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舍俗出家的殊胜意义

当时智光长者,受了佛陀威神力的感召,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虔诚地向佛陀顶礼致敬,然后合掌当胸,恭敬地对佛陀说:“我现在听了佛陀讲最高的报恩微妙大法,内心实在无比的欢喜,正像一个饥饿的人,忽然得到甘露和美好的食物一样。现在为了报答父母、众生、国王、三宝等四种大恩,我想归投佛、法、僧三宝,出家修道,以便常常勤苦精进,希望证得菩提道果。可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从前在毗舍离城,曾嘉许无垢称居士说:‘你无垢称,因知清净心,是善业的根本,不善的心,是恶业的根本。因为心清净,所以世界清净。心怀杂秽,所以世界也就杂秽了。在佛法中,心为主宰,一切善恶行为,没有不是由心来决定的。你现在虽然是在家的居士,但是有大福德,一切财宝,都很充足,男女眷属,都平安和乐,也具备了正知正见,从不毁谤三宝,常以孝顺心,恭敬尊亲,常起大慈悲心,救助贫穷孤独,甚至蝼蚁一类的小生物,也不忍心加害。以忍辱为衣,以慈悲为室,对有德的人,常怀恭敬的心,从不起骄狂傲慢的意念。怜悯一切众生,如同父母爱护赤子一样。不贪钱财,且常乐善好施,殷勤供养三宝,从不感到厌烦,就是为法牺牲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在家居士,虽然没有出家,但已具备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将来一定能够万行圆满,超出三界,证到大菩提道果。你能这样地修心,就是真正的沙门,也是婆罗门,是真正的出家,这就叫作在家的出家人。’6qN中华典藏网

“世尊又曾在迦兰陀的竹林精舍,对六群恶性比丘教诫说:‘你们比丘!仔细地听着,要想入佛法海,是以信为根本的;要想渡过生死河,戒就是船筏。一个出家的比丘,若不能严守禁戒,依然贪恋世俗的欢乐,损毁佛陀所订制的禁戒,或是失却正知正见,而入邪见林中,引导无数的人,随着堕入大深坑内,这样的比丘,虽然出家,但不能看作出家人,不配称为沙门,也不是婆罗门。因为这等人,外貌虽似沙门,实在心常在家,这样的沙门,没有远离世俗乐欲的行径。远离世俗的乐欲,可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身远离,二是心远离。所谓身远离,就是能身处空闲,不入世俗欲乐环境,没有享受世俗欲乐的行为。所谓心远离,就是对于世俗的欲乐,不但不去沾染,而且在心理上,根本没有恋慕向往的意念,如果身虽远离欲乐环境,而心存贪恋爱慕,这样的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远离行者。如果净信男子或净信女人,身在世俗群中,却能发无上道心,常以大慈大悲的胸怀,做济人利物的事业,这样修行,就是真正的远离行。’当时六群恶性比丘,听了世尊这样的教诫,都曾证得了柔顺忍。6qN中华典藏网

“现在我虽然敬信世尊所有的训诫,但不知到底在家好呢,还是出家好。伟大的世尊!您是能解决世间一切疑难的,对世间一切,无所不知,是说真实话的,是说一不二的,是知道的,是开道的。唯愿如来,为我们在会大众以及千秋后世的一切众生,弃舍方便的说法,开示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选择,使永离疑悔,令入佛道。现在这会众中,有二种菩萨,一是出家菩萨,二是在家菩萨。这两种菩萨,都善能利益一切有情,永远没有休息。6qN中华典藏网

“依我自己的想法,出家的菩萨,不如在家修菩萨行的好。为什么呢?因为从前有位金轮王,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觉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痛苦的、虚幻不实的,终于舍弃了王位,如弃涕唾,以清净心出家,入于佛道。当时后宫的夫人以及八万四千名女眷,见王出家,都恋恋不舍,伤心已极,痛苦之情,如入地狱。这位金轮王登位之初,所感得的宝女以及千子,还有大臣眷属等,因伤别离,都跟着舍俗出家,哀号哭泣,声震四天下,每个人都自言自语地问:‘我王的福德智慧,无量无边,为什么要舍弃我们而出家?使我们在茫茫人世中,无依无靠,今后怎么办?’6qN中华典藏网

“如果有净信男女,皈依佛、法、僧,发菩提心,也要割爱辞亲,出家修道,而父母爱子情深,必不忍别离,一定会悲痛哀号,如涸辙中鱼,宛转于地,痛苦不堪,也会如那位金轮王眷属的情形一样。出家菩萨,原应利乐一切众生,为何反使父母妻子、六亲眷属,伤心痛苦,使无数众生,受大苦恼?因为这些缘故,我觉得出家菩萨没有慈悲心,不能利益众生,反不如在家菩萨,具有大慈悲心,怜悯众生,利益一切。”6qN中华典藏网

