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随笔

作者:蒋子正
山房随笔

元代诗论著作。1卷。蒋子正著。这是一部记载南宋后期诗人创作活动的随笔。书中也辑录了诗人散佚的诗篇,如《龙洲集》中未收的两首刘过的绝句。书中有一些与抗金战事有关的诗家见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宋亡的痛惜之情。更多的文字则是诗人们的闲散篇什和逸事杂谈。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稗海》、《说郛》、《知不足斋丛书》本及《历代诗话》本。

蒋子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当代书信集。傅雷著。三联书店1981年8月初版。书中摘编了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百余封家信,其中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信。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4月。书前有楼适夷作的序《读家书,思傅雷》。书后附傅敏写的《后记》。这本家书是一部极好的品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的读物,也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明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青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反“右派”运动中,傅雷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不久传来消息,在波兰留学的傅聪突然出走,去了英国。在形同隔世、遥遥万里的两地间,傅雷的家书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把培育儿女作为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来做这一切。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闪射着傅雷对艺术的高深造诣和才智、学识、修养的光辉,跳动着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以及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在成才道路上所受的陶冶与教养。傅雷作为父亲给儿子浇灌了大量的心血。文如其人,《傅雷家书》表现出作为艺术家的傅雷那“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独特的人格力量。

西南联大古文课

西南联大古文课

本书主题是“古文课”。书中收录了傅斯年、朱自清、游国恩、萧涤非、浦江清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古文瑰宝进行梳理,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逐一展现中国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变迁。本书秉持兼容并包的精神,通过对经典古文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

南轩易说

南轩易说

三卷,宋张栻著。曹学佺《蜀中广记》载其书十一卷,误作张浚著。朱彝尊《经义考》称未见,并引董真卿言,已缺乾、坤两章。今存本唯从《系辞》“天一地二”章始,六十四卦皆佚。出于元赣州路儒学学正胡顺父刊本,胡顺父序谓:“鲁人东泉王公,分司廉访章贡等路,公馀讲论,尝诵《伊川易传》,特缺《系辞》,留心访求,因得南轩解说《易·系》,缮写家藏。傥合以并传,斯为完书。乃出示知事吴将仕,刊之学宫,以补遗阙,使与《周易程氏传》大字旧本同传。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该书是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经典人生散文首次结集,记录了他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十二月的风

十二月的风

现代新诗集。 王亚平著。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10月1日初版(封面印的是诗人俱乐部版) 收新诗26首。诗集完稿于1936年3月16日。26首诗是1935年“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全过程的实录。首篇《十二月的风》可看作序诗。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亡国的危险,学生们走出校园,“汹涌!澎拜!狂卷!怒号!”“把意志投入风涛里洗练。”爱国的学生“汇成了万里烽火,烧!烧!烧! /烧掉残暴的祸根,烧掉侵略的锁链! /汇成了冲溃长堤的狂澜,涌!涌!涌!”以下的诗,以时间为序,从《伟大的前夜》起,实写学生运动的经过,至学生离开北平,走向农村,去和民众结合,以《大地动荡了》终篇。全诗绝少修饰,充满激情,富于鼓动性。

天顺日录

天顺日录

明李贤撰。李贤 (1407—1466)、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宣德八年 (1433) 进士,英宗复位后为翰林学士。所书一卷,以随笔形式记录天顺朝时作者参与的朝中诸事。其内容涉及官员的任免,灾荒的赈济,军事行动的制订以及朝臣之间互相攻讦、争权夺利,并反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等等。书中详载了许多英宗朱祁镇与李贤的对话和英宗对内官、外戚干预朝政、贪赃枉法的措施,为研究明代进入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行政保存了诸多史料,并可与其它史书相印证。又书中对皇帝的饮食起居、宫中祭祀,内官出猎不获,强敛于民,锦衣卫借官差敲诈勒索,动辄千万计的史实有具体记述。特别是天顺初年,皇帝恩准庶人出宫,随其嫁娶,并置房屋、奴仆、器用的记载: “此时庶人年五十六、七,……庶人入禁时方二岁,出见牛马亦不识。”读来令人感叹、凄凉。这些其它史书所少见的内容,为了解英宗皇帝和天顺宫廷内的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书中也有与史实不符之处。本书曾被几种丛书收入,后 《丛书集成初编》选此书影印,并与另两书合订一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