礼对面三鞠躬面相向立dIo中华典藏网

8、证婚人宣读证书dIo中华典藏网

9、新郎新妇盖印dIo中华典藏网

10、介绍人盖印dIo中华典藏网

11、主婚人盖印dIo中华典藏网

12、证婚人盖印dIo中华典藏网

13、证婚人为新郎新妇交换念珠dIo中华典藏网

14、证婚人致词dIo中华典藏网

15、介绍人致词dIo中华典藏网

16、来宾致词dIo中华典藏网

17、主婚人致谢词dIo中华典藏网

18、新郎新妇谢证婚人一鞠躬证婚人退dIo中华典藏网

19、新郎新妇谢介绍人一鞠躬介绍人退dIo中华典藏网

20、新郎新妇谢主婚人一鞠躬主婚人退dIo中华典藏网

21、新郎新妇向外谢来宾一鞠躬dIo中华典藏网

22、礼成奏乐dIo中华典藏网

(婚礼仪式单应写二份,一份大字贴壁上,一份小字交给司仪)。dIo中华典藏网

(6)亲属叙会见礼dIo中华典藏网

行过了婚礼以后,再行见亲属尊长礼。尊者向外立。新郎新婚向内立,行三鞠躬。次、平辈,左右侧向立。新郎新妇向内立,彼此行一鞠躬。又次、小辈向内立。新郎新妇向外立。小辈行一鞠躬。礼毕退出。dIo中华典藏网

(7)怎样宴客dIo中华典藏网

亲戚故旧切勿滥招。一则省事,二则免穷亲友受窘。因为经济拮据的亲友们,接到了请帖,若是送礼呢,实在力不从心;若是不送呢,面子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不可滥发请帖。宴客筵席应不用荤腥,以蔬食为宜。莲池大师:“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礼而用凶事,不亦惨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凡人结婚,必祝愿夫妻偕老。尔愿偕老,禽兽愿先亡乎?信乎婚礼之不宜杀矣”。所以佛教徒结婚宴容,绝对不可用荤腥。避免流血,物我就皆大欢喜了。dIo中华典藏网

(8)男家求婚书dIo中华典藏网

XX亲翁先生赐鉴:伏承dIo中华典藏网

尊慈不弃寒陋,蒙dIo中华典藏网

XXX先生介绍,许以令媛XX女士作配小男XX。是固多生因缘之所感,亦乃我佛善巧之所导。庆悦靡已。小男今年XX岁生于XX年X月X日X时。玆遵成典,用修订婚之敬,谨具dIo中华典藏网

金戒成对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伏维dIo中华典藏网

鉴谅,俯赐dIo中华典藏网

慈受。至所感祷。并颂dIo中华典藏网

皆大欢喜dIo中华典藏网

忝眷弟XXXdIo中华典藏网

率男X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敬启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9)女家允婚书dIo中华典藏网

XX亲翁先生惠鉴:辱蒙不弃寒微,由dIo中华典藏网

XXX先生介绍,许以小女XX作配哲嗣XX君。欣慰无量。小女今年XX岁,生于XX年X月X日X时,玆当纳采,更辱dIo中华典藏网

盛仪。爰修旋筐之敬,谨具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XXXXdIo中华典藏网

奉申下忱。喜偕善慧之盟,共作菩提之伴。多生有幸,托庇无穷。肃此不宣。并祝一切吉祥dIo中华典藏网

忝眷弟XXXdIo中华典藏网

率女X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谨覆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10)结婚证书dIo中华典藏网

佛化广布,首重家庭。菩萨熏修,须资眷属。今日为dIo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XXX君与dIo中华典藏网

善女人XXX女士结婚佳期。欣看嘉耦,共羡良缘。喜鸾凤和鸣,琼花并蒂。贺螽麟瑞叶,玉树连枝。观此日桃夭协吉,建设佛化家庭。祝他年瓜瓞绵延,实现人间净土。谨愿贤伉俪福慧双修,必蒙dIo中华典藏网

佛世尊慈悲永护。功德炽盛,昼夜吉祥。是为证。dIo中华典藏网

证婚人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男方主婚人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女方主婚人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介绍人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介绍人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新郎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新娘dIo中华典藏网