佛陀听完智光长者的申述,慈和地赞许说:“很好!很好!你以大慈大悲的心情,劝请我解说出家和在家二种菩萨的胜劣。你的意思,以为出家菩萨不如在家菩萨,事实上不然。应知出家菩萨胜过在家菩萨无量无边,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出家菩萨对在家的所有种种过恶,已用正智慧力,做过深入详尽的观察。所谓世间一切众生的舍宅,积聚其中,不知满足,就如大海,纳受一切大小河流,没有见到满溢一样。善男子!在香山以南,雪山以北,有一阿耨池,池中有四大龙王,各居一角,东南的龙王白象头,西南龙王水牛头,西北龙王狮子头,东北龙王大马头。这四大龙王,从四角各涌出一条大河,一是殑伽河,这河流到哪里,白象随着到哪里。二是信渡河,这河流到哪里,水牛也就随到哪里。三是薄刍河,河流所经之处,狮子随至。四是私陀河,河流所经之处,大马随至。这四大河流,每河都汇聚了五百条中河,每条中河又各汇聚五百条小河。这些大河小河,皆汇流入海,但是从没有看见大海有满溢的时候。6qN中华典藏网

“世间众生,所有一切居处舍宅,也是如此,从四面八方,收集各种珍宝,聚积于舍宅之中,也未见满足的时候。而为了多求积聚,反广造种种罪业,一旦死期到来,自然舍弃舍宅,然而宅主却要随业受报,千生万劫,没有了期。6qN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所谓舍宅,就是五蕴假合的身体,宅主就是你的本有神识。凡是有智慧的人,谁愿贪恋这有为易坏的舍宅?唯有菩提安乐宝宫,才能永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果真是智慧高、信心坚、善根深厚的善男子,要想化度父母妻子以及眷属,出生死海,令入无为永恒的甘露舍宅,就须皈依三宝,出家学道。”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如来又以偈说: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6qN中华典藏网

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6qN中华典藏网

谛观在家多过失,造诸罪业无有边。6qN中华典藏网

营生贪求恒不足,犹如大海难可满;6qN中华典藏网

阿耨达池龙王等,四角涌出四大河;6qN中华典藏网

大中小河所有水,昼夜流注无暂歇;6qN中华典藏网

然彼大海未尝满,所贪舍宅亦如是。6qN中华典藏网

在家多起诸恶业,未尝洗忏令灭除,6qN中华典藏网

空知爱念危脆身,不觉命随朝露尽。6qN中华典藏网

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无所随;6qN中华典藏网

幽冥黑暗长夜中,独往死门随业受。6qN中华典藏网

诸佛出现起悲悯,欲令众生厌世间;6qN中华典藏网

汝今已获难得身,当勤精进勿放逸。6qN中华典藏网

在家屋宅深可厌,空寂宝舍难思议,6qN中华典藏网

永离病苦及忧恼,诸有智者善观察。6qN中华典藏网

当来净信善男女,欲度父母及眷属,6qN中华典藏网

令入无为甘露城,愿求出家修妙道;6qN中华典藏网

渐渐修行成正觉,当转无上大法轮。6qN中华典藏网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视世间舍宅,犹如石火,深生厌患。为什么呢?譬如星星之火,能焚烧一切草木。世间舍宅,也是如此,只因为一念贪心,四方奔走,纵有所得,总是不会感到满足,永远贪得无厌,仍像一无所得一样;因为日夜地追求满足,却永远得不到满足,以致产生无限烦恼,像火在内心燃烧一般。世间一切舍宅,所以能产生无量烦恼之火,就是这一念贪心,贪心一起,就永远不会知足了。世间财宝,犹如草木,贪欲之心,如世舍宅。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一切诸佛,说这三界名为火宅。善男子!出家菩萨,能作这样的观察,厌离世间,这才是真正的出家。”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佛陀并再以偈说: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观世宅,犹如人间微少火,6qN中华典藏网

一切草木渐能烧,世宅当知亦如是。6qN中华典藏网

众生所有众财宝,更互追求常不足,6qN中华典藏网

求不得苦恒在心,老病死火无时灭。6qN中华典藏网

以是因缘诸世尊,说于三界如火宅;6qN中华典藏网

若欲超过三界苦,应修梵行作沙门;6qN中华典藏网

三昧神通得现前,自利利他悉圆满。6qN中华典藏网

“其次,善男子!若真喜爱出家,要视世间的舍宅,好像在深山石窟中的大宝藏一样。譬如有一长者,唯有一子,但家中豪富,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奴婢甚众,象马成群。后来长者忽患重病,名医良药,不能医治,长者自知不久当死,只好嘱咐儿子说:‘我已经快要死了,所有的财产,你要勤加守护,不要使这个家衰败了。’6qN中华典藏网

