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繹不絶”本義考

“絡繹不絶”的“絡繹”原寫“馬”旁。《漢書》有“駱驛道路”之説,指車馬往來不絶,故字從“馬”。《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絶。”仍然是指人流車馬往來不斷,但“駱”字却改爲“糸”旁,寫成“絡驛”了。YHF中华典藏网

其實,“駱驛”從“馬”,是人們的推想,就其本義説,“駱驛”本應從“糸”。《説文解字·十三上·糸部》:“絡,絮也。”“繹,抽絲也。”“絶,斷絲也。”“絡繹”是由繭中抽絲的現象,抽得成功,便源源不斷,所以有“絡繹不絶”之説。用在人流車馬上,不過是一種比喻。YHF中华典藏网

從文字上看,“斷”、“絶”、“紊”、“亂”都從“糸”或與絲有關。《説文》:“絶,斷絲也。”“斷,截也,从斤从倲,倲,古文絶。”“紊,亂也。”“亂,治也。”“亂”與“紊”同義,當“治理”講。一個詞表示兩個相反的意思,也表示一種因果關係,絲亂了,才要治,治好了,就有條理,治不好,仍是亂的,這都表示繅絲不順利。如果順利,就既不斷絶,又不紊亂,也就“絡繹不絶”了。YH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