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卷第十七:《梵行品》导读FDw中华典藏网

本品是由正念天子发问如何修梵行以成就无上正觉,而由法慧菩萨回答所构成。刚开始出家的菩萨,究竟要如何修清净的梵行,才能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法慧菩萨说,要对十种法来观察其是否为梵行,即:一,身;二,身业;三,语;四,语业;五,意;六,意业;七,佛;八,法;九,僧;十,戒。FDw中华典藏网

但是这十法却无一可以成为梵行的!所以于身无所取,于修也无所着,于法也无所住,因此一切的梵行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毕竟空寂,如此而成就清净梵行。FDw中华典藏网

但是这样还不够,菩萨修清净梵行不着一切法,知诸法毕竟空之后,还要具备佛陀的十力大智才能广度无量众生。这十力是:一,处非处智力;二,业报智力;三,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四,根胜劣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一切至道处智力;八,天眼智力;九,宿命智力;十,漏尽智力。虽然以这十力了知种种境界,却知它们如梦、如幻、如影、如响、如化,这和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相似。FDw中华典藏网

经由这样的观行,一切佛法迅速成就,而且“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严宗的祖师们极力赞叹地称此为“一念成佛”或“初发心便成正觉”,像智俨(公元六〇二—六六八年)撰的《华严一乘十玄门》(承初祖杜顺说)里,十玄门的第八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就引用此句来建立它的道理,他说:“故经云初发心便成正觉,乃至具足慧身不由他悟。譬众流入海,才入一滴即称周大海,无始无终,若余江河水之深不及人大海一滴!”智俨用滴水入海比喻初发心即成正觉,用得非常恰当!以这样的方法来修清净梵行,必定迅速成就。FDw中华典藏网

卷第十七:梵行品第十六【白话】FDw中华典藏网

这时,正念天子向法慧菩萨说道:“佛子啊!一切世界中的所有菩萨,依照如来的教诲而染衣出家。出家之后,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清净梵行,而得以从菩萨的阶位到达无上菩提之道呢?”FDw中华典藏网

法慧菩萨就回答正念天子说:“佛子啊!大菩萨在修学清净梵行的时候,应当以十种法来作为所缘的境界,而对所缘的境界加以专心忆念地观察。这十种所缘的法就是:一,身;二,身业;三,语;四,语业;五,意;六,意业;七,佛;八,法;九,僧;十,戒。应当如实的观察这十种法,从观察身是否为清净梵行,一直到观察戒是否为清净的梵行。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身是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梵行就是非善的,就是非法的,就是浑浊的,就是臭恶的,就是不净的,就是可厌的,就是违逆的,就是杂染的,就像死尸一般,就是诸虫聚集的污秽之处。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身业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就是行、住、坐、卧,就是左右顾盼,就是俯仰屈伸。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语言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梵行就是音声风息,就是嘴唇、舌头、喉咙、口吻、呼吸、吐纳、压抑、纵扬与高低清浊了。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语业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就成了起居问讯、略说、广说、譬喻说、直说、赞叹说、诋毁说、安立假设说、随俗说、显示真义之说等各种言说了。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意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则应是明了、是观察、是分别、是种种的分别、是忆念、是种种的忆念、是思惟、是种种的思惟、是幻术、是睡眠与梦。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意业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就成了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等感受。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佛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请问:到底色是佛呢?还是受是佛呢?想是佛呢?行是佛呢?还是识是佛呢?三十二相是佛呢?还是八十种好是佛呢?神通是佛呢?业行是佛呢?还是果报是佛呢?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法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到底寂灭是法呢?还是涅槃是法呢?不生是法呢?还是不起是法呢?不可说是法呢?还是无分别是法呢?无所行是法呢?还是不合和聚集是法呢?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僧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到底预流向是僧呢?还是预流果是僧呢?一来向是僧呢?还是一来果是僧呢?不还向是僧呢?还是不还果是僧呢?阿罗汉向是僧呢?还是阿罗汉果是僧呢?三明是僧呢?还是六通是僧呢?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戒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到底坛场是戒呢?还是讯问清净是戒呢?教授行为的威仪是戒呢?还是授戒仪式的三说羯磨是戒呢?和尚是戒呢?还是阿阇梨是戒呢?剃发是戒呢?还是着袈裟衣是戒呢?乞食是戒呢?还是正确的活命方式是戒呢?FDw中华典藏网

“就如同以上所述,加以如实的观察之后,心中对于身无取着,对于修也无所染着,对于法也能够无所住;过去的已灭,未来的还未至,而现在则为空寂;没有造作业力的主体,也没有受报的主体;这一世本然性空而不移动,彼世也本然性空而不改变,这一世与彼世都本然性空而互不侵犯。FDw中华典藏网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什么样的法能名为清净梵行?清净梵行从何处而来?为谁所有?它的主体是谁?又由谁来造作业力?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到底是色,还是非色呢?到底是受,还是非受呢?到底是想,还是非想呢?到底是行,还是非行呢?到底是识,还是非识呢?FDw中华典藏网

“在如实地加以观察之后,因而彻见梵行法不可得,现在、过去、未来三世诸法空寂,意念无有取着,心也没有任何障碍,所行究竟无二,具足一切方便自在,受持无相之法,观察无相之法,了知佛法平等,具足一切佛法;如此,才能名为真正的清净梵行。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修学以上十种法之后,应再修习以下的十种法。这十种法即是如来十力:一,处非处的智慧力;二,过去、现在、未来业报的智慧力;三,渚禅解脱三昧的智慧力;四,诸根胜劣的智慧力;五,种种解的智慧力;六,种种智的智慧力;七,一切至处道的智慧力;八,天眼无碍的智慧力;九,宿命无碍的智慧力;十,永断习气的智慧力。FDw中华典藏网