XXX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dIo中华典藏网

(11)贺结婚联语和幛句dIo中华典藏网

△菩提眷属皆欢喜dIo中华典藏网

佛化家庭大吉祥dIo中华典藏网

△红叶缔盟成法眷dIo中华典藏网

白头同愿倡莲风dIo中华典藏网

△贺君学佛从夫婿dIo中华典藏网

羡尔携妻拜大雄dIo中华典藏网

△须学玉耶归佛后dIo中华典藏网

当从摩诘化人间dIo中华典藏网

△彼此还须施法喜dIo中华典藏网

夫妻应共导群迷dIo中华典藏网

△共欣净侣成伉俪dIo中华典藏网

伫看生儿拜法王dIo中华典藏网

△家庭佛化人伦始dIo中华典藏网

法味群餐觉道兴dIo中华典藏网

△福慧双修dIo中华典藏网

△良因夙缔dIo中华典藏网

△法喜充满dIo中华典藏网

△菩提眷属dIo中华典藏网

△多生有幸dIo中华典藏网

△共庆净侣dIo中华典藏网

△皆大欢喜dIo中华典藏网

△同修净业dIo中华典藏网

△佛慈永爱dIo中华典藏网

△美满姻缘dIo中华典藏网

二、丧礼须知dIo中华典藏网

病人病危,应该邀请道友来家助念。助念的道友中,当推举功行纯粹,善于说法的人,到病人前安慰劝勉,并说:“我们为你念佛,求佛加被。愿你寿未尽,就能够快些痊愈;倘寿已尽,就可以往生净土。请你放下一切,听我们念佛”。这样,那病人若是寿未尽的,只要能一心念佛,业障自然消除,病也自会痊愈的。倘痴心怕死,那末寿不可延,而且往生没有希望。dIo中华典藏网

道友们接到病人的邀请,应该立即前去,并且不可收受报酬。dIo中华典藏网

病室的西面,设佛座。病榻要正对西方,使病人随时看见圣像。dIo中华典藏网

病人如现出各种不善的状态,或口出不善的语言,应随时提醒警觉,作相当的纠正,要相机善巧,勿使他发生烦恼。dIo中华典藏网

助念的人应分成班次,限定钟点,未轮著的,可回去休息。倘所居距离远的,就在病人家里休息。助念的道友,不论回家休息或在病人家里休息,都应在轮值期前报到。病人的眷属最好加入助念。助念的声音须高低适宜,快慢调匀。dIo中华典藏网

眷属们切不可对病人说情爱的话,或临床挥泪,扰乱病人的正念。应知病人此去,得生极乐世界,永享清净乐趣,有什么可悲哭呢?一个人的临终,是或升或沉的最大关头。眷属若在这个时候哭泣,引起病人悲痛的情绪,累他堕落,失却往生的机会,那是无益而有害的,这是应当切戒的。dIo中华典藏网

(1)助念仪式dIo中华典藏网

各道友礼佛毕,分坐佛案两旁。家属代病人拈香顶礼。大众同念:dIo中华典藏网

开经偈一遍dIo中华典藏网

弥陀经一遍dIo中华典藏网

观经上品上生章一遍dIo中华典藏网

住生咒三遍dIo中华典藏网

赞阿弥陀佛偈一遍dIo中华典藏网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声dIo中华典藏网

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去,不必记数。换班轮念,每班念一小时。直至亡者全身冷透为止。)dIo中华典藏网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dIo中华典藏网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dIo中华典藏网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接念下面的回向偈:)dIo中华典藏网

愿我道友生极乐,莲华现出庄严身。华开见佛蒙授记,广度一切诸众生。dIo中华典藏网

助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阿弥陀佛国。dIo中华典藏网

(2)初终dIo中华典藏网

病人气绝八小时后,方可浴尸换衣。倘臂腕等处僵硬,不便穿衣的,可用热手巾搭在臂腕上,就能转为柔软。在这个时候,眷属才可举哀。凡在当地的亲友,平时往来较密的,应即著人去报丧,或登载当地的日报。亲友得悉之后,立即前往吊慰,并为襄助办理丧事。dIo中华典藏网

(3)治丧dIo中华典藏网

所谓治丧,是治理丧事。一般的丧事,应选派下述各职事代为处理:1、总司,掌丧葬礼式。一应丧葬事务,都听他裁处。由亲族或邻居,或挚友,知礼而识见丰富的人担任。2、司书,掌出入书写的事。3、司库,掌出入钱钞。推诚实可靠的人担任。4、司宾,迎送来吊宾客。凡司书、司库、司宾,都要听总司指挥。dIo中华典藏网

(4)入殓dIo中华典藏网

成殓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举行。殓宜旧服,以布衣为佳,不宜制新衣。殓衣不得过三袭,要为亡人惜福。亡人所遗的衣服,除酌留几件保存纪念外,其余应施舍贫人,或价卖,以作弘法经费,为亡人造福。入殓的仪式是:dIo中华典藏网

