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笔记

作者:李清
三垣笔记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秉政作风,性格为人。李清以“记注邸抄.多遗多讳”,“传记志状,多谀多误”,故据耳闻目睹,“志十年来美恶贤否之真”(《自序》)。例如,书中力为弘光洗雪娈童季女之诬,于龚鼎孳直书其垣中之过。此书以目睹与耳闻分为本书和附识,并增《附识补遗》、《附志》、《附录》若干条。本书上、中记崇祯朝事,下记弘光朝事;附识上、中记崇祯朝事,下记弘光朝事。本书前三卷是作者亲身目击的事实,附识部分则是得诸耳闻,作者对其真实性尚持保留态度。这种体例较之一些笔记不问真实与否,不加区分地笔之于书,应该说态度颇为谨慎。李清在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中,是比较没有明末党争门户偏见者之一,故记事比较平实。《三垣笔记》较多地记述了明末党争误国和官员之间勾心斗角的情形,持有较客观的态度,全祖望在《鲒埼亭集外编》中称此书最为和平。书中尽管小有失误,如李国祯、张捷、杨维垣之死于难,事本全无,失之于考,但总的来看,在明人笔记中,其史料价值仍属较高。惟书中有建州、建虏、北朝、可汗、属夷、异类、小酋等

李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

中国古代风俗传奇杂集。唐段成式(约803—863)撰。二十卷、续十卷。计一千二百八十八条。成式字柯古,祖籍邹平(今属山东),后迁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宪宗朝宰相段文昌子。自幼苦读精研,尤深佛理。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出为庐陵、缙云、江州刺史,终官太常少卿。遗诗三十余首,收入《全唐诗》,遗文十一篇,收入《全唐文》。酉阳,指大小酉山(今川、湘、黔三省交界处)之阳。相传此地有石穴,藏有秘籍逸典。段成式采自秘府珍籍,或耳闻目睹,使该书内容广泛而庞杂,“天上天下,方内方外,无所不有”(毛晋前集跋),故命之为《酉阳杂俎》。书中首次记载了某些民间传说故事,它们是研究某种类型传说故事的最早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专记“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除记载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及风俗民情外,还记载了若干方术方面的内容。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

宋代笔记。18卷。罗大经著。此书为其退居林下所作。自序写于宋淳祐八年(1248),当为成书之时。“鹤林”是他与门客清谈之所,“玉露”则本杜甫《赠虞十五司马》“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句。全书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6卷。主要记载南宋中期的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体制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书中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史料。如甲编卷4“绍熙内禅”条,记载群臣逼宋光宗逊位、拥立宋宁宗的始末;同卷“邓友龙使虏”条,揭示了韩侂胄北伐的直接起因;乙编卷3“白羊先生”条,记载了宋光宗时一次未遂政变;丙编卷1“高宗眷紫岩”及卷4“中兴讲和”条,有助于了解当时和战两派斗争的内幕。诸如此类,或可与史乘互参,或可补阙订误,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涉及文人交往、诗文本事及评述资料极多,明代叶廷秀从中辑出近40条诗话,编成《诗谭续集》,其实本书谈诗者远不止此数。现存版本较多,主要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18卷本,一为16卷本。18卷本较16卷本多出40条。经考证,18卷本较为接近此书原貌,今存《永乐大典》残卷中引此书19条,均未超出现存18卷本。中华书局将此书纳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3年出版,由王瑞来以18卷系统中刊行较早的庆安本为底本点校。书后附有关于罗大经生平事迹及《鹤林玉露》版本源流的考证及诸书题跋。

金箓资度早午晚朝仪

金箓资度早午晚朝仪

玉箓资度早午晚朝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国语

国语

又名《春秋外传》。21卷(或作21篇)。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国记事史。上起西周中期周穆王征伐犬戎,下迄春秋战国之交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前453年),前后约五百余年。全书分八国记事,依次是:《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凡21卷。各国史事,依时间顺序编排,但前后事件互不连属。除《周语》、《郑语》涉及西周事外,主要记载春秋间各国历史,其中述晋国篇幅最大,约占全书的一半,撰写笔法以着重记述君臣言论为特征,兼及当时的政治、外交、思想、军事等内容,材料丰富,词藻雅丽。尤以其中的《周语》、《楚语》史料价值极高,《晋语》和《郑语》则次之。

唐梵文字

唐梵文字

原名《唐梵两国言音文字》。梵文学习词典。唐全真撰。一卷。系梵汉对照本,约编撰于唐开成三年(838),书前有全真自序。全书收汉字一千一百个,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约收八百字,基本内容抄自义净的《梵语千字文》,体例也与之相同,上列梵语,下标汉字;后半部分约收三百字,大多为密教内容的字词。此书在国内久已失传,唐开成年间(836—840)传入日本,书名见录于圆行的《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现见载于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册。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佛在竹林,入能断惑离垢三昧,大地震动,大众云集,执金刚请说此经,三止之后,乃说二种四法,观世音菩萨赞此法门,法师,及供养者,当生极乐。次说胜妙陀罗尼,及说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