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论
作者:蔡邕
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要聚精会神,“如对至尊”,如是才书“无不善矣”。此说是蔡邕“禀乎人性”说的具体展开,既强调了书艺创作的超功利性的特点,又触及到了书法陶情写性的艺术功能,对后世“抒情”理论、“虚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认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要“纵横有可象”、“方得谓之书矣。”此说是蔡邕“肇乎自然”说的具体阐发,强调了书法艺术的状物、再现功能,开后世书论“观物取象”说之先风。然此说理解有纷歧,或以为是指书脉贯通,清代刘熙载《书概》:“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或以为此说所述的“象”,根本就不是指事物的固定形状,而是一种运动的形式或动态的形式,因此,不可视为简单的摹仿论。今有《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本、《述古从钞》本、《藏修堂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艺术丛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侨吴集
诗文集。元郑元祐(1292—1364)撰。十二卷。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至正间除平江路儒学教授,以疾去。后擢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右臂有疾,以左手书写,自号尚左生。有《遂昌杂录》。《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弘治九年(1496)张习刻本传世。据张习跋语,郑元祐有《遂昌山人集》20卷,仅分为诗、文两大部分,没有按文体类编,“皆漫稿也”。又有《侨吴集》,“编次固当,然多繁芜重出”,张习择诗文之精纯者并为12卷,仍名为《侨吴集》刊行于世。今本《侨吴集》都是源于张习刻本。
续通典
中国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间,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影印精装1册。本书为《通典》之续书,共150卷,分类大致与《通典》相同,仅把兵与刑分列,计为9典。包括《食货典》16卷、《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4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14卷、《州郡典》26卷、《边防典》4卷。记载唐至德元年(757)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以明代典制为最详。资料除来自正史外,还引用了《唐六典》、《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山堂考索》、《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元典章》、《明会要》、《明集礼》以及唐宋元明各代文集、奏议等。资料较为丰富,编排亦较条理,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书内容与《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有些重复。
昌言
全名为《仲长子昌言》。东汉仲长统著。“昌言”即为“当言”。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万言。”但大部分已经佚失,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来,《后汉书》“本传”中录有《理乱》、《损益》、《法械》3篇,另外,《群书治要》、《齐民要术序》、《太平御览》等书中存有某些残文。内容主要是对汉末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反对汉初以来的神学传统思想,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和因时变易的思想。《昌言》的辑本有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和清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
雅道机要
五代时期诗论著作。1卷。徐寅著。书的前半部实际上是对齐己《风骚旨格》的阐发,多处抄录《风骚旨格》的内容。但其中也表达了徐寅的一些观点,如“明联句深浅”中指出诗的句法须有高度概括力,“明势含升降”中认为诗中之“势”是诗力的表现。《雅道机要》也较多地接受了皎然《诗式》的论诗方法。以为“凡为诗须搜觅”,“辞体若淡,理道深奥”、“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放意深远,体理玄微”,皆有理趣。有《吟窗杂录》本、《诗法统宗》本、《诗学指南》本。《雅道机要》一书,最早著录于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作《雅道机要论》,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著录《雅道机要》二卷,云:“前卷不知何人,后卷称徐夤撰。”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
二卷。不着撰人名氏。有人认为是南宋孙奕(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许奕《九经直音》九卷,许奕当是孙奕之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此书为蒙童读本,内容主要是《孝经》、《论语》、《孟子》、《毛诗》、《尚书》、《周易》、《礼记》、《周礼》、《春秋左传》等九经的训音和字释。其中音义,除采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外,又采取宋儒音释,是继《经典释文》之后的又一部关于诸经音义的重要着作。所谓“明本”是指宋明州所刻版本,“直音”是说在注音上不用反切,直言音某。原书卷目已不可考,今二卷本当为元时坊间因其书合并卷数刊行的。今存有元刻本一种、清抄本一种,均署名“宋孙奕撰”;另有清抄本一种,不着撰人名氏。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道源法师讲述,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乃释尊“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此一法门之殊胜,历代诸师,赞叹备至。尤以永明大师称为“万修万人去。”蕅益大师则谓“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又叹为“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修此法门而现前见佛报尽生西者,史不绝书。我国大乘八宗,最能普遍社会深入人心者,亦惟净土。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