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锦

作者:佚名
袖中锦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着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第一、三出、岭南节、峡州三子、京妇美陋、二妙、四禁、知酒法、老人十拗、带子之人、少见三儿、四事不可久恃、古所不及、盗有三畏、唐畿尉六道、四妖、仕宦三还、四忌、鸡有五德、易为美、仕宦五瘴、五绝、三贱、三荐等二十四事。天下第一条谓:“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兴化军子鱼、福州荔眼、温州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不见他书记载,是重要经济文化资料。其他有关民俗记载,亦可广见闻,并非一无可取。今传本主要有《格致丛书》、《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居家必备》等丛书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盘洲文集

盘洲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80卷。洪适著。《四库全书总目》谓“适以词科起家,工于俪偶”,“其内外诸制,皆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迭出”,“至于记序志传之文,亦尚存元祐之法度,尤南宋之铮铮者矣”,“其他表、启、疏、状诸篇,亦多足与宋史参稽”。说明其文章工于俪偶,富于文采,并与朝政密切相关。集中诗歌作品亦如其文。《拟古十三首》仿“古诗十九首”题目,但讲求雕琢,无古诗之清新。另有一组《咏史诗》,借古喻今,时有警句。写景诗间有佳作,如《晓发泰安驿》:“秋梦不能晓,起行山径迷。小车惊宿鹭,列炬误鸣鸡。冷怯霜华重,光瞻斗柄低。金庭有佳处,芳桂想幽栖。”词作以婉约言情为主。〔长相思〕一曲,缠绵悱恻,令人神伤:“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双泪垂。”有《四部丛刊》等本。

治安文献

治安文献

清陆寿名、韩讷辑纂。作者为清初人,陆寿名顺治九年进士。全书8卷,书前有韩纳“金科玉律解”、“为政规模辨”二弁文代序。书中收辑了“钱谷”,“征输”,“徭役”等内容,均为州县官吏治民类的告谕、启扎、禀揭、条议之类。为清初地方司法制度的实际记录。书约刊于康熙初,传世甚为少见,以列入珍稀善本。

初学晬盘

初学晬盘

《初学晬盘》是清代著名缙绅官员邬仁卿为广大初学童蒙而作的训练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读物。作品分为上下两卷,各十五节,全是三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来能够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相媲美,得以广泛流传。

诗本音

诗本音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 ‘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古人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 ‘本音’。每诗皆全列经文,而注其音于句下:与今韵合者注曰‘广韵某部’,与今韵异者即注曰 ‘古音某’。大抵密于陈第而疏于江永,故永作《古韵标准》,驳正此书者颇多,然合者十九,不合者十一。南宋以来随意叶读之谬论,至此始一一廓清,阙功甚钜。当以永书辅此书,不能以永书废此书也。”《提要》所言很是。顾氏此书于《毛诗》韵例亦多有发明,如云:“凡诗中语助之辞皆以上文一字为韵。”“古人之诗言尽而意长,歌止而音不绝也,故有句之余,有章之余……记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凡章之余皆嗟叹之辞,可以不入韵; 然合三数章而歌之,则章之末句未尝不自为韵也。”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

唐裴廷裕撰。廷裕,或作庭裕,或作延裕,字膺馀。闻喜人。官至翰林学士、右补阙、散骑常侍。其余事迹不可详考。唐昭宗大顺中,任史馆修撰,与史官柳玭纂修《宣宗实录》,因日历、起居注等均已散佚,只能采摘宣宗一朝耳目见闻,编年排列。因在史馆所作,故称“东观”;因原本系奏记于晋国公杜让能以备史馆讨论,而非定稿,故称“奏记”。或作“东宫奏记”,系误传。书前有序。《唐摭言》卷十三言裴廷裕“文思敏捷,是下水船。”清缪荃孙跋称:“其书专记一朝之政绩。书中事实,颇具首尾,《通鉴》采及三十二条,《考异》一条,在唐朝杂史中最称翔实。”不过,裴氏政见偏于中党,故于该党中人时多美言。传世有:①明抄本,北图藏。②明抄本。上图藏。③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吴翌凤抄本。北图藏。④《稗海》本。⑤《续粤雅堂丛书》本。⑥《小石山房丛书》本。⑦《藕香零拾》本。⑧《续百川学海》本。⑨《四库全书》本。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一卷,清敬止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