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横捭闔”解
在政治上、外交上使用分化離間、聯合争取等手段來對待其他國家,叫做“縱横捭闔”。這個成語近年來比較常用。出現的次數很多,但“捭闔”怎麽講,爲什麽“縱横”與“捭闔”連用,有些人還不大清楚。
戰國時期的九流十家中,有一家稱縱横家,代表人物是張儀和蘇秦。蘇秦主張把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强大而又有侵略野心的秦國,這種外交政策叫“合縱”;張儀則主張六國中的一些國家跟秦聯盟,去進攻其他國家,這種外交政策叫“連横”。合縱連横,簡稱“縱横”,所以這派人稱“縱横家”。
蘇秦和張儀儘管在外交上立場和方法都是大相徑庭的,但兩個人拜的却是同一個師傅,即是隱居在穎川陽城鬼谷地方的鬼谷子。鬼谷子是縱横家的老祖宗,相傳是楚國人。傳寫過一部書,只一卷,就叫《鬼谷子》。文章奇變詭偉,甚是古奥,“捭闔”是其中的一個篇名,也是縱横家最重要的一種手段。所以“縱横”與“捭闔”連在一起用,概括了縱横家的主張。
縱與横,捭與闔是兩對反義詞。“捭”,《説文》解釋作“兩手擊也”。段玉裁把這個解釋形象化,説:“謂左右兩手横開旁擊也。”翻譯過來,就是兩手向左右側打出去,這在拳脚上叫作“開”,“左右開弓”正是用的這個“開”。“捭”字又常寫作“擘”,“擘”當分剖講,解剖小猪叫“擘豚”,“分剖”與“開”義相通,所以大拇指稱“巨擘”。古人認爲五指中四指主合,拇指主開。“捭”與“擘”同源通用。“闔”是門扉,《説文》説:“一曰閉也。”意義與“捭”正相反,從動作説,它是兩手合攏的護身動作。從外交説,“捭”是開言,讓人家知道,這是進攻性的;“闔”是閉口不言,也就是沉默,“無可奉告”,這是防禦性的。明白了這一點,對《鬼谷子·捭闔篇》所説的“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鬼谷子》説“捭闔”是把哲學上的開合辯證法運用到開言與沉默的外交手段上。所以,“縱横捭闔”最初並没有貶義,只是由於封建階級專搞權術而資産階級喜弄詭詐,爲無産階級所不取,才使這個詞帶上了貶義色彩的。
“捭闔”這個詞在現代北京口語裏還保存着,聲音變爲“bái huo”(“捭”改讀平音,“闔”變合口讀輕聲)。人們管誇誇其談、不負責任地説三道四稱作“瞎捭活”,又稱“瞎掰”,正是“捭闔”的音變義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