“长者死后,他儿子不遵父亲的遗训,行为放荡,尽情挥霍,大好家业,很快地就败完了,僮仆星散,田舍易主,他的母亲也因之忧恼而死,剩下他一人,孤苦无以为生,只好到山中去拾柴采果,换些微薄小利维生。有一天到山中拾柴,忽遇天降大雪,偶然躲入一石窟,暂避风雪,没有想到这是古代国王的藏宝之所,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因为数百年来,人迹不到,所以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位昔富今贫的浪子,忽然发现这么多金银财宝,真是说不出的欢喜,正在计算如何重起房舍,娶妻室,买奴仆;不料来了一群贼寇,他们因追逐一只鹿,也是无意间发现这个宝所,见这位浪子正在分配金银,于是放弃追鹿,立刻杀了这个浪子,夺走全部金银财宝。6qN中华典藏网

“世间的愚痴凡夫,就和这贫穷浪子相似,深深地贪爱世间欲乐,不喜欢出离。深山中的石窟,好比世间舍宅;所藏的金宝,好比善根;群贼好比琰魔使者,随业受报,堕三恶道,不能听到父母三宝的名字,丧失了善根。因为这个缘故,应当厌离世间舍宅,发无上菩提心,出家修道,希望修成妙觉。”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如来再以偈说:6qN中华典藏网

爱乐在家诸菩萨,观于舍宅如宝藏;6qN中华典藏网

譬如长者有一子,其家大富饶财宝,6qN中华典藏网

奴婢仆从及象马,一切所须无不丰。6qN中华典藏网

于后长者身有病,举世良医皆拱手,6qN中华典藏网

临终告命诸亲族,付嘱家财与其子,6qN中华典藏网

教诲令存孝养心,当勤享祀无断绝。6qN中华典藏网

是时其子违父命,广纵愚痴多放逸,6qN中华典藏网

老母怀忧疾病身,又因恶子寻丧逝。6qN中华典藏网

眷属乖离无所托,拾薪货鬻以为常,6qN中华典藏网

往彼山中遇风雪,入于石窟而暂息。6qN中华典藏网

窟中往昔藏妙宝,已经久远无人知,6qN中华典藏网

樵人得遇真金藏,心怀踊跃生希有,6qN中华典藏网

寻时分配真金宝,随意所欲悉用之,6qN中华典藏网

或以造舍或妻财,奴婢象马并车乘,6qN中华典藏网

校计未来无能舍,群贼因鹿到其前,6qN中华典藏网

是彼怨家会遇时,遂杀贫人取金去。6qN中华典藏网

愚痴众生亦如是,石窟犹如世间宅,6qN中华典藏网

伏藏真金比善根,琰魔鬼使如劫贼;6qN中华典藏网

以是因缘诸佛子,早趣出家修善品。6qN中华典藏网

应观身命类浮泡,勤修戒忍波罗蜜;6qN中华典藏网

当诣七宝菩提树,金刚座上证如如;6qN中华典藏网

常住不灭难思议,转正法轮化群品。6qN中华典藏网

“再次,善男子!世间所有一切舍宅,就好像掺了毒药的甘露饮食。譬如长者,唯有一子,聪慧利根,而且了解迦楼罗的秘密观门,能辨认毒药,并知善巧方便,父母无比的怜爱。一天有事到市肆去了,尚未回家,他的父母和诸亲族,在家欢聚饮宴,不知有一冤家,秘密地将毒药掺在饮食中,他的父母以及亲族,不知食物已经下毒,照常吃喝。他回来之后,又将预为留着的美好食物,给儿子吃,他当时不饿,没有立刻食用,因念迦楼罗秘密观门,知食物中有毒。他虽知父母等都中了毒,当时并未说破,因为怕父母知道之后,心中着急,反使毒性发作得更快,于是以方便对父母说:‘我现在不能吃,先要回到市上去,等回来再吃,因为我买了一颗无价的宝珠,放在柜子里,忘记上锁了。’父母听说儿子买了宝珠,非常高兴,也不阻拦,由他自去。长者的儿子出门以后,就赶往一医生家,求取阿伽陀药,以便解除父母等的剧毒,得药后,飞奔回家,以乳、酥和糖合煎阿伽陀。待药煎好后才告诉父母说:‘请父母饮这甘露,这是雪山的阿伽陀药,因为父母都误服了毒药,我所以先要外出,就是要为父母及亲属求这不死妙药去的。’父母及亲族等,皆大欢喜,立服妙药,吐出毒气,不但没有被毒死,且因而延年益寿。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就和这长者子外出求药一样。过去的父母,沉沦生死,现在的父母,不能出离,未来的生死,难得断尽,现在的烦恼,难以伏除,因为这些缘故,为了度父母及诸众生,激发同体大慈悲心,求大菩提,出家入道。善男子!这就名舍宅如杂毒药的甘美饮食。”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如来以偈重述说:6qN中华典藏网