1、灵柩直置室中。柩前设座,供佛像。佛像前设亡人遗像,须稍偏。dIo中华典藏网

2、焚香。眷属集灵前,对佛三拜。dIo中华典藏网

3、对亡人遗像三拜。(亡人如系小辈,长辈不拜。)dIo中华典藏网

4、总司高声读送别偈一遍dIo中华典藏网

送别偈(前十六句出法句经。后十四句出四分律。皆释迦世尊为利益众生命终而说。)dIo中华典藏网

命如花果熟dIo中华典藏网

常恐会零落dIo中华典藏网

已生皆有苦dIo中华典藏网

孰能致不死dIo中华典藏网

从初乐爱欲dIo中华典藏网

依淫入胎影dIo中华典藏网

受形命如电dIo中华典藏网

昼夜流难止dIo中华典藏网

是身为死物dIo中华典藏网

精神无形法dIo中华典藏网

作令死复生dIo中华典藏网

罪福不败亡dIo中华典藏网

终始非一世dIo中华典藏网

从痴爱长久dIo中华典藏网

自此受苦乐dIo中华典藏网

身死神不丧dIo中华典藏网

生者无不死dIo中华典藏网

有命皆无常dIo中华典藏网

众生堕有数dIo中华典藏网

一切皆有为dI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世间dIo中华典藏网

无有不老死dIo中华典藏网

众生是常法dIo中华典藏网

生生皆归死dIo中华典藏网

随其所造业dIo中华典藏网

罪福有果报dIo中华典藏网

恶业堕地狱dIo中华典藏网

善业生天上dIo中华典藏网

念佛生净土dIo中华典藏网

得无漏涅槃dIo中华典藏网

5、眷属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百声。开经偈,弥陀经,观经上品上生章各一遍。往生咒三遍。赞阿弥陀佛偈一遍。向右绕佛座和灵榇,念阿弥陀佛三百声。(表超出三界。绕棺时各人须注视棺中亡人,以示送别。)dIo中华典藏网

6、掩棺。眷属环跪柩旁,诵佛号。掩毕,眷属对柩三拜。dIo中华典藏网

7、趋向佛前对佛三拜。礼成。dIo中华典藏网

(5)开吊dIo中华典藏网

不可滥发讣文。可把设奠受唁的日期,登在当地日报上。开吊的一天,灵座供亡人遗像,并陈列香花及亲友所送来的联幛。吊客对灵前三鞠躬。孝眷肃立灵座旁边,答礼三鞠躬。吊客对灵座礼毕,转向孝眷一鞠躬,孝眷还答一鞠躬。吊客退出灵堂,受司宾招待。款待吊客最忌杀生,应用蔬食。丧事杀生要增加亡人的罪业。如大藏一览载:“佛与阿难在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吟而前。阿难问佛。佛言:其家子孙为彼作福,当得解脱,是以歌舞。又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又问。佛言:彼家子孙为其杀生设祭,不肯作福,后有大火逼之,是以啼哭”。这是孝眷们不可不知的。dIo中华典藏网

(6)吊仪dIo中华典藏网

赙金就是致送助丧费。那是亲戚邻友们应该助送的。无论丧家贫富,亲友来吊的,都应该送币钞。这是恤哀的表示。假使不送币钞,改送挽联或挽幛也可以的。dIo中华典藏网

(7)挽联幛句dIo中华典藏网

联语幛句应不违背佛法,假使不能自撰,可在下面选择一副。dIo中华典藏网

△慈容此日依然在dIo中华典藏网

愿力何年得再来dIo中华典藏网

△早知佛国相期处dIo中华典藏网

已到莲池不死邦dIo中华典藏网

△离此往生安养国dIo中华典藏网

即今已住法王家dIo中华典藏网

△来往轮回从此息dIo中华典藏网

尘沙烦恼莫能缠dIo中华典藏网

△福报天宫犹有死dIo中华典藏网

神栖佛国获长生dIo中华典藏网

△万劫死生谁动念dIo中华典藏网

这回归去独留芳dIo中华典藏网

△无心便得了生死dIo中华典藏网

此事何须论智愚dIo中华典藏网

△高登莲品dIo中华典藏网

△上品上生dIo中华典藏网

△功德圆满dIo中华典藏网

△泽在人间dIo中华典藏网

△悲愿宏深dIo中华典藏网

△乘愿再来dIo中华典藏网

△垂范人间dIo中华典藏网

△花开见佛dIo中华典藏网

△净土可期dIo中华典藏网

△往生莲邦dIo中华典藏网

(8)出殡dIo中华典藏网

出殡日期应告知亲友。灵辆前面排列幛联乐队。仪式要简单,不可靡费铺张。出殡的一天能够就地埋葬,最为便利。倘旅居他乡,不能就葬的,只好暂停殡舍。出殡安葬不可问卜择日,也不可请堪舆家选择风水。这些举动是违背佛教的。dIo中华典藏网

