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人

作者:佚名
谈美人

美人所居,如种花之槛插枝之瓶。沉香亭北,百宝栏中,自是天葩故居。儒生寒士,纵无金屋以贮,亦须为美人营一靓妆地。或高楼,或曲房,或别馆村庄。清楚一室,屏去一切俗物。中置精雅器具,及与闺房相宜书画。室外须有曲栏纡径,名花掩映。如无隙地,盆盎景玩,断不可少。盖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解语索笑,情致两饶。不惟供目,兼以助妆。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又名《梅谱》,是南宋时代一部记述观赏植物梅的著作。范成大著。约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主要版本有 《百川学海》、《说郛》、《艺圃搜奇》、《山居杂志》、《群芳清玩》、《笔余丛录》、《墨海金壶》、《珠丛别录》、《香艳丛书》、《丛书集成》本以及清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福瀛书局刻本等。日本天保二年(1831)由阿部喜伍(栋斋)校订,曾占春写序,把范成大《梅谱》和 《菊谱》 合刊成《梅菊谱》。首叙梅花为天下尤物,吴下最盛。次叙作者在石湖玉雪坡种梅几百种,但仍感不足,又买王氏之屋七十幢,完全拆除,其地三分之一种梅,所有吴下梅品为之尽收;此地归吴村管辖;故记梅之书称为《吴村梅谱》。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此篇为南宋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言「天枢都录」修行之各种道法,有天枢都录行持法、养神法、纠察法、传奏法。文字皆甚简略。

秦州杂诗

秦州杂诗

二十首,唐杜甫的五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辞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客居期间,先后以五言律诗形式写成20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举凡鼓角、天马、戍卒、使臣、驿亭、隗嚣宫、南郭寺、东柯谷、仇池穴等等,或游览,或感怀,或即事,无所不咏。清张溍谓“随意所及,为诗不拘一时,不拘一境,不拘一事,故曰杂诗” (《杜诗镜铨》卷6引)。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词学概论。龙榆生遗作。本书对词学的各种基本问题,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全面阐述,对许多唐宋词名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全书分十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论对偶;论结构;论四声阴阳;论比兴;论欣赏和创作。著者侧重从音乐的角度来论词的创作和欣赏。认为词不称“作”而称“填”,是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合,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强调填词时,必须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注意选调和选韵以及四声阴阳的适当处理;指出由于填词时句度的长短、韵位的疏密、平仄的转换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等起伏变化的思想情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欣赏和创作又不可分割,所以对于词的欣赏,必须在“声”“色”两方面去体味,“声”表现在“轻重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上面,“色”表现在用字的准确上面;著者还认为,欣赏和创作都得从反复吟诵入手,都要注意对偶、结构、比兴诸法在词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是著者晚年的著作,反映了著者在词学若干方面的最终见解和心得,对词学研究者和唐宋词爱好者都有参考价值。书后有三篇附录:四声的辨别和练习;谈谈词的艺术特征;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普贤菩萨发愿文

普贤菩萨发愿文

普贤菩萨发愿文,一卷,隋智顗撰。

转法轮经

转法轮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鹿野园树下,手抚飞轮,三说四谛之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