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谷所见
作者:李之彦李之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小红马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37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礼物》《大山》《许诺》《人们的首领》,由儿童主人公乔迪串联起来,写马的生老病死,各种劳动、西迁的过程和老人们暮年的命运。这一切都在乔迪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印记,或喜悦,或忧虑,或渴望,或悲恸。 在这部短篇集里,斯坦贝克创造了一个儿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仙子,没有巨人,它的色彩在孩子眼里看得比成人清楚,体会比成人强烈,孩子们刹那间的悲伤心情也显得更加独特。作品散发出乡野的泥土气息,和儿童心态的细致变化交织在一起,达到清新可喜的效果。
张子全书
文别集。北宋张载著,明沈自彰编刻。共15卷(含附录1卷)。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家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嘉祐进士。为云岩令。神宗间授崇文院校书,晚年任知太常礼院。为北宋理学家。全书分为《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易说》三卷,《语录抄》与《文集抄》各一卷,《拾遗》一卷,及采宋元诸儒论张载及行状作为《附录》一卷。
坐忘论
古代养生术书。唐司马承祯著。分总论和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条。吸收了佛释的正心和止观学说,阐发道教修仙理论。主张修仙时要收心、守静、简事、真观、去知识、绝欲望,应物而不为物累,“与道同身而无体”(《得道》),以达“形同槁木,心若死灰”(《泰定》)的境界。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着一物,入于虚无,心于是合道。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不断清除为凡尘所染之心,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故收心的关键在于主静去欲。
百字碑注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
地藏经译文
《地藏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入灭前的托孤咐嘱经。他把自佛灭后直至弥勒成佛之间的一切天人及恶道众生,统统托付给地藏王菩萨,令其劝化向善,直至发菩提心成佛,了佛本愿。《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经》是人天的因果经。经中,地藏王菩萨广述造恶乃入三恶道之苦因;为善乃入人天善道之乐果;发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直至成佛的正因。使一切众生知苦而断集,慕灭而修道也。
维摩经文疏
二十八卷。 隋代释智顗(538—597)撰。《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旨在疏文古义幽,旨渊趣博。精彩教门,辨明观道,以扶冀宗旨。抉择迷纲,三观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恶,自行化他。一切若正若助权实之道,无不备举。智顗对维摩诘所说全经十四品经文即:《佛国品》、《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佛道品》、《入不二法门品》、《香积佛品》、《菩萨行品》、《阿閦佛品》、《法供养品》、《嘱累品》经文一一作解。以消除中印经文文意之隔,便于僧众研习之用。《维摩诘所说经文疏》的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