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
中国古代家书。颜之推著。本书旨在告诫颜氏子孙遵守儒家传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上智之人不教而成,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对于中庸之人,则应加强教育。主要是以礼为教本,读圣贤之书,以达到诚孝、慎言、立身、扬名的目的。认为对后代的教育应从婴儿时代抓起,甚至实行胎教,即让孕妇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应以仁义礼节来教育。之所以重视幼时教育,是因为此时儿童神情未定,易受熏陶感染。人即使到了中年,也应加强学习。本书还提出了具体的道德原则,来调节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妇等人伦关系,认为父对子不应溺爱,兄与弟要和睦。在处理夫妇关系上,坚持男尊女卑的原则,认为妻子不应主持家政,更不应参与国政,只能在家服侍丈夫。人们持家要以“中庸”为准则,教育子孙在待人处事上要小心谨慎。反对悭吝,但又要俭朴持家。家里要有财富和奴婢,但不能太多。官也要当,但不能超过中品以上。只有在各方面切忌过与不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还要求人们教育子孙重视节操,反对奴颜卑膝。既要重视生命,又要追求名誉,如不能兼得,就应舍生取义。本书宣扬的虽是封建的伦理纲常,但也有许多合理的思想,对改善今天的家庭伦理气氛和社会风尚仍有借鉴意义。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茗笈
二卷。明屠本畯 撰。是书杂论茗事。第 一卷分溯源、得地、乘时、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汤八章进行论述。第二卷分点瀹、辨器、申忌、防滥、戒淆、相宜、衡鉴、元赏八章进行论述。每章大多数均引各种书中论茶之语,前引以赞,后系以评。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有明代喻政 《茶书全集》本、毛晋汲古阁刊 《山居小玩》本、《美术丛书》本。
素问经注节解
医经类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绍虞,会稽 (浙江绍兴) 人。初业儒,涉猎医学。因感《内经》之学“其旨奥,其事博,其文错杂而难稽”。遂寝馈于《内经》 中十有四年,参断诸篇斟酌损益。撰成此书与《灵枢经注节解》 等。因书中贯穿“损有余,补不足,以归乎中正之节”宗旨,故名。成书于康熙十六年(1677)。分内、外篇。内篇三卷,首论阴阳,再论治法,载文四十八篇。外篇六卷,论针灸,运气等,载文三十一篇。书中注释,以王冰注为主,兼采杨上善《太素》、林亿等《新校正》、马元台 《注证发微》、张景岳《类经》等各注释之长,并抒发己见。对经文“斟酌而损益之”,并将经文中 “赘词”、“重出”者,进行删削;“脱误”、“舛讹”者,进行“补葺”和“订正”;对“句语之颠倒,段落之参错”者,进行更易。书中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之论注。为研究《内经》很有价值的文献。有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花蕊夫人宫词
后蜀孟昶贵妃花蕊夫人所作宫词,《全唐诗》辑录一百五十七首,其中的四十一首有人认为为王珪作,二十一首为王建作。《名媛诗归》、《历朝名媛诗词》、《历代女子诗集》各录一百首。另者,关于花蕊夫人宫词,又有三十二首或二十八首之说,故其所作数目及真伪,尚未定论。以一百五十七首而论,主要为描写宫苑楼台、龙池亭阁诸景物以及君臣、宫妃们嬉游、宴饮、宫中的游艺、礼制、节日盛事等。其中一些宫词描写宫妃们的生活,透露出宫妃的幽怨、寂寞的情绪,反映了封建帝王奢华、淫逸的生活,是思想意义比较进步的作品。清厉鹗在 《宋诗钞》 中评价花蕊的宫词,认为: “清新艳丽,足可夺王建、张籍之席。”评价颇高。兹录二首,以见一斑。其一: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描写禁苑龙池勃勃之春色,景致优雅,笔调雍容。其二: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描写贵为九嫔的修仪,每日仅以教鹦鹉念书、看宫人洒扫、焚香打发时光,透露出宫妃们百无聊赖的空虚生活状态,其认识价值也颇高。
花随人圣庵摭忆
《花随人圣庵摭忆》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著作,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黄溶对清代至民国的人物轶事和史事掌故或详加叙述,或加以考订,或给予评议,因此纵览全书可以看到晚清到民国近百年的社会缩影。本书内容庞杂丰富,涉及军国大政、宫廷秘史、财政金融、人际交往、旅游山水、生产环保乃至社会万象。其史料来源,除杂采时人文集、笔记、日记、书札、公牍、密电以及外国人著述外,也有其目睹耳闻和亲身经历。《花随人圣庵摭忆》的史料价值极高,可以补《清史稿》之阙,也记录保存了部分珍秘、罕见的史料,还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史史料。
佛遗教经译注
全称《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作《佛临般涅槃略说教戒经》、《佛临般涅槃经》,简称《遗教经》。鸠摩罗什译。1卷。记释迦临终前对众比丘所作关于持戒、四谛等的教诫。收入《大正藏》第十二册。流传较广。
太子瑞应本起经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之说。记述释尊之过去因地至成道后济度三迦叶等事。有关四门出游、出城时内殿之描写,与车匿诀别,尤其降魔成道之记载,气势磅礴雄浑,为重要佛传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