世间所有诸舍宅,说名杂毒甘美食;6qN中华典藏网

譬如长者有一子,聪明利智复多才,6qN中华典藏网

善迦楼罗秘密门,能辩毒药巧方便。6qN中华典藏网

子有事缘往肆,暂时货易未还家,6qN中华典藏网

父母宴乐会诸亲,百味珍羞皆具足。6qN中华典藏网

有一恶人持毒药,密来致之于饮食,6qN中华典藏网

其子是时不在家,父母为儿留一分。6qN中华典藏网

举家误服杂毒药,子念观门知有毒,6qN中华典藏网

即便奔驰到医所,求得伽陀不死药,6qN中华典藏网

三味和煎药已成,遂白诸亲速令服。6qN中华典藏网

如是所服如甘露,差诸杂毒皆安乐,6qN中华典藏网

一切信心善男子,出家修道亦如是。6qN中华典藏网

为济父母及众生,所服烦恼诸毒药,6qN中华典藏网

狂心颠倒造诸罪,永沉生死忧悲海。6qN中华典藏网

割爱辞亲入佛道,得近调御大医王;6qN中华典藏网

所修无漏阿伽陀,还生父母三界宅;6qN中华典藏网

令服法药断三障,当证无上菩提果。6qN中华典藏网

尽未来际常不灭,能度众生作归依,6qN中华典藏网

毕竟处于大涅槃,及佛菩提圆镜智。6qN中华典藏网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常观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风,一刻也不能停留。为什么呢?善男子!在家人的心,常起妄想,执着虚幻的外境,不能彻底了解世间的真相,愚痴昏醉,在感触的境界中,颠倒一生。且又不常住一境,恶觉易起,善心难生,由于妄想的缘故,所以产生各种烦恼。因为有许多的烦恼,又造善恶诸业,依善恶业,自然就会招感五趣的果报,就这样的生死不断。唯具有正见的人,能使心不颠倒而作诸善业,因三种善根及信力等,增长法尔如是的无漏种子,便能起无漏种子三昧神通,如是如是的证圣相续。若能降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自会完全永尽无余。”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智光长者向佛祈请说:“世尊!修习正观,有无尽法门,到底应该以哪种正观,才能克服妄想?”6qN中华典藏网

世尊告长者说:“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就能降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实相,因为一切诸法的体性,本来空寂,无见无知,这才名为正观。若有佛子,安住于正念,这样地去观察,长时间地修习无为,妄想的猛风,自会寂然不动,自然圣智现前,证理圆成。善男子!这就名为贤圣,名菩萨,名为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这个缘故,一切菩萨,所以要降伏妄心,使永不再起,为了要报四恩,而成就四德,出家学道,息妄想心,经过无量劫,然后成佛道。”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如来并再以偈说: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暴风不暂住;6qN中华典藏网