“以上的如来十力,菩萨应能一一加以如实观察,了知在每一种如来力当中,都具有无量的义理,并且对于这些义理都应仔细的咨询请问。而在听闻解说之后,更应发起广大的慈悲心,观察一切众生而不舍离;仔细思惟诸法,努力精进无有休息;修行无上的净业,心中不求任何的果报;了知一切的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同变化一般。FDw中华典藏网

“如果诸菩萨能够与以上所说的观察与行持相应的话,就能够现证诸法,不会生起对立的见解,一切的佛法即时示现在前,从初发心的一刻就得证了无上正等正觉,了知一切法就是心的自性,不必经由他人启悟即能成就智慧之身。”FDw中华典藏网

卷第十七(续):《初发心功德品》导读FDw中华典藏网

本品是在显明发心的胜德,前两品说明十住的位阶与修行,所以接下来明其功德。而且前一品末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一品是要接下来解释这个道理的。这一品梵本的名称叫“初心菩萨功德藏品”,是初发心的菩萨已蕴积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之意。FDw中华典藏网

这一品分为长行与重颂二个部分。其中长行又可分为七个部分:一,天王请说;二,叹深难说;三,就喻校量;四,就法略示;五,地动兴供;六,他方证成;七,以偈重颂。第三“就喻校量初发心功德”是本品的主体,用了十一大喻来显示初发心功德不可限量,远胜于其他功德,这十一大喻是:一,利乐众生喻;二,速疾步刹喻;三,知劫成坏喻;四,善知胜解喻;五,善知诸根喻;六,善知欲乐喻;七,善知方便喻;八,善知他心喻;九,善知业相喻;十,善知烦恼喻;十一,供佛及众生喻。FDw中华典藏网

发菩提心的功德不可限量,是由于他的动机不可限量的缘故,例如说菩萨“欲不断佛种故发菩提心”、“欲度脱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欲知诸佛平等境界故发菩提心”。因此华严四祖澄观(公元七三八—八三九年)说:“初心契于智海,岂有边涯?犹微滴入于天池,齐无终始!”初发菩提心的功德可说是无始无终、一即一切而不可穷尽的,所以经文重颂说“十方世界诸如来,悉共赞叹初发心”。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的初发心,本品所说的十一种喻,可说是前一品梵行品中净修佛陀十力的阐明。菩萨瞻仰佛陀的十力无碍智慧而发菩提心,是为了灭众生种种苦恼,欲见十方诸佛,得佛一切智的缘故。因为发心能出生一切佛,而菩提心是十方佛德的根本,所以菩萨发菩提心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FDw中华典藏网

卷第十七(续):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白话】FDw中华典藏网

这时,帝释天王向法慧菩萨说道:“佛子啊!菩萨初发菩提心时,他所得到的功德,到底有多少呢?”FDw中华典藏网

法慧菩萨言:“这个义理是十分深奥的,是十分难说、难以了知、难以分别、难以信解、难以证得、难以修行、难以通达、难以思惟、难以度量、难以趣入的。不过,虽然是如此的困难,我还是应当承受佛陀威神力的加持而向你宣说。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假使有人用一切令人喜乐的器物,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的所有众生,如此不断地供养,经过了一劫,再教导他们清净地受持五戒;而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作同样的供养与教导。佛子啊!你认为如何呢?这个人的功德是不是很大?”FDw中华典藏网

帝释天王回答说:“佛子啊!这个人的功德太大了,只有佛陀才能了知;其余的一切人等是无能测度的。”FDw中华典藏网

法慧菩萨说:“佛子啊!这个人做这些事所得到的功德,比起菩萨初发心的功德,那真是无法比拟的啊!勉强地形容,前者的功德与初发心菩萨的功德相比,是百分不及其一,千分不及其一,百千分不及其一,甚至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也都不及其一,由此可以了解菩萨初发心功德的广大。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暂且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人用一切令人喜乐的器物,供养十方十个阿僧祇世界的所有众生,不断地供养,经过了百劫,再教导他们修学十善道;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千劫的时间,再教导他们安住于四禅的境界;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百千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四无量心;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亿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四无色定之中;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百亿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须陀洹果;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千亿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斯陀含果;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百千亿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阿那含果;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那由他亿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阿罗汉果;然后又不断地供养,经过了百千那由他亿劫,再教导他们安住在辟支佛道。佛子啊!你认为如何呢?这个人的功德是不是很大?”FDw中华典藏网

帝释天王说:“佛子啊!这个人的功德大到只有佛陀才能了知其详啊!”FDw中华典藏网

法慧菩萨说:“佛子啊!这个人的功德,比起菩萨初发心的功德,那真是小太多了,可以说是百分不及其一,千分不及其一,百千分不及其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其一。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功德呢?佛子啊!一切诸佛初发心之时,不只是为了以一切令人喜乐的器物,来供养十方十个阿僧衹世界中所有的众生,然后历经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的缘故而已。初发菩提心,也不只是为了教导这些众生,使他们修习五戒、十善业道,教导他们安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导他们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的缘故而已。FDw中华典藏网

