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荷谱
作者:杨钟宝杨钟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俳谐文辑佚
亦称“诽谐文”。文体名。隐喻、讥嘲、调谑或噱笑一类作品的通称。“俳”又作“诽”。《隋书·经籍志》录有袁淑《俳谐文》十卷,现仅存《鸡九锡文》、《驴山公九锡文》等5篇。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韩退之作《毛颖传》,此本南朝俳谐文《驴九锡》、《鸡九锡》之类而小变之耳。俳谐文虽出于戏,实以讥切当世封爵之滥。”与今天的“幽默讽刺”之文类似。此文体主要以讽刺手法讥刺社会生活现象。
方洲杂言
一卷。明张宁撰。生卒年不详。张宁字静之,号方洲,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明代宗景泰五年进士,官给事中,出知汀州知府。他工书画,善诗文,著有《方洲集》二十六卷,《读史录》四卷,《奉使录》二卷与本书。此书杂记琐事见闻,其中科举、登第、梦兆等事记载颇详。全书只二十余则,篇幅较小,《四库全书》所收本疑非足本。此外还有《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又《百陵学山》本、《续说郛》本题《方洲杂录》。
汉魏六朝辞赋
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了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与演变。以下六章,从文学史的角度,以作家作品为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介绍。《西汉辞赋》和《东汉辞赋》两章,分别论述了贾谊、枚乘、司马相如、西汉中后期赋家扬雄、刘歆以及班固、傅毅、张衡、王延寿等作家及其作品。作者还特别列出《三国辞赋》一章,重点论述了王粲、曹丕、曹植和三国后期辞赋家。第五章为《两晋辞赋》,作者介绍了晋初赋家皇甫谧、傅玄以及潘岳、陆机、左思、孙绰、陶渊明等作家及其作品。最后两章分别论述了南朝辞赋和北朝辞赋,其主要对象是颜延之、谢灵运、鲍照、江淹以及颜之推、庾信,在“结束语”里,作者指出汉魏六朝辞赋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辞赋从许多方面看都存在着区别。在文学史上,赋与诗相互影响,同时又对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散文中骈句的增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来自辞赋的影响。
张义潮变文
唐代敦煌变文作品。原卷残损严重。《敦煌掇琐》、《敦煌变文汇录》、《敦煌变文集》所辑录,均非全文。此篇变文叙述张义潮收复河湟一带的业绩,是变文中直接以唐代史事为题材的作品。安史之乱以后,西北河湟广大地区被吐蕃族统治者占据,长期不能收复。大中年间,沙州(治今甘肃敦煌)人张义潮"阴结豪英归唐。一日,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缮甲兵,耕且战,悉复余州"(《新唐书·吐蕃传》)。于是唐朝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义潮为节度使。变文反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残卷初记吐蕃纠集回鹘犯沙州,张义潮率师进击,虏获甚众;次写回鹘、吐浑抄掠伊州,义潮亲讨之,大胜而还;后写回鹘劫夺国信,又扰伊州。其中热情讴歌了张义潮及归义军将士为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立下的战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思想,描写战斗场面也很生动。张义潮的事迹,史书记载简略,这篇变文可补其不足。
华严经义记
一卷。北齐释惠光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 (今河北省定县) 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东魏时,他任国僧都。北齐时应召入邺都,住大觉寺,后来就任国统。有“光统律师”之称。一生事佛,以弘扬佛法为己任。生平主要大事有四:第一,参与译经。当时译师有三家,即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由于来华僧人各自译经,语言有碍,实难为信众接受。加之,助译者方言各异,以致传述分歧争论不休。惠光以其比较渊博的知识和贯通南北方言的有利条件,列席译场,常常为之沟通,完成译业。第二,从事著述。先后撰有《十地经论疏》,《玄宗论》、《大乘律义章》等书。注解 《华严》、《涅槃》等经。还造有 《四分律疏》,删定了 《羯磨戒本》。可惜,上述付梓之作现存的只有《华严经义记》。是记原本四卷,今唯存卷第一之中段,释光明觉品初章。(现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余都已亡佚了。第三,开创了地论师南道派。勒那摩提初译《十地经论》后,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的师承不同,故对该经的理解也存在分歧。因此,依地划分成两派,南派以惠光为代表,北派以道宠为代表。惠光不为时尚左右,始终坚持奉行原经主张,即“是说阿黎耶识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亦即真如,法性,而为一切法缘起的本源”。经他坚持弘扬,遂使南道派名德辈出,独盛一时。惠光本人也因此被看作是地论师南道派的开创者。第四,是四分律宗的开祖。自北魏道复律师作科文式的《律疏》四卷后,研习律经门径顿开。惠光得助律家口传身授,作《四分律疏》一百二十纸,删定《羯磨戒本》,遂使 《四分律》 日益张大。他开讲律宗,每次常有僧众千人听讲,后世公认他是四分律的开山。弟子道云、道晖、洪理、昙隐,三传至道宣,律宗正式建立。惠光师承佛陀扇多和勒那摩提,尊师重道,研习律宗建树尤为突出。现存 《华严经义记》一卷,“多论文所略者,是知光师乃缀述所闻以补记耳。理尚高华,文存风骨。所存不过七百余言,亦足以为万载宗辖矣。”(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华严经义记》,载《续四库全书提要》第1879页)。该经最常见版本是 《大正藏》等八十五卷。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一卷,不空译之理趣经外,异译之理趣经也。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依梵本于中天译,与《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同。而诸心明。皆佛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