亦如妄执水中月,分别计度以为实。6qN中华典藏网

水中本来月影无,净水为缘见本月;6qN中华典藏网

诸法缘生皆是假,凡愚妄计以为我。6qN中华典藏网

即此从缘法非真,妄想分别计为有;6qN中华典藏网

若能断除于二执,当证无上大菩提。6qN中华典藏网

凡情妄想如黑风,吹生死林念念起,6qN中华典藏网

四颠倒鬼常随逐,令造五种无间因,6qN中华典藏网

三不善根现为缠,生死轮回镇相续。6qN中华典藏网

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颠倒心,6qN中华典藏网

菩提种子念念生,大智神通三昧起。6qN中华典藏网

若能修习深妙观,惑业苦果无由起,6qN中华典藏网

唯观实相真性如,能所俱亡离诸见。6qN中华典藏网

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6qN中华典藏网

如来永断妄想因,真性本无男女相。6qN中华典藏网

菩提妙果证皆同,妄计凡夫生异相,6qN中华典藏网

三十二相本非相,了相非相为实相。6qN中华典藏网

若人出家修梵行,摄心寂静处空闲,6qN中华典藏网

是为菩萨真净心,不久当证菩提果。6qN中华典藏网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日夜常视世间舍宅,一切都是烦恼的产生处。为什么呢?如有一人,造立舍宅,以各种宝物加以装饰,造好之后,念念执着这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他人,我这舍宅,最为吉祥,是别人的舍宅所不能比的,这样的执着,就能产生烦恼。这自我意识和我所执着的一切,就是产生烦恼的根本,以致八万四千诸尘劳门,交相竞起,充满舍宅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家凡夫,深深地贪着五欲之乐,妻子眷属、奴婢仆从,统皆具足。由于这些因缘,如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会合、恩爱别离、贫穷诸衰以及求之而不得等苦,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世世相续,永不断绝。如是众苦,非无所因,都是以大小烦恼而为根本。一切财宝,固然可由追求而得,若是因缘不足,就不可强求,若要强求,也得不到。基于这个道理,一切烦恼的产生,是因追求而来。若没有追求的心,无量烦恼,都会断尽。然而现在这个身体,是众苦的依附之所,凡是有智慧的人,都应当厌离,如过去迦叶如来,为诸禽兽开示的偈语说:6qN中华典藏网

是身为苦本,余苦为枝叶;6qN中华典藏网

若能断苦本,众苦悉皆除。6qN中华典藏网

汝等先世业,造罪心不悔;6qN中华典藏网

感得不可爱,杂类受苦身。6qN中华典藏网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6qN中华典藏网

如火焚山泽,众罪皆消灭。6qN中华典藏网

是身苦不净,无我及无常;6qN中华典藏网

汝等咸应当,深生厌离心。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无量禽兽等,听了这偈语之后,因一念至诚忏悔,便舍恶道,转生第四天,觐见了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亲闻直趋究竟涅槃的不退大法。以是因缘,现在这个多苦的色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就是宅主。是故净信男子等,若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脱众苦,都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如来并再以偈说: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恒观察,舍宅所生诸烦恼。6qN中华典藏网

如有一人造舍宅,种种珍宝以严饰,6qN中华典藏网

自念壮丽无能比,不属他人唯我有,6qN中华典藏网

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间舍宅无能及。6qN中华典藏网

如是分别生执着,以我我所为根本,6qN中华典藏网

八万四千诸烦恼,充满舍宅以为灾。6qN中华典藏网

世间一切诸男女,六亲眷属皆圆满,6qN中华典藏网

以是因缘生众苦,所谓生老及病死,6qN中华典藏网

忧悲苦恼常随逐,如影随形不暂离。6qN中华典藏网

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6qN中华典藏网

是身能为诸苦本,勤修厌离趣菩提。6qN中华典藏网

三界身心如舍宅,烦恼宅主居其中;6qN中华典藏网

汝等应发菩提心,舍离凡夫出三界。6qN中华典藏网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对于在家,当常作如下的观想。好像某大国中,有一大长者,家业豪富,财宝无量,由于多劫中的父子因缘,相续不断地修诸善行,声名远播。这位大长者,把所有的财宝,分作四份。以一份生息,维持家业不衰;以一份作为寻常日用所需;以一份惠施贫穷孤独;以一份救济宗亲以及往来客旅。这样四分做法,从未改变,也无间断,父子相承,以成定制。6qN中华典藏网

“后来有一子,愚痴顽劣,深深贪恋五欲之乐,任意胡为,大背父母教诫,不依四业旧规,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倍于常制,众宝严饰,极尽侈华,以琉璃布地,宝窗交映,龙首鱼形,各尽奇巧,微妙音乐,昼夜不绝,享受五欲之乐,如同天宫,因此鬼神憎嫌,人天唾弃。有一天邻家忽然起火,火势凶猛,随风蔓延,烧及库藏及诸楼阁,时长者子,见猛火起,极为愤怒,立即命妻子眷属并诸奴仆,进入楼阁,紧闭门窗;因为这愚蠢的处置,所有的人,全被烧死。6qN中华典藏网

“在家凡夫,也和这情形一样,这世间的愚人像长者子,诸佛如来就像长者。世间凡夫,不遵从佛的教诫,造诸恶业,致坠三恶道,受大苦恼。因为这个缘故,出家菩萨,当观在家如长者子,不顺父母,致遭火灾,妻子俱死。善男子等,对人类世俗之乐,应生厌离之心,应当修清净行,求证菩提道果。”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如来又以偈说: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长者生愚子,6qN中华典藏网