“发菩提心是为了使如来的种性不至断绝,为了使佛道充遍一切世界,为了度脱一切世界的众生,为了完全通晓一切世界的成坏,为了了知一切世界中的众生染垢清净,为了了知一切世界的自性清净,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心乐、烦恼与习气,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死于此、生于彼的实相,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诸根方便,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心行,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5世智慧,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是为了以上这些愿力的缘故,才发起无上菩提之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通过东方阿僧衹的世界那么远的距离;如果他念念都是如此,不断地前进,在穷尽一个阿僧衹劫的时间之后,所通过的这些世界,几乎没有人能够得知最后的边际。又有第二人,在一念之间,能够通过前面那个人在阿僧祇劫中所通过的世界距离;也穷尽一个阿僧祇劫的时间,再不断地前进。依此推演,每一个人都能于一念之间,通过前者在阿僧祇劫中所通过的地方,如此辗转共有十位之多。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是如此。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在十方之中,每方十人,总共有一百人,他们一个一个如此通过这些世界,则所通过的世界虽然极为广大,但是,菩萨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其所具有的善根功德,是没有人能够得知其边际的。FDw中华典藏网

“这是什么原因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他不会只为了前往了知那些有限的世界,就发菩提心;他是为了了知十方无量的世界,才发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也就是,为了要了知妙的世界就是粗的世界,粗的世界就是妙的世界;上仰的世界就是覆盖的世界,覆盖的世界就是上仰的世界;小的世界就是大的世界,大的世界就是小的世界;广的世界就是狭的世界,狭的世界就是广的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不可说数量的世界,不可说数量的世界就是一个世界;不可说的世界进入一个世界,一个世界进人不可说的世界;污秽的世界就是清净世界,清净世界就是污秽的世界。是为了了知一根毛的尖端当中,一切世界所有的差别体性;一切世界当中,一根毛尖端的一种体性。是为了了知一个世界当中出生一切的世界,是为了了知一切世界当中实无体性。也是为了以一念心就能完全了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没有任何障碍,而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知晓东方阿僧祇世界的成、住、坏、空的时劫数量;而且每一念都能同样知晓,一直穷尽一个阿僧祇劫的时间,那么他所知晓的时劫数量,几乎是无人能够得知到底有多少的。如果又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就能够知道前者经过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知晓的时劫数量。就像前述所说的,下一个人都超越上一个人所能了知的时劫数量,如此辗转推演到第十个人。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是如此。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这十方阿僧衹世界的成坏时劫,其数量毕竟有其极限;但是,菩萨初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功德善根,是无人能够测度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知晓那些世界的成坏时劫,就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菩萨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世界的成坏时劫,而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FDw中华典藏网

“也就是为了了知长时劫与短时劫的平等,短时劫与长时劫的平等;一时劫与无数劫的平等,无数时劫与一时劫的平等;有佛时劫与无佛时劫的平等,无佛时劫与有佛时劫的平等;一佛的时劫中有不可说的佛陀,不可说的佛时劫中有一佛陀;有量时劫与无量时劫的平等,无量时劫与有量时劫的平等;有尽时劫与无尽时劫的平等,无尽时劫与有尽时劫的平等;不可说时劫与一念的平等,一念与不可说时劫的平等;一切时劫入于非时劫,非时劫人于一切时劫。是为了能在一念中间完全知晓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的成坏时劫,而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所以名为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时劫的神通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知东方阿僧祇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相异差别知解;而且能够念念都具备这样的知解力,历经一个阿僧祇劫。再来,假设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就能够了知上述那个人在阿僧祇时劫当中所了知众生的种种知解差别,如此也经过了一个阿僧衹劫。依此往下推演,每下一个人都能于一念之间,了知前者在阿僧祇中所能知晓众生的种种差别知解,如此辗转共有十位之多,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是如此的情形。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这些十方众生的种种差别知解,也是有其极限的;但是,菩萨初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功德善根,却是无人能完全了知其边际。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他不会只是为了了知那些众生的种种知解,就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而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世界当中,所有众生的种种相异的差别知解,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FDw中华典藏网

