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丛谈

作者:福格
听雨丛谈

《听雨丛谈》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之事,也有部分录自他书或有关案牍。其内容甚杂,而以涉及清代满洲及旗人风俗制度为多。如卷一“红绒结顶”、“花翎”、“羽缨冠“、“四禊袍”、“黄马褂”、“绿压缝靴”、“执事乐人服色”、“黄缰紫缰”,卷五“朝珠”,卷六“钿子”,卷十二“繖扇制度”、舆制”等条,对清廷及满族服饰器用的有关情况作了细致记载。在宗教祭祀及婚丧习俗方面,则有卷五“满洲祭祀割牲”、卷六“满洲祀先不用炷香”、卷十一“祭马神”、“丹旒”、“分祭幛”、卷十二“插戴”诸条,其中提供的某些情况,确非熟知内情者不能道。又说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祀之礼,各有差异,以汉军而论,“从满洲礼者十居其一二,从汉人礼者十居七八。内务府汉姓人,多出辽金旧族,如满洲礼者十居其一二,如汉军礼者十居三四耳”(卷六“颁胙”条)。反映了当时各族间文化相互影响的情况。

福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莫黛斯特·米尼翁

莫黛斯特·米尼翁

写于一八四四年三月至七月,边写边在巴黎《辩论报》上连载,同年七月由出版商克朗多夫斯基出版单行本,一八四五年编入《人间喜剧》第四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叙述了一位大作家与一位少女从通信到相爱的故事。小说主题为对金钱婚姻的揭露批判。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家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作家的任务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一个美丽而有才识的少女,身价竟完全随父亲财产的多寡而起落。父亲是巨富,求婚者便趋之若鹜,一旦破产则立刻门庭冷落,热情的未婚夫转眼就成了路人。而等父亲再次成为巨富归来时,这位少女顷刻间又身价百倍。举国闻名的诗人、国王御前的官员等各类达官贵人都为了她的八百万财产成为这出喜剧的演员之一。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

短篇小说集。叶圣陶著。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其中蕴涵的主流价值、精神实质,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和勇气,在和平建设时期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多收了三五斗》为题,由北京大学教授、叶圣陶研究专家商金林提供篇目建议,共纳入《夜》《赤着的脚》《冥世别》《某城纪事》《某镇纪事》《多收了三五斗》《我们的骄傲》《皮包》《邻舍吴老先生》《辞职》《春联儿》11篇富有时代意义和革命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为“红色经典”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臣注文选

六臣注文选

六十卷。唐李善等撰。李善,江都 (今属江苏)人。曾任崇贤馆学士、兰台郎等职。学识渊博,但不善治文,故人称为 “书簏”。曾流放姚州,后遇赦还,寓居汴、郑之间。以讲《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 “《文选》学”。唐显庆中,开始为 《文选》作注。到了开元六年 (718),工部侍郎吕延祚又集衢州常山 (今浙江)县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刘良、处士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上表于朝廷。其表诋毁李氏之注,并引高力士所宣口敕,亦有此书甚好之语。然唐李匡《资暇集》,备摘其窃据善注,巧为颠倒,条分缕析,言之甚详。姚宽 《西溪丛语》诋其注扬雄 《解嘲》,不知伯夷、太公为二老,反驳善注之谈。王楙《野客丛书》诋其误叙王暕世系,以览后为祥后,以昙首之曾孙为昙首之子。明田汝成重刊《文选》,其子艺衡又摘所注 《西都赋》之龙兴虎视,《东都赋》之乾符坤珍、《东京赋》之巨猾间舋,《芜城赋》之袤广三坟诸条。今观所注,错乱谬误之处尚不止此。而以空疏臆见轻诋通儒,殆亦韩愈所谓蚍蜉撼树者。其书本与善注别行,故 《唐志》各著录。黄伯思 《东观余论》尚讥《崇文总目》误以五臣注本置李善注本之前。至陈振孙《书录解题》,始有 《六臣文选》之目。南宋以来,偶与善注合刻,取便参证。元明至清,遂辗转相沾,并为一集,附骥以传,盖亦甚幸。然其疏通文意,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固不必竟废之。田氏刻本,颇有删改,犹明人窜乱古书之习。此本为明袁帙所刊。朱彝尊跋谓从宋崇宁五年(1106)广都裴氏本翻雕,讳字阙笔尚仍其旧,颇足乱真,惟不题镂版讫工年月,以此为别。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所藏宋本 《五臣注》作三十卷,为不失萧统之旧,其说与吕延祚表合。今未见此本。然田氏本及万历六年(1578)徐成位所刻,亦均作三十卷。盖或合或分,各随刊者之意。但不改旧文,即为善本,正不必以卷数多寡定其工拙。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特点,除其明显的政治上和观点上的差错外,他的有些思想和主张,如要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等等,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在今天看来,特别是联系林语堂个人后来发生的变化,既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历史的局限性,也可以明显的看到他的反动的阶级实质。本书收入作者所写主要散文作品共102篇。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树风格。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白话译文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白话译文

1卷。又名《护诸童子请求男女陀罗尼经》《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呪经》《护诸童子经》等。北魏菩提流支译。该经叙述了造成儿童灾患的15个大鬼神名,以及所造成的孩童疾病症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该经以护佑童子为宗旨,受到中古时期女性的欢迎,并被抄写用于为女性追福的礼仪之中,表明了佛教世俗化的某种倾向。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一卷,唐道邃说,日本乾淑集,有题记,内题谨录邃和尚止观记中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