其家富有诸财宝,久远相承无阙乏。6qN中华典藏网

先世家业传子孙,一切资产为四分,6qN中华典藏网

常修胜行无过恶,名称遍满诸国土。6qN中华典藏网

金银珍宝数无边,出入息利遍他国,6qN中华典藏网

慈悲喜舍心无倦,惠施孤贫常不绝。6qN中华典藏网

长者最后生一子,愚痴不孝无智慧,6qN中华典藏网

年齿已迈筋力衰,家财内外皆付子。6qN中华典藏网

子违父命行放逸,四业不绍堕于家,6qN中华典藏网

造立七层珍宝楼,用绀琉璃作窗牖。6qN中华典藏网

歌吹管弦曾不歇,常以不善师于心,6qN中华典藏网

受五欲乐如天宫,一切龙神皆远离。6qN中华典藏网

邻家欻然灾火起,猛焰随风难可禁,6qN中华典藏网

库藏珍财及妻子,层楼舍宅悉焚烧。6qN中华典藏网

积恶招殃遂灭身,妻子眷属同殒殁,6qN中华典藏网

三世诸佛如长者,一切凡夫是愚子。6qN中华典藏网

不修正道起邪心,命终堕在诸恶趣,6qN中华典藏网

长劫独受焚烧苦,如是展转无尽期。6qN中华典藏网

在家佛子汝当知,不贪世乐勤修证,6qN中华典藏网

厌世出家修梵行,山林寂静离诸缘。6qN中华典藏网

为报四恩修胜德,当于三界为法王,6qN中华典藏网

尽未来际度众生,作不请友常说法,6qN中华典藏网

永截爱流超彼岸,住于清净涅槃城。6qN中华典藏网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应当把世间一切舍宅,看作一场大梦。譬如长者,有一童女,年方十五岁,端正秀美,时与父母共住于三层楼上,使爱女享受人间的欢乐,晚间与母同宿在宝床上,安然熟睡。不想这童女,梦见父母将她嫁与夫家,过了好几年,才生一子,五官端正,有聪慧相,全心抚养,日渐长大,已能学步。一日陪他在楼上玩,不慎从楼上跌下去,尚未坠地,就被一饿虎接着吞吃了。这时童女更加惊怖,大声哭叫,因而吓醒了。父母当即百般抚爱慰问,为何惊叫,童女羞涩地不肯说,她的母亲一再悄悄询问,童女才告诉她梦中的情形。善男子!世间生死的有为舍宅,长处在轮回之中,未得真正的觉悟以前,你所经历的离合名位,常如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也和那童女在梦中的虚妄分别一样。琰魔鬼使,忽然而至,也如饿虎于虚空中,接住婴孩而吞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也是如此。哪有智者会爱乐这假合之身?以是因缘,在生死的长夜梦中,应该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的常住妙果。”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如来又以偈重述说:6qN中华典藏网

佛子至求无上道,当观舍宅如梦中。6qN中华典藏网

譬如富贵大长者,有一童女妙端严,6qN中华典藏网

随其父母上高楼,观视游从甚欢乐。6qN中华典藏网

女向楼中作是梦,分明梦见适他人,6qN中华典藏网

后于夫家诞一子,其母爱念心怜悯。6qN中华典藏网

子上楼台耽喜乐,因危坠堕于虎口,6qN中华典藏网

遂乃失声从梦觉,方知梦想本非真。6qN中华典藏网

无明暗障如长夜,未成正觉如梦中,6qN中华典藏网

生死世间常不实,妄想分别亦如是。6qN中华典藏网

唯有四智大圆明,破暗称为真妙觉。6qN中华典藏网

无常念念如饿虎,有为虚假难久停,6qN中华典藏网

宿鸟平旦各分飞,命尽别离亦如是。6qN中华典藏网

往来任业受诸报,父母恩情不相识,6qN中华典藏网

哀哉凡夫生死身,轮转三涂长受苦。6qN中华典藏网

若知善恶随业感,应当忏悔令消灭,6qN中华典藏网

一切人天妙乐果,惭愧正见为所因,6qN中华典藏网

应发坚固菩提心,被精进甲勤修学。6qN中华典藏网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当观想这世间舍宅,如牝马口海一样,喷出烈焰,吞纳四河,百川众流,无不烧尽。譬如从前罗陀国中,有一位菩萨,名妙得彼岸,这位菩萨,有慈悲襟怀,常存利世之心。有一群商人,入海采宝,欲请这位菩萨同舟而行,使能顺利到达宝洲,即使遇到险难,也能安然渡过,不会发生阻碍。但这位菩萨年纪衰老,已到了百岁的高龄,起坐都要人扶持,行动已经无力。有一商主,亲至菩萨的住所,礼拜供养之后,向菩萨启请说:‘我们欲入海采取珍宝,使永离贫穷,得大富贵,现在请菩萨和我一同前往。’6qN中华典藏网

