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史
作者:袁宏道猜你喜欢的书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黄居真撰,约出於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大六壬金铰剪
太阳加时布局,以时为地盘,隐于意中,再以太阳加时上,作天盘布成局,用天盘基础,始能发用。
陆氏易解
一卷。明姚士粦辑。姚士粦字叔祥,生卒年不详。著有 《日畿访胜录》。东汉末陆绩 《周易注》久佚。《三国志·吴志》未注卷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五卷,题为 《周易注》。《经典释文序录》、《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十三卷,题作《周易述》。姚士粦辑录150条,题为《陆氏易解》,收入《盐邑志林》。多采自 《京氏易传注》,为汉《易》象数派著作。该书最早版本为《盐邑志林》本,有嘉庆四年(1799年)刊《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本、同治十三年 (1874年) 刊《古经解汇函》本、光绪九年(1883年)刊《玉函山房辑佚书》本、黄奭 《汉学堂丛书》本、清汪乂《易学六种》本、张惠言《易义别录》本。
正气歌
五古。文天祥作。见《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作于燕京(今北京)狱中。诗前序文写土牢七种恶浊气味,表明身陷囹圄,全以“浩然正气”为精神支柱战胜险恶环境。全诗分四段。第一段写对“正气”的认识与信念,重点陈述国势危殆时“正气”的表现形态,以暗扣南宋灭亡的现实。第二段列举古代胸怀“正气”之士以自勉,运用三组不同排比,句式错落,节奏急促,形成磅礴语势。第三段议论“正气”的重要性。作者之“正气观”虽未能摆脱封建伦理的束缚,却也远胜于宋儒,因他将道德与正义视为精神力量。末段转叙自身处境,以示“正气”与所仰慕的历史人物对自身的影响,表达决心为国捐躯的精神。诗作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写得大气磅礴,激昂慷慨,苍凉悲壮。诗中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崇高的民族精神,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勉人前行。近人王文濡评此诗:“人间正气,天地中声,可泣鬼神,可开金石。”(《宋元明诗评注读本》)
船子和尚拨棹歌
唐代诗人船子和尚著,无法忍寺首座坦禅师刻本,正集2卷,续集2卷,收船子和尚渔父歌词29首,以及历代僧俗和咏等。船子即德诚,遂宁(今四川省内)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中唐时期。《五灯会元》卷五说他“节操高邈,度量不群”,得法于药山惟俨禅师,隐居于秀州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吴江畔,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以接四方往来行人。《船子和尚拨棹歌》写垂钓非常形象精彩,如“三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出家人戒杀生,和尚钓鱼只不过是借以说禅而已。如“千尺丝纶直下垂”这首诗,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漂着一叶扁舟,当丝纶垂下的时候,水面漾起层层波纹。其时其景,给人一种幽清寂静,身心俱忘之感。千尺丝纶,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夜静水寒,以见心之诚。鱼既不食,于是满载明月而归。诗中表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船子和尚拨棹歌》都是吟咏渔人生活的,有禅理,有禅趣,寓以佛家玄理但无空泛的禅语,不仅意境优美,又能巧妙地说明禅宗的一种心得。
天王太子辟罗经
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