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授时通考
作者:佚名
七十八卷,清乾隆二年奉敕撰。该书是清政府官方编纂的大型农书,由乾隆帝授命鄂尔泰、张廷玉等多位大臣历时五年编写而成。取《尚书·尧典》“敬授民时”之义,命名为《授时通考》。分为八类:一为天时,分记农家四季作业,略如田家月令。二为土宜,其中又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项内容。三为谷种,分论各种作物。四为功作,叙述自垦耕至收藏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五为劝课,记录封建国家关于鼓励农业生产的政令。六为蓄聚,列载仓储、备荒等制度。七为农馀,指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事活动,包括栽种蔬菜、果木及畜牧业等在内。八为蚕桑,记录养蚕种桑的制度。并将木棉、麻、葛、蕉、桐等生产特别标为“蚕馀”,表明这些用物都与桑蚕一样,为提供衣物的原料。该书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以供给衣食为原则,材料大多取自前人著作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但体裁严整,征引周详,又附有很多插图加以说明,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书收入《四库全书》。此外还有武英殿本、富文书局本、上海实业研究社石印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提要
- 防开列经理诸臣衔名
- 凡例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三十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八
- 钦定授时通考卷六十九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一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二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三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四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五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六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七
- 钦定授时通考卷七十八
- 后序
猜你喜欢的书
海忠介公全集
12卷。海瑞文集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著作。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2卷。清吴谦等编纂。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此书即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七十七至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二十四症,外障四十八症,编成七言歌诀,附以注释,内容简明实用。此书首述眼的生理、病因、病机。次论多种急慢性内、外障眼病的形状、病因及治疗。编写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眼科龙木论》补遗部分增人“能近怯远”等10余种眼病的证治内容。后附眼科外治方药。该书以歌诀形式阐述,简明扼要,便于记诵,为初学者重要参考读物。现存《医宗金鉴》本及善成堂所刊单行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和白话解本。
凡物流形
《凡物流形》是1994年发现的战国道家古佚书,是上博简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曹锦炎整理,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甲本第三简背有“(凡)勿(物)流型(形)”四字,故名。《凡物流形》大概作为早期黄老著作,在继承战国南方道家著作《太一生水》所提出“水(流体)为宇宙之母体和载体的命题”之后,继续深化发展太一(水道)思想。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天地》写道:“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修)反德,德至同于初。”这里所谓“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深刻的意识到“流—物—理—形”这个生成序列,而此“形“乃物(物体)与理(规律)的统一。
西岩集
诗别集,南宋翁卷(约1203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卷为四灵之三。曾登淳祐乡荐,终于布衣。工诗。此集收诗几百三十九首。以应酬写景之作为多。卷反对江西诗派过分用典,专学唐代贾岛、姚合,注重修饰辞句,自然清新,有形式主义倾向。叶适评说:“自吐性情,无所依傍”。此编与《韦碧轩集》相同,唯《寄远》一首不见于《韦集》,殆当时所刊原非一本。有《四库全书》本。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
本书(三册四二二面二五三、二○○字)分三卷,分别选自清廷官纂道光、咸豊、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合辑而成(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文伴已另辑有第三八种「同治甲戍日兵侵台始末,本书不录)。所取关涉台湾史料,大要为:卷一,道光朝(原书自十六年议禁鸦片起)事。台湾在鸦片战争期间所发生涉外事,即为英船侵犯鸡笼与大安港及其馀波。所谓「馀波」,乃为「江宁条约」签订后英使■〈口僕〉■〈口鼎〉喳(Pottinger)讦控台湾镇道达洪阿、姚莹「妄称接战俘获、冒功捏奏,混行杀戮」事件。卷二,咸豊朝事。台湾此时所涉外事,主要为开港问题。在八年英法联军之役,各国对台湾港口有觊觎意图;迄订「天津条约」,乃有开口之约定。卷三,同治朝事。此时台湾对外关係愈趋複杂,先则各口正式开市;继之纠纷迭起。同治元年至三年。沪尾、鸡笼、安平与打狗先后开关徵税、由原定两口增为四口。六年,有美船「罗妹」号(Rover)事件;七年,有樟脑纠纷与壮勇杀死教民事件;又有英、德人合谋佔垦大南澳事件。此外,清廷预筹与各国修约,并有涉及台湾煤、脑事。书末,今另加两附录:一为「嘉庆及道光前期有关台湾外交史」,「同治年间台湾壮勇拆抢教堂杀死教民案」。此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另有「道光咸豊两朝筹夷务始末补遗」及「四国新档」之编印;因另有选辑,见第二三六种「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篇。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修法之仪轨。应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