“菩萨告诉商主说:‘我现在已经衰老,体力微弱,四肢乏力,行动不便,不能入海了。’6qN中华典藏网

“商主恳求说:‘唯愿大士,秉着慈悲心,哀悯我,接受我的请求,你只要安坐在船中,我就心满意足了。’6qN中华典藏网

“菩萨见他这样恳求,只好满足他的愿望,一同乘船入海,直向东南方向驶去。不想遇到了北风,把他们吹向了南海。风猛浪急,经过了七日七夜,发现海水都成金黄色,好像熔化的金水一般。当时众商人问菩萨说:‘这海水为什么都是黄金色呢?’6qN中华典藏网

“菩萨告诉他们:‘你们应当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黄金大海,无量无边的紫磨真金充满了大海,因为金宝交映,所以水都变成了金色。你们既然错了方向,漂到这黄金海中,应该各自勤求,设法归还北方。’6qN中华典藏网

“又经过了好几天,发现海水完全是白色,就如航行在雪地上一般。菩萨又告诉他们说:‘我们现在已到了珍珠大海,白玉珍珠充满海中,珠映水色,所以纯白。你们应当努力同心,使船航向北方。’6qN中华典藏网

“又经过几天的奋斗,海水都变成了青色,像青色的琉璃一般。菩萨又告诉他们说:‘你们现在又到了青玻璃海,无量无边的青玻璃宝充满海中,水与玻璃之色交映,所以水成青色。’6qN中华典藏网

“又航行了好几天,海水变成了红色,像在血海中航行。菩萨又告诉大家说:‘我们现在已到了红玻璃海,无量无边的红玻璃宝充满海中,因宝色赤红,与水交映而成红色。’6qN中华典藏网

“又经数日,见海水变黑,像墨汁一般,遥闻猛火爆裂之声,好似大火焚烧干燥的竹林,火猛声急,非常恐怖,这种情形,不但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又见大火起自南方,火峰突起,高逾百丈,烈焰飞空,或合或散,火花四射,快如闪电,浓烟云涌,遮天蔽日,这样的惊险情状,也是从未曾见闻。船中商人,惊惶万状,以为身命难保。于是菩萨告众人说:‘你们现在已陷于恐怖中,因为我们进入了牝马口海,都会被烧死。为什么呢?由诸众生的业增上力,自然天火能烧海水,若是天火不烧海水,在一日一夜之间,一切陆地,都要变成大海,所有众生,都会被洪水淹没。现在我们因遇着大暴风,漂流到了这里,我和你们都活不久了。’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船中,有千多人,同时悲号哀叫,捶胸顿足,号叫着说:‘我们现在为了求取珍宝,漂流在大海中,又遇着这等险难,有什么办法,可以脱离此难呢?’这时同船的千多人,都至诚恳切,或称悲母,或称慈父,或求梵天,或求摩醯首罗天王,或求大力那罗延天,有的皈依妙得彼岸菩萨,并祈求说:‘唯愿菩萨,救济我们,得免此难。’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妙得彼岸菩萨,为了使众人脱离恐怖,特以偈开示说:6qN中华典藏网

世间最上大丈夫,虽入死门不生畏;6qN中华典藏网

汝若忧悲失智慧,应当一心设方便。6qN中华典藏网

若得善巧方便门,离诸八难超彼岸;6qN中华典藏网

是故安心勿忧惧,应当恳念大慈尊。6qN中华典藏网

“菩萨说偈后,就烧众名香,礼拜供养十万诸佛,发愿说:‘南无十方诸佛,南无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四向四果一切贤圣,有天眼的,有天耳的,知他心的,众自在的。我为众生,运大悲心,弃舍身命,济诸苦难。现在我身,有一善根,就是受持如来不妄语戒,无量生中,未曾缺犯。若我一生有过妄语,现在这种暴风,就更加强劲。若是戒德非虚妄者,显以此善根回施一切,我与众生,当成佛道。若是真实不虚,愿此暴风,立刻停息,顺风随念而起,这些众生,就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6qN中华典藏网

“妙得彼岸菩萨,发起这等同体大悲的无碍大愿之后,暴风果然应念停止,便得顺风,使众人脱离了危难,到达了宝所,终于获得了各种珍宝。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菩萨告商人说:‘这样的珍宝,是难逢难遇的,你们因先世广行布施,所以得遇这等众妙珍宝;但是从前布施时,心存吝惜,故遇暴风。你们这些商人,采取珍宝,应该知所限量,不要放纵贪心,过分多取,以免又招致大难,应知众宝之中,还是以命宝为最珍贵,能保持性命,就是无价的珍宝。’6qN中华典藏网

