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清话

作者:佚名
道山清话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阁录》、 《曝书记》,并此书为三”。另二书亦无考。凡一卷,有明覆宋本及《百川学海》、《学津讨原》等本。本书记北宋朝野杂事,迄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书中对王安石新政诋斥为奸,对二程兄弟及刘挚等人也颇致不满,记载苏轼、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交际、议论、诗文轶事则较详。《四库提要》推测作者“为蜀党中人”,大致近是。书中所记,多可补史书之缺失,但间或亦有传闻失误处。

猜你喜欢的书

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

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

简称《金丹妙诀》,道教炼丹著作。全篇分为《证品含元章》和《成丹归真章》二章。唐代衡岳真人陈少微撰。是书将还丹(即朱砂)神秘化,称其“本九阳之精,降受二十四真”,“含化五神,五神运气,积而为砂,积砂成丹,禀积气极,乃号紫华红英大还之丹”。书中记录了古代炼丹的设备装置,并描述了炼丹过程中硫化汞与硫和汞之间的循环反应,还具体论述了硫磺、马牙硝、硇砂、石胆等炼丹原料的形状、属性、功能,有的兼及产地。该书以较多的篇幅记述鼎炉火候这一中国炼丹术中的重要问题,详细地指明了在鼎炉四周旋转加添或减少等具体操作方法,对前代的炼丹火候问题作了具体发挥和演变。是书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许东雷诗存

许东雷诗存

一卷,诗集,民国许家惺著,王义胜笺注。许家惺,字默斋,号东雷。上虞人,清同治癸酉年(一八七三)生,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殁。其祖父许正绶为清道光九年进士,先后任湖州府学教授二十馀年,有重桂堂集光绪刻本传世,惜今日在民间已成绝版,万难觅得。在书香门第之熏陶下,家惺公幼承家学,自是媕雅善诗文。然四次乡试落第,既是打击,亦不啻是觉醒之初萌。此后,便绝意科举,毕生从事自谓之「佣笔」事。即前后任新闻报,中外日报之编撰及主笔。

楚辞芳草谱

楚辞芳草谱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谢翱著。1卷。此书即因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分类方式,将《楚辞》中芳草,按其特征、品格谱分为23品,每品列为一条。其考释极为简质,大抵以其时通名以考订之,偶引故说,但极少,至《楚辞》本文,亦少见引,又有只申其用为喻义而一无辩说者。版本有明刊《说郛》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李裪(1397年-1450年),即朝鲜世宗(조선 세종),字元正,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1418年-1450年在位),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母为元敬王后闵氏。李裪早年受封忠宁君,后进封忠宁大君。永乐十六年(1418年)被立为王世子,同年受禅继位。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颇多建树,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贡献就是创制了朝鲜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在对外方面,与明朝保持了稳定的宗藩关系,与日本实现通商往来,在北方驱赶女真人,陆续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奠定了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的朝鲜版图。正统十年(1445年),李裪因病让王世子李珦摄政。景泰元年(1450年)薨逝于永膺大君府邸,享年五十四岁。明朝赐谥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庙号世宗,葬于英陵。

程氏经说

程氏经说

七卷。不着编辑者名氏。此书乃程颐解经之语。《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二程全书》称《伊川经说》。内容包括《系辞》、《书》、《诗》、《春秋》、《论语》、《改定大学》。程颐之学,除《易传》另行于世外,其余全集中在这部书中。其中对《诗》、《书》、《论语》都是出于一时之论,并非专门着作。《春秋传》作为专着却没有完成。观崇宁二年序可知,《系辞》一卷,可能是后人掇拾成帙,以补其《易传》无系辞说之缺。其《改定大学》兼论明道之本,兄弟之说。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先有偈,次梵赞十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