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汤品

作者:苏廙
十六汤品

《十六汤品》是一本茶书,是点茶道的代表之作。对茶的煮法加以分析衍释成十六种,将口沸程度分成三种,注法缓急则分三种,茶器种类不同分为五种,依薪炭燃料亦可分为五种,共计十六汤品。其约作于唐末五代,至迟也应作于宋初,其对茶艺、茶道及茶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约成书于唐光化三年 (900),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清代陈世熙 《唐人说荟》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凡一卷,分十六品论述茶汤品质高低。

苏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丰臣家的人们

丰臣家的人们

《丰臣家的人们》,又名为《丰臣家族》,是司马辽太郎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中央公论》杂志上连载,1973年出版单行本。主要描写丰臣秀吉的亲属们的故事,共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描写了丰臣家族有兴到衰的全过程,司马辽太郎善于用写新闻的方式来写小说,并善于描画处于历史动荡和转折期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本小说读起来别有趣味。由于所写的都是丰臣家的人们的事,相互有联系,因而这九篇故事既是独立的短篇小说,又可以当作描写丰臣家的兴衰史的长篇小说来读。

白云集

白云集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白云先生。著有《白云集》、《四说丛说》等。此集全称为《许白云先生文集》或《白云许先生文集》。凡四卷。乃明正统十二年(1447)金台李伸于其祖妣王氏家得许谦诗文残稿,编次而成。卷一为赋、序、记、行状,卷二为启、文、书,卷三为论、说、讲义、题跋等,卷四为诗、词。明成化二年(1466),由江浦张瑄初刻于广东,前有金华陈相序,有《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另有明正德十三年(1518)陈纲重刻本,其跋称“脱去数页,竟不可得”,并“更其名曰《白云存稿》。”今观其集,许谦虽讲朱子之学,不甚留意于词藻。但其诗颇清丽,五古尤谐雅音,非“击壤派”可比。文也无宋人语录之气。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集》本、明正德本等行世。

茗谭

茗谭

明代茶书,1卷,徐火勃撰。此书仅《茶书全集》乙本。书末有徐氏万历癸丑(四十一年,1613)暮春自序,书即撰于此际。其又自署轩名荔奴,可见亦师蔡襄嗜茶兼喜荔枝。此书约1600字,记述有关茶的诗文、故实,关于茶与水的品第及如何发挥茶的清雅趣味。其书第11条表示与许次纾、屠本畯、闻龙、罗廪、喻政诸人相友善且趣味相合,堪称茗中知己。也证明《茗笈》、《茶笺》、《茶解》、《茶集》、《茶书全集》此时俱已成书。又,其书第15条批评顾元庆《茶谱》之说,“取诸花和茶藏之,殊夺真味”,也颇为有识。

推背图

推背图

相传唐贞观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撰。一卷。清潘永因《宋稗类钞》作李淳风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但无撰人。凡六十图象,以卦分系之。每象之下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兴亡变乱之事,预言后世治乱兴废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而止,故名。传本不一,词意隐晦难明。宋太祖时诏禁谶书,以此图流传已久,命取旧本,混乱其次序而杂书之。后世流传更随意附益,不足为据。收入《宋史·艺文志·五行类》,一卷。

金华子杂编

金华子杂编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均1卷;《榕园丛书》本、《反约篇》本、《函海》本均2卷。清人周广业校注《金华子杂编》,有《丛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中华书局上海排印本,该校注本分上下卷,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较完备。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再版,与《玉泉子》合为一书。《金华子杂编》记晚唐大中后朝野的故事。卷上属轶事小说,主要记录帝王臣子,文人学士的言行事迹,对晚唐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记载令狐绹“尝以过承恩顾”恃宠擅权,因事被皇帝责问得,“汗流浃洽,重裘皆透”。又如记段成式“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一日与人同游山寺,读一碑文而不识其间两字,谓众人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后有人以此两字遍问学者,果无人能识之,卷下属志怪小说,如《龟宝》写徐太尉赴东南,于海滩得一内有一寸长小龟的琉璃瓶子,到了晚上船忽然一侧压重,原来是众龟层叠乘船而上,随从大惧,忙将瓶子投入海中,众龟遂散。《金华子杂编》“叙事简明,措词雅饬”,(周广业跋语)写人则形神俱佳,写物则生动传神,还多处使用“金华子曰”,借题发挥,议论风生,显然受到《史记》的影响。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同。而字稍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