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

作者:周德清
中原音韵

北曲音韵专著。元周德清撰。本书前一部分为韵谱,以北方实际语音(一说为大都音、一说为洛阳音)用韵为标准,分列19部,各部下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此即是所谓“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它是北曲最早的韵书,后世北曲甚至南曲曲韵著作,以及演员唱曲,正音咬字,都以此为根据。后 一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作者强调声律至关重要,并对元曲的辨音、用字、格律、务头等问题,作了专门论述。原书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有周氏自序。元末已有刻本,今不传。现存的最早刊本为明正统六年(1441)讷庵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中华书局据以影印。存本甚多,通行者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近人任二北有《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疏证》,收入《散曲丛刊》。

周德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在天堂里

在天堂里

德国作家海泽著,在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生动地描写了慕尼黑艺术家的生活,并以此来反映道德问题,描写了反对清教苦行主义、保卫艺术纯洁性的斗争。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作品主题多是吟哦爱情,艺术上讲求构思、运笔细腻、引人入胜,坚持典雅秩序的古典风格。他持续创作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作品异常丰富。他的“猎鹰”写作理论,让他的每篇小说都充满结构的张力,成为令读者欲罢不能的经典。

东方大中集

东方大中集

诗文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一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骚、疏、书、序、论、设难、颂、铭、诗共九类,凡十五篇。本传附后。有的直言切谏,反对武帝修上林苑;有的劝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亦有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其文亦庄亦谑,风格多变。如是上书天子,谏止上林苑堂堂正正,慷慨陈词;应诏上书则高自称誉,诙谐之至。所收长篇短章,均有风趣极佳者。表现方式,或采用主客问答、互相辩难,或因袭楚辞旧制、稍加改造。尤其是设辞类作品,气势浩大,感情充沛,辟阖自然。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雕菰楼词话

雕菰楼词话

词话。清人焦循(1763—1820)撰。一卷。 循氏有《剧说》已著录。 此编录词话十三则。 焦为学界名家, 于词亦时有灼见。“词律任意断句”条谓:“词不难于长调,而难于长句。词不难于短令,而难于短句。”焦循为当时有名的经学大师,其论词也以有益于经学为主。例如,他重视人的性情感发,而性情之中的“柔气”,就可以通过词曲来表达分泄,这样的话,“则使清纯之气,长流行于诗、古文”。他认为研究经学须深思默会,有时抑塞沉困,机不可转,诗词便可以“移其情而豁其趣”。

驳五经异义

驳五经异义

经学著作。东汉郑玄著。一卷。东汉许慎撰《五经异义》十卷,叙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不同内容。郑玄对此有许多不同意见,故著《驳许慎五经异义》。唐宋间二书皆佚,宋以后出现各种辑本。今本《五经异义》,辑自《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等书。《驳五经异义》则辑自《三礼正义》,其最早辑本署名王应麟,但无确凿证据。清人对此辑本进行校订,把其中许、郑原文并存者列于前,仅存驳文而阙许氏《异义》文者附于后,编为今本《驳五经异义》。此外,还将朱彝尊《经义考》与惠栋所辑佚文五十七条,编为《驳五经异义补遗》一卷,附于书后,收入《四库全书》。该书又有王复辑本,见《榕园丛书》和《艺海珠尘丛书》;孔广森辑本,见《道德堂遗书所见录》;黄奭辑本,见《汉学堂丛书》与《黄氏遗书考》。

七祖法宝记

七祖法宝记

佛教著作。作者不详。二卷或三卷。北新1272,前残尾存,有尾题“七祖法宝记下卷”。内容罗列了善知识、恶知识、假佛、真佛、法身礼、假三宝、真三宝、假戒、真戒、不净说法、净说法、有诤法、有为法等项目,然后引证《佛藏经》等二十余种经文论述之。由于引用了译于唐开元年间的《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而其文字又为《历代法宝记》所引用,故其产生年代约为公元723年至779年间。文内引用了伪经*《法句经》、《金刚三昧经》、*《禅门经》的文字。该七祖或为北宗神秀之弟子。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据大谷大学本录文。

法华经大成

法华经大成

法华经大成,十卷,清大义集并序,张希良序,卷首为始末提纲悬谈经题弘传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