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作者:倓虚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湛山倓虚大师撰述,是1942年(壬午)农历二月十三日在青岛湛山寺观音息灾法会首日的讲经记录。此书围绕“普门示现、寻声救苦、一心称名即得解脱”的核心主旨,通过题解、科判及征引历代灵验事迹,深入阐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方便与威神之力,契合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要旨。在题解部分,大师指出“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观世音菩萨”为人名,“普门品”为法名。“普门”意为普遍通达、有感即应,而观音菩萨因耳根反闻入道,圆具空假中三观与三谛,故能应众生之求,遍现其身。核心内容中,“称名救难”是重中之重。经文明示“一心称名,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具体分述了火难、水难、风难、刑难、鬼难、囚难、贼难等诸多困境,强调众生在苦难中若能专注称名,观世音菩萨必随其音声施以援手,令其脱离厄难,体现了菩萨以无畏施摄受众生的慈悲本怀。为印证法门的殊胜,大师还列举了历代灵验事例:如宋慈云忏主以咒护持棺木免受灾火,晋代竺长舒因持经而使风向反转、扑灭大火,唐代岑景仁持诵此品得以脱离险境等,以此说明称名与持诵《普门品》的效验真实不虚。在义理会通方面,大师将观音法门与天台三观、净土“一心不乱”及“六即佛”义理相融合,阐明此法门简易直捷,摄机广大。无论是上根利器还是下根凡夫,皆可通过修持获益

猜你喜欢的书

法国国王的秘密

法国国王的秘密

亚森·罗平的藏宝处的空心岩柱真的是空的吗?罗平是否确有其人?他与莫里斯·勒布朗到底有何关系?十五世以来未被解开的一系列谜团是什么?

摄生要义

摄生要义

明代王廷相 (原署“河滨丈人”)撰,一卷。卷首序谓“余自壮年以来,颇讲此术 (摄生),缘动达形,缘虑达气,下不著伎,上不泥仙,似于摄生之秘超然有得,乃会综群文,诠取要旨,以著论十篇,用发蒙学。” 十篇依次为: 《存想篇》、《调气篇》、《按摩篇》、《导引篇》、《形景篇》、《饮食篇》、《居处篇》、《房中篇》、《四时篇》、《杂忌篇》。各篇内容平实切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其老年时所作,多体会有得之言。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道士所撰。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称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中为众真演说善恶因缘,有三天境内「灵观大圣华光五大天师」誓愿救度众生。天尊于是遣金童玉女敕召灵观五大天师,分身降世,伏魔归道,济生度死。据称此灵观五大天师禀五星五炁之精,毓五方五灵之秀,可以显十种化身,降世救度群生。世人称呼其名号,念诵灵观咒,即现形虚感。天尊复称若有世间妖魔为害众生,可斋戒沐浴,建五圣坛,立三清座,拜表上章,诵经首过,恳请灵观大圣率部下降,扫荡妖氛。若遇水旱兵虫冤疾诸灾,亦可醮请大圣,即转祸为祥。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八卷。明徐问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历任广平推官、刑部主事、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学者称养斋先生,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著有《山堂萃稿》等书。此书为作者巡抚贵州时,与从学者随时问答札记而成,所论天文、历象、山川、性理、六经、四子书等,皆守先儒的成说。其论学则一本程朱之学,而力黜王守仁之学。如古本《大学》、“亲民格物”、“知行合一”各说,皆逐条辨正。徐问曾与罗钦顺书,谓王守仁之学本于陆九渊,至今眩惑人听。此书第五卷大都托之 “或谓”、“近学”、“世学”即指王学者。如 “或谓知行只是 一个功夫,不可分作两段事,与《易》‘知至至之’,《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孔子 ‘知之不如好之’意相背。”其论皆是与王学商榷的文字,是因当时王学盛行,门人众多,故不便直加指斥而已,但所论多能切中王学症结,此书所言笃实切近,无讲学家的积习,故为后世学者所重视。有明嘉靖十三年(1531) 刊本,《四库全书》本。

大乘中观释论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Mu^la -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a^khya^ 。凡九卷。安慧菩萨造,宋代惟净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又作中观释论。乃随文解释龙树之中观,为中观八大注释书之一。本论所释之颂,与鸠摩罗什所译之中论、波罗颇蜜多罗所译之般若灯论对比,互有存缺出入,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于日本‘国译一切经’中附有各经内容之对照表。本书屡屡举出毗婆沙师、犊子部师、经部师、胜论师、外人、异人、异宗、异部师、我宗、自部人等之说,而其所谓‘异部异宗’,系指中观派之论师。本书之梵本及西藏译本现均不存。有关本书之卷数,于旧宋本与宋、元、明三本,及日本缩刷藏、大正藏(以日本增上寺所藏高丽本为底本)仅有九卷,然卍字藏经(以日本建仁寺、法然院所藏高丽本为底本)则有十八卷。此外,关于本书之译者,据宋本、丽本、元本等所载,本书系法护与惟净所共译。

止观门论颂

止观门论颂

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义净译,有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之法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