(9)眷属追念dIo中华典藏网

亡人七七日内,眷居应为他弘法修福,把功德同向,使亡人莲品增高,眷属应各发心念阿弥陀佛号十万声,读诵地藏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等各几遍或几十遍。每种念完一遍,就念下面的回向偈:dIo中华典藏网

我今读诵胜功德dIo中华典藏网

回何我XXXXdIo中华典藏网

愿仗三宝慈悲力dIo中华典藏网

消除我X三业罪dIo中华典藏网

脱离三界轮回苦dIo中华典藏网

往生西方极乐国dIo中华典藏网

莲华现出庄严身dIo中华典藏网

见佛闻法证无生dIo中华典藏网

分身十方度含识dIo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共成佛dIo中华典藏网

(10)追念法事dIo中华典藏网

七七期内可延请出家僧众,或在家居士修法事。现在把在家居士修法来说一说。延请居士八名至十名,男女均可参加。但双方绝对不可授受报酬,免得被人家讥评,说是买卖营业式的,使双方陷于罪戾,而且有碍佛教前途的发展。主人只须供给点心或正餐。菜肴应用蔬食,丰俭可以随力供应。倘清寒之家,可不必设备点心和正餐。因为应邀而来的居士,是基于敦睦教谊而参加修法,不是为饮食而来的。dIo中华典藏网

倘孝眷们经济宽裕的,应随力出些资金,送到寺院里去,供养出家僧宝,为亡人修福。或者赠送佛书,似赠书功德同向亡人。dIo中华典藏网

追念法事的布置:设长方桌(或两桌凑成),上铺台布或净毯。倘若没有布毯,不铺也可以的。桌上供佛家。亡人遗像,供佛座旁。桌上设香炉一只,花两瓶,果品四盘,糕饼四盘。佛前和亡人像前各供开水一杯。桌的两边分置坐椅。日间不须点灯烛。(释尊住世时,夜间有人供佛灯。天明的时候,释尊就叫弟子熄灭。如阿阇世王授决经载:“佛告目连,今天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次灭诸灯”)。只供香和花就可以了。dIo中华典藏网

须备经本,木鱼和引磬各一只(鼓钹不用)。座前置拜凳一只。法事仪式是:dIo中华典藏网

1、参加修法的男女居士,各先后礼佛三拜。分坐桌案两旁。dIo中华典藏网

2、孝眷拈香,礼佛三拜。dIo中华典藏网

3、诵经咒(如地藏经、金刚经、行愿品、弥陀经、大悲咒、往生咒等,随便选诵一种或几种。)dIo中华典藏网

4、诵经毕,众中推一人对孝眷们说法,约二三十分钟。说法大纲:(1)赞叹亡人生平优长的几点。告诉孝眷们要学习他,才是纪念他。(2)对人命无常作有力的警策。勉励听法的人,无分老少,要勇猛精进。(3)亡人临终有瑞相,往生净土的,那末要勉励孝眷们努力学佛,以便后日和亡人到极乐世界去会晤;并且要多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莲品增高。倘亡人临终没有往生净土的瑞相,必须勉励孝眷们,为亡人多作弘法和自修的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超生极乐世界。dIo中华典藏网

5、说法毕,念赞阿弥陀佛偈。接念若干声佛号。念佛的时候不可东看西望,各人要正身端坐,闭目虔念,以昭庄重。dIo中华典藏网

6、念佛毕,接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dIo中华典藏网

7、接念回向偈。dIo中华典藏网

上来诵念胜功德dIo中华典藏网

回向道友XXXdIo中华典藏网

愿仗三宝垂慈护dIo中华典藏网

消除道友三业罪dIo中华典藏网

离苦得乐生净土dIo中华典藏网

花开见佛证自性dIo中华典藏网

智慧神通莫能量dIo中华典藏网

普利一切众生罪dIo中华典藏网

8、诵三归依。各居士起身朝佛,一归依一合掌鞠躬。同时孝眷们一归依一顶礼。dIo中华典藏网

9、孝眷们总谢各居士顶礼三拜。同时各居士转身向外对孝眷答礼三鞠躬。dIo中华典藏网

10、孝眷们以及居士们,各人先后礼佛三拜。法事圆满。dIo中华典藏网

以后逢忌日、节日,眷属们应该为亡人诵经念佛,并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记得莲池大师说过:切不可因为亲人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便不再为他回向。我们应该要明白,亲人既然往生净土,每逢忌日、节日,为他诵念,作诸功德回向,可以增高亲人的莲品。莲池大师是一代的大德,我们应该听从他的话。至于焚化锡簿是不需要的,我们可把买锡簿的钱省下来,去买佛书流通,为亡人作功德。dIo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