“也就是为了了知一切差别的知解是没有边际的,一个众生的知解与无数众生的知解是平等的;为了得到不可说的差别知解的方便智慧光明;为了完全穷尽众生大海中的各各差别知解;为了完全了知三世中善、不善的种种无量知解;为了完全了知相似知解与不相似知解;为了完全了知一切的知解是一种知解,一种知解就是一切知解;为了得到如来知解力;为了完全了知有上的知解、无上的知解、有余的知解、无余的知解、齐等的知解、不齐等的知解,等等知解的各种差别;为了了知有依的知解、无依的知解、共同的知解、不共同的知解、有边的知解、无边的知解、差别的知解、无差别的知解、善解的知解、不善解的知解、世间的知解、出世间的知解等知解的各种差别;为了从一切微妙的知解、大的知解、无量的知解、正位的知解当中,得到如来解脱的无碍智慧;为了用无量的方便,来完全了知十方一切众生中,每一个众生的清净知解、污染的知解、广阔的知解、简略的知解、细微的知解、粗大的知解,都能穷尽无余;为了完全了知深奥细密的知解、方便的知解、有分别的知解、自然的知解、随因而起的知解、随缘而起的知解。菩萨是为了对一切的知解之网都能完全了知,因而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了知东方无数世界中一切众生的根器差别;而且能够念念都具备这样的理解力,持续一个阿僧衹劫。然后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又能够明晓上述那个人在阿僧衹时劫当中的念念所知。如前所述,下一个人都能超越前者在时劫中所能知道众生的种种根器差别,依次推演到第十位。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如此。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这十方世界中,所有众生的根器差别,终究有其极限;但是,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功德善根,其广大无尽,却是没有人能够完全知晓。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知晓那些世界中众生的种种根器,就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菩萨是为了完全知晓一切世界中众生根器的种种差别,广而言之,乃至于要;全尽知一切的根器之网的缘故,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了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的欲乐;而且每一念都能这样,如此穷尽一个阿僧衹劫的时间。如前所述,下一个人都超越上一个人在时劫中所能了知的种种欲乐,依次推演到第十位。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莫不如此。这十方众生的所有欲乐,也是有其极限;但是,菩萨初发起的无上菩提心,其功德善根之大,却是没有人能够完全了知的。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知晓那些众生的种种欲乐,就发起无上菩提心;菩萨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欲乐,广而言之,乃至想要完全了知一切的欲乐之网的缘故,而发起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的善巧方便。就像上述所说,下一个人又能超越前者在时劫中的理解,往下推演,一直到第十位。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是如此。这十方众生的种种善巧方便也是有其极限;但是,菩萨初发起无上菩提心,其功德善根之广,却是无人能够完全了知其边际。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知晓那些世界中众生的种种方便,就发起无上菩提心;菩萨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方便,广而言之,乃至想要完全了知一切方便之网的缘故,而发起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了知东方无数世界众生的种种差别心念。一如前述,这个十方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差别心念也是有其极限;但与之相较,菩萨初发起无上菩提心,其功德善根之大,却是无人能知其边际。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了知那些众生的心念,就发起无上菩提心;是为了想完全了知法界、虚空界,及无边众生种种心念,乃至于是为了想完全了知一切心网的缘故,而发起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知东方无数世界中,所有众生种种差别的作业行为。如上所述,此十方世界众生种种差别的作业行为,都有其极限;但是,菩萨初发起无上菩提心,其无量功德却是无法测度。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知晓那些众生的作业,就发起无上菩提心;是为了想完全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一切众生的作业,乃至于想完全了知一切作业之网的缘故,而发起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知东方无数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烦恼;并且每一念都能如此,穷尽一个阿僧衹劫的时间之后,他所理解的这些烦恼的种种差别,几乎是无边无际。接着,假如又有第二个人,在一念的时间中,能具备前者在阿僧衹时劫中的理解,并能如此穷尽一个阿僧衹劫。依次推演,下一个人都超越上者在时劫中的理解,一直到第十位。而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是如此。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两相比较,这十方世界中众生的无边烦恼差别终究有其极限;但菩萨初发起无上菩提心的善根边际,却是无法穷尽的。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知晓那个世界中众生的烦恼,就发起无上菩提心;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烦恼与差别,而发起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也就是为了完全了知轻的烦恼、重的烦恼、潜伏于心的烦恼、已经现起的烦恼,明了每个众生的无量烦恼,其种种差别与细微感受,而以清净来对治一切杂染;也是为了完全了知依于无明的烦恼、与爱相应的烦恼,来断除束缚着生命的所有烦恼;是为了完全了知属于贪的烦恼、嗔的烦恼、痴的烦恼、及贪、嗔、痴三者平等齐分的烦恼,以断除一切烦恼之根;也是为了完全了知执着于我的烦恼、我所有的烦恼、我慢的烦恼,来觉悟一切的烦恼,使之一扫而空;是为了完全了知从颠倒分别所生出的根本烦恼、伴随出生的烦恼,以及因为身见的执着而生出的六十二种错误的知见,以凋伏一切的烦恼;也是为了完全了知五盖所产生的烦恼、二障所产生的烦恼,因而发起大悲救护的心,以断除一切烦恼的大网,使一切智慧的体性能够完全清净。因此之故,而发起了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现在,假使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化现出所有上味可口的饮食、香华美衣、幢幡伞盖,并建筑上妙的宫殿作为僧众伽蓝,其中有各种宝帐与网幔,与庄严殊胜的师子宝座、众妙珍宝,来供养东方无数的诸佛,以及无数世界的众生,对他们毕恭毕敬,礼拜赞叹,曲身鞠躬,瞻仰不舍,如此延续了无数劫的时间。他又劝化这些众生,使他们也如此的供养佛陀。直到佛灭之后,他又为这些佛建造舍利宝塔。这些宝塔高耸宏伟,以无数世界的各种珍宝共筑,庄严非凡。在每一座塔中,各有无数的佛陀形象,光明遍满,照耀着无数的世界,持续无数的时劫。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也都是如此。佛子啊!你认为如何呢?这个人的功德是否很大?”FDw中华典藏网

帝释天王回答说:“是的!这个人的功德太大了,只有佛陀才能完全知晓,其余的人等是无法揣测的。”FDw中华典藏网

法慧菩萨说:“佛子啊!你要了解,其实这个人的功德,比起菩萨初发心的功德,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可以说是百分不及其一,千分不及其一,万分不及其一,甚至是优波尼沙陀这样难以计算的大数目也不及其一。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我们再将刚才的比喻放下。假使又再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做上述该人及无数世界的所有众生,于无数时劫中供养之事,而且每一念都能如此,以无量种种供养三宝的器具,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及无量世界中的所有众生,历经无量的时劫。接着第三人也能如此供养,依次推演到第十人,都是在一念之间,能做前者所有的供养,而且每一念都是如此,用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等难以计数的供养器具,来作无边的供养,供给不可说不可说的诸佛,以及这些世界当中的所有众生,经过了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时劫的时间,直到佛陀灭度之后,也都为他们起建十分宏伟庄严的宝塔;在整个众生能安住生存的住劫时期当中,都是如此。FDw中华典藏网

“佛子啊!以上所有的功德,比起菩萨初发心的功德,仍然是百分不及其一,千分不及其一,万分不及其一,乃至于优波尼沙陀分也不及其一。FDw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呢?佛子啊!这是因为菩萨摩诃萨的发心不可限量,不会只为了供养那些佛陀,就发起无上菩提心;而是为了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的十方无量三世所有诸佛的缘故,才发起无上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发起了这个菩提心之后,能知晓过去诸佛,其始成正觉圆满成佛及入灭涅槃的状况;能够净信将来诸佛的所有善根,能够了知现在诸佛的所有智慧。这些佛陀的所有功德,菩萨完全能够净信,能够受持,能够得到,能够了知,能够亲证,能够成就,能够与诸佛平等,具备同一体性。FDw中华典藏网