“当时诸商人等,受了菩萨的教诲,都能知足,不敢多取。当时众生得免灾难,又获得了大珍宝,远离了贫穷,到达了彼岸。6qN中华典藏网

“诸善男子!出家菩萨,也是这样亲近诸佛以及善友知识,如彼商人,得遇菩萨,永离生死,到达彼岸,一如商主获得大富贵。世间所有的有为舍宅,如牝马口海,能烧众流,出家菩萨,也是这样审察谛观在家的过失。汝善男子,不染世间五欲之乐,厌离三界的生死苦难,所以得入清凉安乐大城。”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如来又以偈重述说: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观舍宅,如牝马海烧众流,6qN中华典藏网

譬如往昔罗陀国,有一菩萨名得岸。6qN中华典藏网

具大富智巧方便,无缘慈悲摄有情,6qN中华典藏网

得是菩萨乘舶船,商人获宝超彼岸。6qN中华典藏网

然是大士年衰老,不乐利他好禅寂,6qN中华典藏网

有一商主请菩萨,欲入大海求珍宝。6qN中华典藏网

唯愿大士受我请,令我富饶无阙乏,6qN中华典藏网

于是菩萨运大悲,即便受请乘舶船。6qN中华典藏网

时张大帆遇顺风,直往东南诣宝所,6qN中华典藏网

忽遇暴风吹舶船,漂堕南海迷所往。6qN中华典藏网

经过七日大海水,悉皆变作黄金色,6qN中华典藏网

紫磨黄金满海中,宝映光现真金色。6qN中华典藏网

复经数日大海水,变为白色如珂雪,6qN中华典藏网

真珠珍宝满海中,所以海水成白色。6qN中华典藏网

又经数日大海水,变作绀青如琉璃,6qN中华典藏网

青玻璃珠满大海,所以水作绀青色。6qN中华典藏网

又经数日大海水,悉皆变作红赤色,6qN中华典藏网

红玻璃珠满海中,故变水色同于彼。6qN中华典藏网

复经数日大海水,变为黑水如墨汁,6qN中华典藏网

如是天火所焚烧,海水尽皆如墨色。6qN中华典藏网

此海名为牝马口,吞纳四海及众流,6qN中华典藏网

一切船舶若经过,有人到此多皆死。6qN中华典藏网

天火炽盛如山积,爆裂之声如雷震,6qN中华典藏网

众人遥见心惊怖,号叫捶胸白大师。6qN中华典藏网

于是菩萨起慈悲,不惜身命垂救护,6qN中华典藏网

暴风寻止顺风起,渡于险难至宝所。6qN中华典藏网

各获珍琦达彼岸,永离贫穷受安乐,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菩萨亦如是,亲近诸佛如商主。6qN中华典藏网

永离火宅超真觉,犹如商人归本处,6qN中华典藏网

世间所有诸宅舍,如彼牝马大口海。6qN中华典藏网

出家常厌于在家,不染世间离五欲,6qN中华典藏网

乐住空闲心不动,善达甚深真妙理。6qN中华典藏网

或处人间聚落中,如蜂采华无所损,6qN中华典藏网

四威仪中恒利物,不贪世乐及名闻。6qN中华典藏网

口中常出柔软音,粗鄙恶言断相续,6qN中华典藏网

知恩报恩修善业,自他俱得入真常。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智光及诸长者一万人等,异口同声对佛说:“善哉世尊!稀有善逝!世尊所说的这些微妙第一、善巧方便、饶益有情的大法,我们都如佛所说的,已了解世间舍宅,犹如牢狱,一切恶法,都是从舍宅产生。出家的人,实在有无量无边的殊胜利益,由是我等,都极喜欢出家,希望现在将来,都享受清净法乐。”6qN中华典藏网

那时世尊告诸长者说:“善哉!善哉!你们发心,乐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要一日一夜出家修道,就能在二百万劫中,不会堕入恶趣,常生善处,享受殊胜妙乐,值遇善知识,永不再退转,并得值遇诸佛授菩提记,终会坐金刚座,成正觉道。不过出家者,持戒最难,要能够持戒,才是真正的出家。”6qN中华典藏网

时诸长者回答说:“世尊!我们愿持戒修诸梵行,愿我速出生死苦海,愿我速入常乐宝宫,愿我广度一切众生,愿我疾速证得无生智。”6qN中华典藏网

世尊于是嘱咐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说:“这些长者,付托给你们,劝令出家,受持净戒。”6qN中华典藏网

时九千人,于弥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等于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这些人既得出家,立即成就法忍,于如来秘密境界,不再退转。无量等人发菩提心,至不退转位,无数的天人远离尘垢,证得法眼清净。6q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