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说

作者:周应愿
印说

篆刻论著。明周应愿著。 周应愿,字公谨,吴江 (今属江苏) 人。此 书成于明万历三年 (1575) 王常辑的 《印薮》 刊行后不久。全书共分20章。内容丰富,于 印学源流及篆法、刀法等论述颇详,特别是 结合书法中的笔法来谈论篆刻中的运刀,触 类旁通,而切中肯綮。如第一次提出 “篆之 三害、刀之六害”,“除此九害,然可通于印” 的观点,还首开 “印品” 之先例,将印分为 神、妙、能、逸四个等次,以逸品中的 “法 由我出” 为最高标准,反映出艺术贵在创造 的思想。王穉登为之作序,时称: “其旨奥, 其辞文,其蕴博,其鉴深,其才宏,以论郁 而沉。称名小,取类大,寓哉言乎。”此书为 明代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的印学理论著作。 《印说》 还独具匠心地运用各姊妹艺术的手 段,从理论上对印章艺术加以探讨,认为诗、 书、画 “与印一也”。故愈能左右逢源,高屋 建瓴,超出一般印论之上。因其多骈体铺陈, 时人亦有 “言多迂阔,不切事情” 之评。加 上后来杨士修的 《印说删》、赵宦光的 《篆学 指南》删节本盛行。致使该书如璞玉藏深山, 湮而不彰了。

章节列表

升序↑

周应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兵要

兵要

三国蜀诸葛亮作。据记载,诸葛亮著有《兵法》等军事著作,但大都已失传。此《兵要十则》,是流传下来的一些片断、载于《诸葛亮集·文集》。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诸葛亮以法治军的思想以及战法中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漕船志

漕船志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官船厂的专著之一。明代席书编撰,后经朱家相增修。席、朱二人多年从事漕运,并先后主持清江船厂(在今江苏淮阴市)。这是以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关于漕船和船厂的专著。书中记述了明代清江船厂与卫河船厂(在今山东临清市)这两个专造漕船工厂(后二厂合并为一)的历史沿革与生产情况。书中对历代漕运管理,亦有记述。明成祖永乐(1403—1424)中在南京清河(今江苏清江市)、山东临清(今临清)创建清江和卫河二造船厂,打造各类运粮漕船。世宗嘉靖三年(1524),卫河厂生产任务改由清江厂承担。不久又裁革卫河厂衙署,二厂遂合并为一,总称为清河船厂。总管理机构设在原清江厂,各地分厂概由其统属。《漕船志》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成书,作者为该厂主官工部主事席书。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针 灸治疗方法,它起初是一种法术,是中国玄家、医家 的不传之学,在针灸学领域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所 蕴含的玄学思想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深奥难懂,经过 1000 多年的发展,该针法取长补短,吸取了古往今 来各类针灸学的精华之法,根据人体穴位的特异性, 遵循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对症下针,疗效迅速独特。

词综

词综

词选集。清人朱彝尊、汪森编。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浙派词人领袖。《词综》先由朱氏编选26卷,后又由其友人汪森增补10卷,共36卷,选辑唐、五代、宋、金、元词人659家,词2252首,蔚为大观。编者广采各种资料,搜罗宏富,有不少他本所未见收录的作品,给人以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朱彝尊《发凡》说:“词至南宋始极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即姜夔)最为杰出。”汪森《序》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两人都推崇姜夔为“正宗”。这种理论成为浙派词人的指导思想,在当时虽有纠正有明以来词坛流弊的作用,却又使词的创作走向重格律形式、轻思想内容的另一极端。所以近代词人文廷式批评说:“《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慢。”(《云起轩词抄序》)指出了《词综》对词的发展的不良作用。尽管如此,《词综》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词选本。此书在体例上能吸取前代词选之长,以时代先后为序,各家下有词人姓氏、籍贯及其著作,间附宋、元人评语。“其词名句读为他选所淆舛,及姓氏爵里之误,皆详考而订正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认真求实的作风,为后人所推许。《词综》36卷本康熙三十年由裘抒楼刊行。另有《四部备要》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影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点本。

江上遗闻

江上遗闻

《江上遗闻》是一部由清朝沈涛所著的书,此书共一卷内容。该书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清初江阴士绅、百姓反抗清朝发令的悲壮事迹。今据民国年间排印本整理。

证契大乘经

证契大乘经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同性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