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
作者:欧阳询
类书。唐欧阳询(557—641)等奉敕撰。一百卷。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渐繁多,欲知事之源流颇难寻究,故于武德五年(622)命询等修纂此书,至七年乃成。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 储宫、 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四十四部(一作四十八部或四十七部)。每部又分子目若干,凡七百二十余项。每目下“事居于前,文列于后”,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等多种文体的句、段以为文,理清条序,事贯文存。并逐一注明引文出处,标以文体,或诗或赋。极便检索,并改变了以往类书有事无文之法。引征唐以前文献一千四百三十一种,今存已十不一、二,学者多用以辑佚、引证、汇录、校勘。后世类书多仿其体例。然门类子目颇有繁简失宜,分合不当之处,宋明坊刻多有窜乱。早有宋绍兴刊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明有六家刻本。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又以影印宋本作底本,取明本对校,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 天部上 据明本补
- 卷二 天部下 据明本补
- 卷三 岁时上 据明本补
- 卷四 岁时中 据明本补
- 卷五 岁时下
- 卷六 地部、州部、郡部
- 卷七 山部上
- 卷八 山部下、水部上
- 卷九 水部下
- 卷十 符命部
- 卷十一 帝王部一
- 卷十二 帝王部二
- 卷十三 帝王部三
- 卷十四 帝王部四
- 卷十五 后妃部
- 卷十六 储宫部
- 卷十七 人部一
- 卷十八 人部二
- 卷十九 人部三
- 卷二十 人部四
- 卷二十一 人部五
- 卷二十二 人部六
- 卷二十三 人部七
- 卷二十四 人部八
- 卷二十五 人部九
- 卷二十六 人部十
- 卷二十七 人部十一
- 卷二十八 人部十二
- 卷二十九 人部十三
- 卷三十 人部十四
- 卷三十一 人部十五
- 卷三十二 人部十六
- 卷三十三 人部十七
- 卷三十四 人部十八
- 卷三十五 人部十九
- 卷三十六 人部二十
- 卷三十七 人部二十一
- 卷三十八 礼部上
- 卷三十九 礼部中
- 卷四十 礼部下
- 卷四十一 乐部一
- 卷四十二 乐部二
- 卷四十三 乐部三
- 卷四十四 乐部四
- 卷四十五 职官部一
- 卷四十六 职官部二
- 卷四十七 职官部三
- 卷四十八 职官部四
- 卷四十九 职官部五 据明本补
- 卷五十 职官部六 据明本补
- 卷五十一 封爵部 据明本补
- 卷五十二 治政部上 据明本补
- 卷五十三 治政部下 据明本补
- 卷五十四 刑法部
- 卷五十五 杂文部一
- 卷五十六 杂文部二
- 卷五十七 杂文部三
- 卷五十八 杂文部四
- 卷五十九 武部
- 卷六十 军器部
- 卷六十一 居处部一
- 卷六十二 居处部二
- 卷六十三 居处部三
- 卷六十四 居处部四
- 卷六十五 产业部上
- 卷六十六 产业部下
- 卷六十七 衣冠部
- 卷六十八 仪饰部
- 卷六十九 服饰部上
- 卷七十 服饰部下
- 卷七十一 舟车部
- 卷七十二 食物部
- 卷七十三 杂器物部
- 卷七十四 巧艺部
- 卷七十五 方术部
- 卷七十六 内典上
- 卷七十七 内典下
- 卷七十八 灵异部上
- 卷七十九 灵异部下
- 卷八十 火部
- 卷八十一 药香草部上
- 卷八十二 草部下
- 卷八十三 宝玉部上
- 卷八十四 宝玉部下
- 卷八十五 百穀部、布帛部
- 卷八十六 果部上
- 卷八十七 果部下
- 卷八十八 木部上
- 卷八十九 木部下
- 卷九十 鸟部上
- 卷九十一 鸟部中
- 卷九十二 鸟部下
- 卷九十三 兽部上
- 卷九十四 兽部中
- 卷九十五 兽部下
- 卷九十六 鳞介部上
- 卷九十七 鳞介部下、虫豸部
- 卷九十八 祥瑞部上
- 卷九十九 祥瑞部下
- 卷一百 灾异部
猜你喜欢的书
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
本书所收录的《永日小品》为夏目漱石著名随笔集,每一篇都充满了作者独到细致的深刻观察,其风格直接影响了鲁迅的创作。其中《挂轴》《库莱格先生》二篇,是鲁迅最早翻译的夏目漱石作品,也是中国首次翻译的夏目漱石作品。《往事漫忆》则是夏目漱石身患大病之时,以病痛之身写下的生命纪录。其中既有琐末细事又有痛楚思考,是一份真实而严酷的生命文本。对于夏目漱石来说,疾病既是生死的考验,也是心灵的净化,其实与现代人的生命处境也息息相关。
