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我的食史
我生于乡间,母亲就是我的乳母,这点是极重要的。今日一班时髦女子,有子不肯乳,托付于乳妇,不管乳妇有无疾病,性情如何,她的奶期是否与其子相合?(这项乃最重要。我在北平经验,凡乳妇最早出雇的也在生后五六个月,她都骗说是新产的。如小孩初生,最少也当就食于一二个月产后之乳妇。若去食五六个月生后的乳,则乳过劲,不适初生或生后一二个月之小孩肠胃。总之,母亲当自己乳儿,不但儿好,自己也得舒畅。因为自然是特给为母亲乳儿者许多益处:一、自己乳儿,可使产后张开的子宫易于恢复原状;二、于乳儿时,乳汁流出,甚觉舒服,并且同时有性感相似之乐;三、小孩确有一种令人爱处——尤其是对自己小孩,自己亲乳,得到许多鉴赏之乐。小孩得母亲诚恳的抚视,聪明与智慧上,与和不关痛痒的乳妇发展得格外不同。)
凡自己非有疾病与事故而不肯乳儿,则罪恶与“溺孩”相等。乡下妇对一切家事,都比城市女子好。她们对儿女的抚养都极尽心,可惜的是缺乏相当的教育。 (1)
我不知食母乳到何时止,大约到一岁出吧。可惜双亲已死要质问也不能了!适当的小孩哺乳期为九个月。过此,母奶量少质劣小孩又大,不够养料。故九个月后,当另给小孩特别的食法,不必继续给母奶,一、可免把奶形被儿呷长,不好看;二、母身不免有点亏损;三、于小孩实无益。每见乡妇溺爱者,自己奶儿到他四五岁大。通常都是奶到再怀孕或无奶时为止。这样过度乳子,应当改革。
自此到我八岁读书,我不知怎样食法。通常乡下小孩是不够养料的。食粥和薯一件青菜,多少咸菜,通年如是,怎样能够供给将在发展的小孩!我家称为乡下富裕,也不过粥厚些,饭则偶逢,鱼肉也极少有的,唯靠菜蔬。记得儿时(已经八九岁吧)最喜欢是午餐,母亲将一鸡蛋打在大碗内和些猪油及余肉,遂把厚粥盖上。她说这是极补益的。我们小孩才得这个恩宠,母亲自己尚不能食呢。
这个经过小孩期不够养料的我,到入校后,愈觉瘦损。记得当时有一件事使我今尚好笑者,就是族叔某每见我就戏呼为“麻雀”,言我四肢小如此鸟也。我对此甚不悦,每拉一石块俟他经过沟时,就用力把石块掷入沟内,使水溅他一身以泄愤。 (2)
这样缺食固极有害(我说缺食,应改为缺养料较好,因为每餐食是极饱的,可惜食物缺少养料罢了。关于小孩适当的食法,可参考本书第六章),但这样几乎纯粹素食在别方面又极有益,终比一班喂饱小孩鱼肉使其肠腐胃弱者为佳。例如我少时已有“盲肠炎”(这个病似乎多由于遗传,自我曾祖遗下的子孙,少时犯此病者已得百分之几了!)。幸而素食,故未成为激烈之症,只觉时不时,肚稍痛而已。若我小孩时多食鱼肉,势必死于盲肠炎了。乡下人不识此病怎样调理,又无这项的医生,遇它成为急症时,只好待死。诿为命运而已?
自十三岁后往外地学校读书。我国学校的饭菜多不讲卫生,并且也不够养料。(我曾往长春参观某女校,见所食的只是高粱粥及几条青葱和盐,每月餐钱仅二元。在潮汕则每月饭菜要六七元了。故我国生活愈北愈苦!)但在经过乡下缺乏食料之我,觉得比前好得多了。尤其是在汕头“同文中学”时,每遇日间肚饿,自己添买了炒油的面条和以白糖。这是在黄埔陆军小学时,初次食到那样好的饭(煮法好,应算粤饭为我国第一)。及到北平那时所谓京师大学时,最有趣是早餐,浓米粥缓缓吃,一碗白煮大黄豆,和以香油食得满嘴油腻! (3)
我国食法本不大错的。我们多食素菜和米与面。尤以北方人为得法,甚少食鱼肉。可惜我们太晓得烹调,每每将一物的原味丧失。又太加辛辣之物和味,如四川、湖南人之多用生椒、胡椒,每把一物辣得不能入口。但除酒馆的烹调失原味外,我们城市许多人家及一切的乡下厨房,尚能采用自然的食法——即多青菜,少油荤,物都新鲜,都保原味,极少用工业机器做之物品,如罐头鱼肉,以及一切有害无益的罐头物——
我在这样稍合理的学校食法中,过了数年:因是读书生活,故缺食些,也尚不至于生贫血病。(可怜我国大多数的人因无钱与不晓食法患了贫血病及他症。)身体不觉怎样强壮。我的身体骨干本生得极强健的。可怜我在发展时期不能得到适当的养料。幸而我小时在乡间多运动,多得日光与空气,也不觉得怎样衰弱与疾病。
可是,我二十岁后到法国去留学,自此深深觉得中西食法之不同,我的身心不免起了极大的变动。
我去时是民国元年,在世界大战争之前,欧人是极富裕的。每月花了五六十元于住与膳二种费用,只得了他们普通人的生活,但其生活比我国的富人已高得几倍。 (4)
* * *
(1) 以上载1934年8月23日《时事新报·青光》,标题为《食经(一一四)》。
(2) 以上载1934年8月24日《时事新报·青光》,标题为《食经(一一五)》。
(3) 以上载1934年8月25日《时事新报·青光》,标题为《食经(一一六)》。
(4) 以上载1934年8月26日《时事新报·青光》,标题为《食经(一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