“为何能如此呢?这是因为初发心菩萨为了不断灭一切的如来种性,故而发心;是为了使佛道遍于一切世界,故而发心;是为了救度解脱一切世界的众生,故而发心;是为了完全知晓一切世界的种种成坏变化,故而发心;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污垢与清净,故而发心;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世界中三有众生的清净,故而发心;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心中所乐与烦恼的习气,故而发心;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由此处死亡,而往生彼处的情形,故而发心;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各种根器方便,故而发心;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心中所念、身体所行,故而发心;也是为了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三世智慧,故而发心。FDw中华典藏网

“由于发起了菩提心,初发心菩萨常常为三世诸佛所忆念着,必当得证三世一切诸佛的无上菩提。当他发心时,三世一切诸佛赐与他无上的妙法,也就是赐与他三世一切诸佛平等的体性;就如同已修习了辅助菩提道的大法,成就了诸佛的十力与四无所畏,庄严着三世一切诸佛的不共佛法,完全得证了法界中一切诸佛的说法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为何会如此呢?这是因为如此的发心,必定得证成佛。我们应当知道,这个人立即与三世一切诸佛同样的平等,也立即与三世诸佛如来的境界平等、功德平等,也得证了如来一身与无量身究竟平等的真实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初发心时,立即为十方的一切诸佛所共同赞叹,立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中的众生,立即能震动一切的世界,立即能以光明照耀一切的世界,立即能熄灭一切世界中的恶道苦恼,立即能庄严清净一切的国土,立即能在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立即能使一切众生得到欢喜,立即能进入一切的法界体性中,立即能总持一切的佛种体性,立即能得到一切诸佛的智慧光明。FDw中华典藏网

“这些初发心的菩萨,于三世之中无有所得。也就是不管是诸佛,还是诸佛法;是菩萨,还是菩萨法;是独觉,还是独觉法;是声闻,还是声闻法;是世间,还是世间法;是出世间,还是出世间法;是众生,还是众生法,初发心菩萨都没有任何的可得之念,他只是专求一切智,于所有的法界,心中不起任何的执着。”FDw中华典藏网

这时,由于佛陀威神力的加持,十方各有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生起了六种大震动:一,动、遍动、等遍动;二,起、遍起、等遍起;三,涌、遍涌、等遍涌;四,震、遍震、等遍震;五,吼、遍吼、等遍吼;六,击、遍击、等遍击。这时,虚空中也雨下了各种的天华、天香、天末香、天华鬉、天衣、天宝及天庄严器具,各种舞妓妙乐应时具现,天上大放光明、音声回旋。FDw中华典藏网

这时,十方各过十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之外,有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佛陀,他们都同名为法慧,同时示现了妙色身,在法慧菩萨的身前说道:“善哉!善哉!法慧菩萨啊!你能于此刻演说这个大法,实在太好了。我们这些十方各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佛陀,也同样宣说这个法要啊!甚至一切诸佛都是如此。你在宣说此法的时候,有一万个佛刹微尘数量的菩萨发起了菩提心。我们现在都为他们授记,在历经一千个不可说无边劫的未来世中,他们必将在同一个时劫中成佛,出现世间,并且均名为清净心如来。这些如来将安住于各种不同的世界中。FDw中华典藏网

“我们都应当护持这个大法,使未来世的一切菩萨,没有听闻过此法者,都能完全听闻。犹如在这个娑婆世界的四天下的须弥山顶上所演说的这个大法,众生听闻之后,都能受到教化;同样的,在十方的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数量的尽法界、虚空界的所有世界当中,也都是宣说这个大法来教化一切众生。这些说法者,都同样名为法慧菩萨。他们都由于佛陀威神力加持的缘故,或是世尊的本愿力的缘故,或是为了要显示佛法的缘故,为了以智慧光明普照的缘故,为了要阐扬真实义理的缘故,为了使他们证得法性的缘故,为了使法会大众都心生欢喜的缘故,为了要开示佛法本因的缘故,为了得到一切佛平等的缘故,为了知法界无二的缘故,而宣说如此的大法。”FDw中华典藏网

这时,法慧菩萨遍观虚空界十方国土上大众的法会。他为了完全成就这些众生的缘故,为了完全清净安治众业果报的缘故,为了要发扬清净法界的缘故,为了要拔除杂染之根的缘故,为了要增长广大信心慧解的缘故,为了完全了知无量众生根性的缘故,为了完全了知三世法平等的缘故,为了完全能观察涅槃界的缘故,为了要增长自身清净善根的缘故,承受着佛陀威神力的加持,宣说如下的偈颂:FDw中华典藏网

为利世间发广大心,其心普遍于满十方,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国土三世诸法,佛及菩萨最殊胜海。FDw中华典藏网

究竟虚空等同法界,所有一切诸世间中,FDw中华典藏网

如诸佛法普皆往诣,如是发心无有退转。FDw中华典藏网

慈念众生无稍暂舍,离诸恼害普为饶益,FDw中华典藏网

光明照世为众所归,十力护念难可思议。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国土普悉趣入,一切色形皆悉示现,FDw中华典藏网

如佛福智广大无边,随顺修因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有刹仰住或为傍覆,粗妙广大无量种形,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一发最上妙心,悉能往诣皆无障碍。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胜行不可言说,皆勤修习无所住行,FDw中华典藏网

