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子
作者:张弧张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陈后主集
诗文集。南朝陈叔宝 (553—604)撰。一卷。叔宝字元长,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末代皇帝,诗人。生于江陵,公元五八二年即帝位,嗜酒色,荒朝政,大建宫室,崇尚奢侈,荒嬉无度。日与妃嫔、狎客游晏,重赋严刑,不虞外难,公元五八九年,隋兵攻入建康(今南京),被俘,病死于洛阳。好艳词, 日与文士江总、孔范等,竟制淫词艳曲,互相赠答,有《三妇艳词十一首》、《舞媚娘三首》,词意淫艳,轻薄尤甚。原有集,已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诏、勑、制、策、书、铭,等近三十篇;乐府、诗九十余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 明康海(1475—1540)纂修。三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进士,授修撰。为明中叶文学家、诗人。是志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约二万字。记事止正德十三年。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志七门, 无细目。“艺文”则附见诸门各条之下。全志文简事賅。如田赋志对田赋、人口、商税、物价、物产皆有详记。官师志善恶并书,共记五十余人。康氏开文学家修志之始,所载多关国计民生、人心习俗,于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此志刻本极多,有正德十四年、雍正十二年(1734)刻本, 《四库全书》、台北《中国方志丛书》等二十余种版本。另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玛星阿刻本附清孙景烈评注。高峰《陕西地方志考略》(《陕西图书馆》1982年创刊号)及向景安《陕西方志考略》(《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于此志均有论述,李之勤《陕西方志提要。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等可资参考。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乃太上所说,用以谢罪消灾,以求登真。书中载五十位玉清天尊名号及忏悔文式。内称凡男女法身、清信弟子,「若不忏除夙冤往业,终不得位列玉庭,名标金格」。若能于太上像前设香花时果旙灯供养,归命信礼天尊,并作忏悔,则可济拔九祖,福流后嗣,获致登真。
雨村曲话
古典戏曲论著。2卷。清人李调元著。这部论著上卷重在议论元代作家、作品,下卷重在议论明、清作家、作品,但多摘引前人的论述以表达自己的戏曲见解,其中作者亦有不少发挥。在上卷中他高度赞扬了《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认为其“宜乎为北曲压卷也”。他认为《琵琶记》“体贴人情,描写物态,皆有生气,且有裨风教,宜乎冠绝诸南曲”。这些评论都体现了李调元的识见。下卷中,在评论明、清人作品时他指出:“曲不欲多,白尤不欲多骈偶”。“曲始于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盖作曲自有一番才料,其修饰词章,填塞故实,了无干涉也。”他指出“自梁伯龙出,始为工丽滥觞”。他批评吴音一派“竟为剿袭”,“不惟曲家本色语全无,即人间一种真情话,亦不可得”。他还记录了李渔、洪昇、孔尚任剧作在当时盛行的情况。对同时代的曲作,他以为蒋士铨曲“为近时第一”。他的这些见解都有可取之处。《雨村曲话》曾收入清乾隆时李调元自己辑刻的《函海》,此本在清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都曾一再校刊。另外又有清末无名氏《曲话三种》所录抄本。《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皆源于《函海》本。
永平元和尚颂古
全一卷。略作永平颂古。日本曹洞宗祖永平道元(1200~1253 )撰,诠慧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系自永平广录卷九,抄录颂古部分另行刊印。内容包括世尊妙心付属、佛言三界唯心、尊者宝珠明鉴、初祖九年面壁,至香严千尺悬崖、宏智失钱遭罪、二祖心不可得、真歇豁然契悟等,计九十则,一○二首颂。
阿弥陀经疏
全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初述大意,谓此经乃佛出世之大意,人、天等四辈入道之要门,耳闻经名则入一乘而无返,口诵佛号则出离三界而不还。次释经宗致,谓此经直以超过三界、二种清净为其宗,令诸众生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复次解释本文,以正宗分中多善根福德因缘发菩提心为正行,而以一至七日执持名号为助行,由此乃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