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笔肯綮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武经总要
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军事著作。曾公亮、丁度等奉敕撰。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武备日见废弛,在对夏战争中又屡遭失败。仁宗赵祯恐将帅“鲜古今之学”,遂于庆历三年(1043)十月,命曾公亮、丁度等同加编定,历时三年半成书。仁宗亲制序文冠于篇首,于庆历八年(1048)刊行。南宋绍定四年(1231)重刻,均不传。现有明弘治、正德间的复宋本及嘉靖本,清《四库全书》本以及明清抄本等多种。另有193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明刊本。该书“凡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史册所记,祖尚仁义,次以钤略,至若本朝戡乱边防御侮计谋方略,咸用概举”。该书共40卷。前集20卷,分制度15卷,边防5卷。前者重在论述选将料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水战火攻、武器装备等用兵作战的基本理论、制度和常识。后者介绍了边防各路州方位四至、地理沿革、山川河流、道路关隘、军事要点等。
紫皇炼度玄科
《紫皇炼度玄科》,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紫皇,即玄天紫皇上帝,全称「无上至真三宝祖师教主玄天紫皇上帝」。炼度是道教超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本篇内容为炼度亡魂之科仪。其仪式包括焚烧符图、鸣法鼓、念神咒、请神、上章、高功宣读表词及祝词、捻香焚香、众道士合词,以及发护送牒等。仪式中所请神灵为紫皇玄天上帝,故名「紫皇炼度玄科」。紫皇炼度除召请主神玄天紫皇上帝外,其仪式方法近似于灵宝炼度。早期道教的紫皇是太清九宫神灵之一,北宋李昉《太平御覧》卷六百五十九〈道部〉载:太清九宫都有僚属,其最高神灵称太皇、紫皇、玉皇。《上清经》还具体阐释说紫皇君居灵应宫。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引《上清大洞真经》说: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于是受箓紫皇,受书玉虚」,因此得以成为上清的高仙。《上清经》说天界的太上七极紫微绝辰宝玄金房,其中玉门有一位尊神叫紫皇,还说紫皇君佩六山玉帯神精交蛇之章绶。
独秀文存
陈独秀著。陈氏系安徽怀宁人。《新青年》的创办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独秀文存》收录陈独秀1915年到1922年之间的文章,共三卷,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部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陈独秀这一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的思想主张,而且几乎可以管窥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的全貌。书中认为要倡导民主与科学,就必须树立新的思想风范和人格楷模,即进行“国民性质行为改善”,要独立自主而非奴性,要积极进取而非退隐保守,要科学实利而非想象虚文,要强健开放而非懦弱自守。与此新人格、新思想相呼应,陈独秀还努力提倡“文学革命”,倡导“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新文学,以反对专制的、玄虚的、陈旧的封建文学。书中还有一部分文章是对封建旧思想的申诉,对正统儒学、圣人孔子的批判,表现了作者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的坚决态度与勇敢精神。书中认为孔子学说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维护封建体制的,其所提倡的道德伦理不仅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更与民主共和国的精神背道而弛,不可调和。因此,只有彻底消除孔子学说,才能维护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对待西学与中学、批判与继承、吸收与扬弃等问题上,陈独秀的某些言论过于极端,开了“全盘西化”论的先声。原书1922年11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后多次再版。198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重版,将三卷合为一册,最便读者。
绛纱记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所赠之玉拿到市场拍卖,仅存绛纱留念,径去寺院剃发为僧,远赴南洋。回国后,见纱思人,怀念秋云。秋云家忽遭横祸,当地巨绅陈某欲强娶秋云不成,竟以谢家所藏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为证,诬陷谢家暗通新党。谢翥遭冤后,吞金自杀。秋云逃奔香港后忽从报上得知梦珠在星嘉坡(新加坡)云游消息,遂追踪寻找,遍访不得。后秋云终于在苏州城外一小寺内找到梦珠,见面时梦珠已坐化,从他衣襟间露出半角绛纱。秋云在悲恸中也遁入佛门为尼。作品通过这一曲折离奇的恋爱悲剧,反映清政府镇压维新派和政局动荡的某些侧面,又以虚构的“桃花源”式的理想境界来和黑暗时局相对立。小说结局凄婉感伤,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灰暗色彩。
台湾诗乘
近代诗话。6卷。连横著。初版本不详。1960年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卷首有苏镜潭《序》、作者《自序》、陈其采题诗。卷后附刊连横《台湾诗荟杂文钞》。该书著于民国初年。评介范围仅限于明末至民初台湾籍诗人及与台湾关系密切的大陆诗人。全书6卷按时间顺序编次。卷1为明末清初卷,评介郑成功、沈斯庵等人。卷2为康熙、雍正、乾隆卷,评介蓝鹿洲等人。卷3为嘉庆、道光卷,评介姚莹等人。卷4为咸丰、同治卷,评介徐星溪等人。卷5为光绪卷,评介丘逢甲、许南英等人。卷6为清末民初卷,评介林资修、王松等人。它保留了有清一代台湾诗坛的史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苏镜潭《序》称该书旨在“昌明诗教于边陲僻处之区”。作者《自序》也自谓:“余撰此编,亦本斯意。”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二卷,宋善月述,外题妙玄格言,内题大部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