见一切佛心常欣乐,普入于其甚深法海。FDw中华典藏网

哀悯五趣一切群生,令除垢秽普得清净,FDw中华典藏网

绍隆佛种不使断绝,摧灭魔宫使无有余。FDw中华典藏网

已住如来平等体性,善修微妙方便胜道,FDw中华典藏网

于佛境界起大信心,得佛灌顶心无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两足尊所深念报恩,心如金刚不可沮坏,FDw中华典藏网

于佛所行善能照了,自然修习菩提妙行。FDw中华典藏网

诸趣差别想念无量,业果及心亦非一类,FDw中华典藏网

乃至根性种种殊异,一发大心悉能明见。FDw中华典藏网

其心广大等同法界,无依无变宛如虚空,FDw中华典藏网

趣向佛智无所贪取,谛了实际离于分别。FDw中华典藏网

了知众生心无生想,了达诸法亦无法想,FDw中华典藏网

虽普分别无所分别,亿那由刹普皆往诣。FDw中华典藏网

无量诸佛微妙法藏,随顺观察悉能趣入,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根行摩不了知,到如是处等如世尊。FDw中华典藏网

清净大愿恒常相应,乐供如来永不退转,FDw中华典藏网

人天见者永无厌足,常为诸佛心所护念。FDw中华典藏网

其心清净无所依恃,虽观深法而不执取,FDw中华典藏网

如是思惟无量时劫,于三世中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其心坚固难可制沮,趣佛菩提无有障碍,FDw中华典藏网

志求妙道画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辛劳。FDw中华典藏网

知语言法本皆寂灭,但入真如绝诸异解,FDw中华典藏网

诸佛境界悉能顺观,达于三世心无障碍。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始发广大愿心,即能遍往十方佛刹,FDw中华典藏网

法门无量不可言说,智光吾照悉皆明了。FDw中华典藏网

大悲广度最无等比,慈心普遍等同虚空,FDw中华典藏网

而于众生不生分别,如是清净游于世间。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众生悉皆慰安,一切所作皆为真实,FDw中华典藏网

恒以净心不异之语,常为诸佛共加护持。FDw中华典藏网

过去所有普皆忆念,未来一切悉能分别,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世界普入心中,为度众生令得出离。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具足胜妙智光,善了因缘无有疑惑,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迷惑悉皆除断,如是而能游于法界。FDw中华典藏网

魔王宫殿悉为摧破,众生翳膜威皆除灭,FDw中华典藏网

离诸分别安心不动,善了如来微妙境界。FDw中华典藏网

三世疑网悉已除尽,于如来所起清净信,FDw中华典藏网

以信得成不动智慧,智清净故解了真实。FDw中华典藏网

为令众生能得出离,尽于后际普能饶益,FDw中华典藏网

长时勤苦心无厌倦,乃至地狱亦能安受。FDw中华典藏网

福智无量皆能具足,众生根欲悉能了知,FDw中华典藏网

及诸业行无不亲见,如其所乐而为说法。FDw中华典藏网

了知一切性空无我,慈念众生恒不舍离,FDw中华典藏网

以一大悲微妙音声,普入世间而为演说。FDw中华典藏网

放大光明种种妙色,普照众生除诸黑暗,FDw中华典藏网

光中菩萨端坐莲华,为众阐扬清净妙法。FDw中华典藏网

于一毛端示现众刹,诸大菩萨悉皆充满,FDw中华典藏网

众会智慧各有不同,悉能明了诸众生心。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世界不可言说,一念周行无不穷尽,FDw中华典藏网

利益众生供养佛陀,于诸佛所讯问深义。FDw中华典藏网

于诸如来作生父想,为利众生勤修觉行,FDw中华典藏网

智慧善巧通达法藏,入深智处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随顺思惟演说法界,经无量劫不可穷尽,FDw中华典藏网

智虽善入亦无处所,无有疲厌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三世诸佛家中出生,证得如来微妙法身,FDw中华典藏网

普为群生示现众色,譬如幻师无所不作。FDw中华典藏网

或现始修殊胜妙行,或现初生以及出家,FDw中华典藏网

或现树下圆成菩提,或为众生示现涅槃。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所住稀有妙法,唯佛境界绝非二乘,FDw中华典藏网

身语意想皆已尽除,种种随宜悉能示现。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所得诸佛妙法,众生思惟心发狂乱,FDw中华典藏网

智入实际心无障碍,普现如来大自在力。FDw中华典藏网

此于世间无与等比,何况复增殊胜妙行,FDw中华典藏网

虽未具足一切智慧,已获如来自在威力。FDw中华典藏网

已住究竟一乘妙道,深入微妙最上肿法,FDw中华典藏网

善知众生时与非时,为利益故示现神通。FDw中华典藏网

分身遍满一切刹土,放净光明除世间暗,FDw中华典藏网

譬如龙王生起大云,普雨妙雨悉皆充洽。FDw中华典藏网

观察众生宛如幻梦,以业力故恒常流转,FDw中华典藏网

大悲哀悯成皆救拔,为说无为清净法性。FDw中华典藏网

佛力无量此亦复然,譬如虚空无有边际,FDw中华典藏网

为令众生能得解朊,亿劫勤修而不疲倦。FDw中华典藏网

种种思惟胜妙功德,善修无上第一净业,FDw中华典藏网

于诸胜行恒不舍离,专念生成一切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一身示现无量妙身,一切世界悉皆周遍,FDw中华典藏网

其心清净无所分别,一念难思威力如是。FDw中华典藏网

于诸世间不起分别,于一切法亦无妄想,FDw中华典藏网

虽观诸法而不贪取,恒救众生亦无所度。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唯是臆想,于中种种各现差别,FDw中华典藏网

