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记

作者:崔令钦
教坊记

笔记。唐崔令钦撰。一卷。令钦,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初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终官国子司业。是书作于安史乱后,记述开元时有关教坊设置、乐工舞伎教习、排练、演出制度。全文近三千字。录有教坊曲名三百二十四个。并记释“大面”、“踏摇娘”、“乌夜啼”、“春莺啭”等戏曲源出本事。所见三百余曲中,杂曲包括歌曲、舞曲、戏曲、傀儡、鼓曲、琴曲等;大曲亦包括有舞曲、戏曲及雅乐有关部分。敦煌文书所见曲调见于此书者居多。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历传丛书本多,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出版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对其作者籍贯、仕履,以及该书版本,所记音乐制度与人事、曲名等考辨甚详。并补录唐五代名曲一百四十六个。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崔令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玉台画史

玉台画史

中国画史著作。清代汤漱玉著。重要版本有《振绮堂遗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美术丛书》本、《画史丛书》本。本书正编五卷,别录一卷。该书成编于道光四年(1824)。仿厉鹗《玉台书史》体例,选历代能画妇女辑录成编。起于虞代舜妹嫘,到清代丰质止。全书分宫掖、名媛、姬侍、名妓四门。其中卷一为宫掖,自虞至明,二十人,末附一人为卢昭容,实为灵异事,卷二为名媛(上),自晋至元;卷三为名媛(下),自明至清;以上两卷,共一百二十五人。卷四为姬侍,所记为宋、明、清三代人,共十六人。卷五为名妓,所记为唐、宋、明、清四代人,共四十人。其征引书近百种。书后附《别录》一卷,汪远孙阅其妻著录后,感未详尽,为之补述,凡十五则,有宋柔刚、金士珊等十七人。其所著录都为清代名媛,大多为其交游者之妻或妹或女,或者据人见告,或者录自画跋。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目录详注》是明修 《道藏》 目录注本。白云霁撰。《四库全书 ·子部道家类》所收,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后来的单印本皆据此本。另外,明李杰亦有 《道藏目录详注》4卷,收入 《道藏精华录》,李注实因袭白注。天启丙寅年 (1626) 编成此书。该书分为4卷,依《道藏》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合为7部之旧例,注解经书杂著等目。卷1为洞真部,卷2为洞玄部,卷3为洞神部,其余4部合为第4卷。三洞又各分为12类,即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以千字文为次序,以一字当一函,函各具卷数,如 “天字号计十卷”等,但此卷数与所录书目及原书卷数间有不符者,所题书名与原书亦或不合。间或又有缺录书目。该书注解道经道书目甚简略,于道经下多记卷数、篇目或品目。部分道经叙其出世之由,说多据原经。少数经目下引他书作注,如日字号《大洞玉经》下引 《列仙传》等。经注、杂著诸书,多据原书题名记注、校、集注、编纂者,少数为本书作者所增补,个别有误。注解较详的为山志、宫观志类书,多考释山或宫观所在、历代隐修者及证验等事。《四库提要》谓此书 “如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之例”,又说“自天字至群字,为旧 《藏》之目,自英字至将字,为明人新续之目。”按自天字号至群字号实明 《正统道藏》 目录,自英字号至将字号实明万历 《续道藏》 目录,特未全尔。《续道藏目录》起杜字号迄缨字号,无注,一说为白云霁所录。该书虽号 “详注”,实颇疏略,经目亦多脱漏,尚不及《明道藏经目录》完备。以四库收录,流传较广,可供初学者检阅。

四体书势

四体书势

又名《四体书传并书势》。书学论著。一卷。晋卫恒撰。成于撰者晚年。卫恒,字巨山,生年不详,卒于晋永平元年(291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官至侍郎。卫氏父子皆能书,卫恒弟卫宣长于篆字与草书,与父兄不相上下;宣弟名庭,也工草法;恒子璪、玠,并为书法名家。《四体书势》为其晚年之作。其名“四体”,指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四种书体,书中对四体书法各为叙传,叙其起源,兼及遗事,然后各附以韵文赞辞。其中篆势赞记为蔡邕作,草书赞记为崔瑗作,古文字势赞和隶势赞当为恒自撰。

列异传

列异传

笔记小说。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此集旧题魏文帝(曹丕)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卷数同,而撰人则改题张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撰人同《旧唐书》,而卷数则减为一卷,或已有阙失。宋以后未见著录。原书已佚,而晋唐人著述颇引用。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五十则。今人辑本增《韩凭夫妇》一条,而去其窜入甘露、开始年间曹丕身后事五条,存四十六条。《新唐志》作一卷。宋时亡佚。因书中有记正始、甘露年间事,故宋以后人多以为晋张华撰,然初盛唐人皆不云张华。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云: “意张华续文帝书,而后人合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于两说间不作抉择,惟据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定其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声字实相义

声字实相义

全一卷。略称声字义、声字实义。日僧空海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本书自真言密教之立场阐明声字实相(一切音声文字与实相相即)之义,为教相学上重要之典籍。系依据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之‘等正觉真言’一颂而展开;谓‘声字即实相’乃三密中之语密,故进一步说明语密之实相,并藉此开示三密平等之最高旨趣。

普贤观经义疏科

普贤观经义疏科

普贤观经义疏科,一卷,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