伊豆的舞女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发表于1926年的中篇小说,为作者成名作。小说以沉郁的浪漫笔调描写青春的觉醒和真诚的爱情。主人公——20岁的大学生“我”在旋途中和情窦初开的14岁舞女萍水相逢,逐渐倾心,“我”尾随舞女所属的民间表演艺人一路飘流,希望能与她朝夕相伴。最终因经济困窘,兼之舞女养母的干涉,“我”不得不忍受感情的折磨与其分手。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而古朴,但作者却凭借丰富的感觉和心理描写,使古意翻新,别取蹊径。它赋予书中景物以灵魂和性格,使环境与人物合成一体,将感觉隐藏于抒写之中。通篇讲爱,却无一个爱字,但又令人幽忽心醉。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如“我”雨夜听鼓,先怕舞女受不三不四客人的欺侮,心感种种不安,既而又恐自己心念不净,将丰富感觉传达给了读者。语言朦胧深婉,以静写动,含情脉脉,余音颇多。正如郁达夫所评:“写男女的恋情、写思妇怨男的哀慕、或写家国兴亡、人生的流转、以及世事的无常,风花月夜的迷人等等,只有暗暗淡淡、疏疏落落几句,就把乾坤今古的一切情感都包将得纤屑不遗。”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太素丹景经》、《大洞精景经》等十多种上清派道书,言养生保健之法。内载按摩、吐纳、沐浴等方术,用以预防疾病衰老,抵御鬼神侵害,去除体秽,使青春常驻,耳目聪明。
冷眼观
章回小说。近代王濬卿著。六卷三十回。书以第一人称历叙主人公王小雅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十余年的见闻,展现了一幅晚清社会的众生相,侧重暴露官场黑暗。宝应知县贪赃枉法,江宁藩台瑞某卖官鬻爵,江苏制台周福纵子官商勾结,酿成民变。更有甚者,权势熏天的合肥巨室(影射李鸿章)肆虐乡里,公子奸占民妇犯命案,知县为民伸冤,立时被革职,巡抚受牵连被降调。一些史实也言之凿凿,如戊戌维新变法的内幕,唐才常死难经过,庚子事变中京津两地情状。另外对上海翻戏党、青红理三帮会内幕的描写,也具有史料价值。但作者吹捧西太后,诋毁维新派和革命党,格调低下。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三十四年小说林社初版本、1961年中华书局《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本、1984年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晚清小说大系》本。
梅村诗话
诗论,一卷,清吴伟业撰。全书共十三条,以人为条。多记与作者相识之诗人之有关诗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有一些是在民族战争中殉节的烈士如瞿式耜、陈子龙、宋玟等。特别详细记录瞿被俘后与被俘督臣张同敞互相唱和的情景,择录了他们一些气壮山河的诗句。如:“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了却人间生死业,黄冠莫拟故乡游。""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也记述了其作品《浩气吟》出版情况和对江浙一带文人的影响。书中还描写了陈子龙的风貌,言其“奕奕眼光,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登临赠答,淋漓慷慨”。记录了他必死于国事的决心。从这些记录中可见吴氏的思想倾向。书中还记录了两位才女的诗作和她们的轶事。其中黄媛介为浙江嘉兴人,儒家女,能诗善画,其夫杨某贫不能娶,其后黄氏流落吴门,不肯为人作妾,与钱谦益之姬柳如是交游,并与当时名士唱和。还描写了女道士卞玉京(原为秦淮妓女)说她富于才气、诗画俱佳,并记卞与文坛名流往来酬唱情况。这些反映当时江浙(主要是浙西)一带妇女对掌握文化的热情和她们独立意识的增长,在其他地区这是不可能的。此书中所涉及的明末清初文坛状况对于文学史研究有参考价值。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清诗话》本。
梦窗稿
四卷。《补遗》 一卷。宋吴文英 撰。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觉翁,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往来于江浙之间,曾为嗣荣王等显贵的门客。其词字句工丽,音律和谐,与周密齐名,并称“二窗”。所著词《梦窗稿》有甲、乙、丙、丁四稿,故亦称《梦窗甲乙丙丁稿》。是集为毛晋所刊。毛晋初得其丙、丁二稿,刻于《宋词》第五集中。并附摭其绝笔一篇,佚词九篇为补遗。后又得甲、乙二稿,刻于第六集中。但讹误之处甚多。后人将四稿合为一帙。今观其集,其词早年多登临咏怀、酬唱之作,颇重格律技巧;晚年则因民族危亡日益严重,而辞气高迈。其词谨严,长于绘色,精于乐理,自有典丽隽秀之风。是集还有杜文澜曼陀华阁校刊本,在毛晋本基础上,增有续补遗一卷; 四印斋刊本、《四明丛书》本。近人张寿镛《补校梦窗词新词稿》,以明抄本为底本,兼取诸本之长,为足本。另有郑文焯《梦窗词校议》、近人杨铁夫 《吴梦窗词笺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