知想境界既险且深,为现神通而能救脱。FDw中华典藏网

譬如幻师大自在力,菩萨神变亦复如是,FDw中华典藏网

身遍法界以及卢空,随众生心靡不亲见。FDw中华典藏网

能所分别二俱远离。杂染清净无所贪取,FDw中华典藏网

若缚若解深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喜乐。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唯心想力,以智而入心无畏惧,FDw中华典藏网

思惟诸法亦复皆然,三世推求极不可得。FDw中华典藏网

能入过去穷毕前际,能入未来穷毕后际,FDw中华典藏网

能入现在一切处所,常勤观察空无所有。FDw中华典藏网

随顺涅槃寂灭妙法,住于无诤无所依恃,FDw中华典藏网

心如实际无与等比,专向菩提永不退转。FDw中华典藏网

修诸胜行无有退怯,安住菩萨绝不动摇,FDw中华典藏网

绋及菩萨与诸世间,尽于法界悉皆明了。FDw中华典藏网

欲得最胜第一妙道,为一切智解脱之王,FDw中华典藏网

应当速发大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益群生。FDw中华典藏网

趣向菩提心得清净,功德广大不可言说,FDw中华典藏网

为利众生故而称述,汝等诸贤应善谛听。FDw中华典藏网

无量世界尽为微尘,一一尘中无量刹土,FDw中华典藏网

其中诸佛悉皆无量,悉能明见无所取着。FDw中华典藏网

善知众生而无生想,善知言语亦无语想,FDw中华典藏网

于诸世界心无障碍,悉善了知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其心广大宛如虚空,于三世事悉明通达,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疑惑皆悉除灭,正观佛法无所贪取。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无量诸佛国土,一念往诣心无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了达世间一切苦法,悉住无生真实际中。FDw中华典藏网

无量难思诸佛所在,悉往彼会而亲觐谒,FDw中华典藏网

常为上首讯问如来,菩萨所修诸大愿行。FDw中华典藏网

心常忆念十方诸佛,而无所依无所贪取,FDw中华典藏网

恒劝众生种诸善根,庄严国土令得清净。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三有之处,以无碍眼成皆观察,FDw中华典藏网

所有习性诸根解了,无量无边悉能明见。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心乐悉皆了知,如是随宜而为说法,FDw中华典藏网

于诸染净皆已通达,令彼修治入于胜道。FDw中华典藏网

无量无数诸禅三昧,菩萨一念悉皆能入,FDw中华典藏网

于中想智以及所缘,悉善了知而得自在。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获此广大智慧,疾向菩提无所障碍,FDw中华典藏网

为欲利益一切群生,处处宣扬大人法义。FDw中华典藏网

善知世间长短时劫,一月半月以及昼夜,FDw中华典藏网

国土各别体性平等,常勤观察而不放逸。FDw中华典藏网

普诣十方诸佛世界,而于方处无所染取,FDw中华典藏网

严净国土悉皆无余,亦不曾生清净分别。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是处若非处者,及以诸业感报差别,FDw中华典藏网

随顺思惟入于佛力,于此一切悉能了知。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种种根性,种种所行住于三有,FDw中华典藏网

利根及与中下根器,如是一切咸皆观察。FDw中华典藏网

净与不净种种意解,胜劣及中悉能明见,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趣生所至处行,三有相续皆能演说。FDw中华典藏网

禅定解脱一切三昧,染净因起各有不同,FDw中华典藏网

及以先世苦乐殊异,净修佛力成能得见。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业惑接续诸趣,断此诸趣得证寂灭,FDw中华典藏网

种种漏法永不生起,并其习种皆悉了知。FDw中华典藏网

如来烦恼悉皆除尽,大智光明照于世间,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于佛十力之中,虽未证得亦无疑惑。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于一毛孔之中,普现十方无量刹土,FDw中华典藏网

或有杂染或现清净,种种业作皆能了知。FDw中华典藏网

一微尘中无量刹土,无量诸佛以及佛子,FDw中华典藏网

诸刹各别无有杂乱,如一一切悉能明见。FDw中华典藏网

于一毛孔普见十方,尽虚空界所有世间,FDw中华典藏网

无有一处空无佛陀,如是佛刹悉皆清净。FDw中华典藏网

于毛孔中见诸佛刹,复见一切诸众生等,FDw中华典藏网

三世六趣各有不同,昼夜月时有缚得解。FDw中华典藏网

如是大智诸菩萨众,专心趣向于法王位,FDw中华典藏网

于佛所住随顺思惟,而获无边广大欢喜。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分身无量亿数,供养一切诸佛如来,FDw中华典藏网

神遒变现殊胜无比,佛所行处皆能安住。FDw中华典藏网

无量佛所皆为钻仰,所有法藏悉耽其味,FDw中华典藏网

晃佛闻法精勤修行,如饮甘露心生欢喜。FDw中华典藏网

已获如来殊胜三昧,善入诸法智慧增长,FDw中华典藏网

信心不动宛如须弥,普作群生功德宝藏。FDw中华典藏网

慈心广大遍诸众生,悉愿疾成一切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而恒无着无依止处,离诸烦恼得大自在。FDw中华典藏网

哀悯众生广大智慧,普摄一切等同于己,FDw中华典藏网

知空无相无有真实,而行其心不懈不退。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发心功德无量,亿劫称扬不可穷尽,FDw中华典藏网

以出一切诸佛如来,独觉声闻安乐之故。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国土所有众生,皆悉施安无量时劫,FDw中华典藏网

劝持五戒以及十善,四禅四等诸禅定处,FDw中华典藏网

复于多劫普施安乐,令断诸惑成阿罗汉;FDw中华典藏网

彼诸福聚虽无有量,不与发心功德能比。FDw中华典藏网

又教亿众成就蚝觉,获无诤行微妙胜道,FDw中华典藏网

以彼而校菩提发心,算数譬喻无能及之。FDw中华典藏网

一念能过尘数刹土,如是经于无量时劫,FDw中华典藏网

此诸刹数尚可计量,发心功德不可了知。FDw中华典藏网

过去未来以及现在,所有劫数无边无量,FDw中华典藏网

此诸劫数犹可了知,发心功德无能测量。FDw中华典藏网

以菩提心遍于十方,所有分别靡不了知,FDw中华典藏网

一念三世悉皆明达,利益无量诸众生故。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世界诸众生等,欲解方便心意所行,FDw中华典藏网

及以虚空际可测量,发心功德难可知量。FDw中华典藏网

菩萨志愿等同十方,慈心普洽诸群生等,FDw中华典藏网

悉使修成诸佛功德,是故其力无有边际。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欲解心中所乐,诸根方便所行各别,FDw中华典藏网

于一念中悉能了知,一切智智其心同等。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所有惑业,三有相续无暂断时。FDw中华典藏网

此诸边际尚可了知,发心功德难可思议。FDw中华典藏网

发心能离诸业烦恼,供养一切诸佛如来,FDw中华典藏网

业惑既离相续已断,普于三世能得解脱。FDw中华典藏网

一念供养无边佛陀,亦供无数所有众生,FDw中华典藏网

悉以香华以及妙蔓,宝幢幡盖上妙衣服,FDw中华典藏网

美食珍座经行之处,种种宫殿悉皆严好,FDw中华典藏网

毗卢遮那胜妙宝珠,如意摩尼发光眠耀。FDw中华典藏网

念念如是持以供养,经无量劫不可言说,FDw中华典藏网

其人福聚虽复甚多,不及发心功德广大。FDw中华典藏网

所说种种各式譬喻,无有能及发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以诸三世人中至尊,皆从发心而得出生。FDw中华典藏网

发心无碍无能齐限,欲求其量亦不可得,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智智誓必成就,所有众生皆永度脱。FDw中华典藏网

发心广大等同虚空,生诸功德同于法界,FDw中华典藏网

所行普遍如是无异,永离众着诸佛平等。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法门无不证入,一切国土悉能遍往,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智境能成通达,一切功德皆得成就。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能舍常恒相续,净诸戒品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具足无上广大功德,常勤精进而不退转。FDw中华典藏网

入深禅定恒正思惟,广大智慧悉共相应,FDw中华典藏网

此是菩萨最殊胜地,出生一切普贤大道。FDw中华典藏网

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者,FDw中华典藏网

悉以三昧陀罗尼法,神通变化共同庄严。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众生无有限量,世界卢空亦复如是,FDw中华典藏网

发心无量过于彼等,是故能生一切诸佛。FDw中华典藏网

菩提心是十力根本,亦为四辩无畏本源,FDw中华典藏网

十八不共亦复皆然,莫不皆从发心而得。FDw中华典藏网

诸佛色相庄严色身,及以平等微妙法身,FDw中华典藏网

智慧无着所生应供,悉以发心而得示现。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独觉声闻二乘,色界诸禅三昧法乐,FDw中华典藏网

及无色界诸定三昧,悉以发心作其根本。FDw中华典藏网

一切人天自在喜乐,及以诸趣种种快乐,FDw中华典藏网

进定根力等众法乐,摩不皆由初发心得。FDw中华典藏网

以因发起广大妙心,则能修行六度万行,FDw中华典藏网

劝诸众生行于正行,于三界中受诸安乐。FDw中华典藏网

住佛无碍实义智慧,所有妙业成开阐扬,FDw中华典藏网

能令无量诸众生等,悉断惑业趣向涅槃。FDw中华典藏网

智慧光明如同净日,众行具足犹如满月,FDw中华典藏网

功德常盈譬如巨海,无垢无碍等同虚空。FDw中华典藏网

普发无边功德胜愿,悉与一切众生喜乐,FDw中华典藏网

尽未来际依愿而行,常勤修习广度众生。FDw中华典藏网

无量大愿难可思议,愿令众生悉得清净,FDw中华典藏网

空无相愿无依止处,以愿力故皆得明显。FDw中华典藏网

了法自性如同虚空,一切寂灭悉皆平等,FDw中华典藏网

法门无数不可言说,为众生说无所染着。FDw中华典藏网

十方世界诸佛如来,悉共赞叹初发心者,FDw中华典藏网

此身无量德所庄严,能到彼岸等同于佛。FDw中华典藏网

如众生数尔许时劫,说其功德不可穷尽,FDw中华典藏网

以住如来广大家中,三界诸法无能譬喻。FDw中华典藏网

欲知一切诸佛妙法,宜应速发大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

此心功德中最殊胜,必得如来无碍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众生心行可数了知,国土微尘亦复皆然,FDw中华典藏网

虚空边际乍可称量,发心功德无能计漠。FDw中华典藏网

出生三世一切诸佛,成就世问一切喜乐,FDw中华典藏网

增长一切殊胜功德,永断一切诸种疑惑。FDw中华典藏网

开示一切微妙境界,尽除一切诸种障碍,FDw中华典藏网

成就一切清净刹土,出生一切如来智慧。FDw中华典藏网

欲见十方一切佛陀,欲施无尽功德宝藏,FDw中华典藏网

欲灭众生所有苦恼,宜应速发大菩提心。FD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