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BIj中华典藏网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BIj中华典藏网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BIj中华典藏网

  孟母姓仉,曾三遷其居以教孟子。孟子廢學,母斷織以警之。孟子懼,旦夕勤學,卒成大儒。BIj中华典藏网

荀季和 有義方 教八子 名俱揚BIj中华典藏网

  荀季和,東漢時潁陰人,名淑。桓帝時補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稱爲神君子,八人并有才名,時謂之八龍。BIj中华典藏网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BIj中华典藏网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爲BIj中华典藏网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BIj中华典藏网

爲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BIj中华典藏网

香九齡 能温席 孝於親 所當執BIj中华典藏网

  黄香,東漢時安陸人,字文强。九歲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席,冬則以身温被,博通經典,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黄香」。BIj中华典藏网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BIj中华典藏网

  孔融,東漢時人,字文舉。年四歲時,與諸兄分梨,融獨取小者。父問其故,融曰:「兒年小,當取小者。」BIj中华典藏网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BIj中华典藏网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BIj中华典藏网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BIj中华典藏网

  天地人爲「三才」,見《易·繫傳》。日月星爲「三光」,見《白虎通》。BIj中华典藏网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BIj中华典藏网

  君臣、父子、夫婦爲三綱,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爲六紀,見《白虎通》。BIj中华典藏网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BIj中华典藏网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BIj中华典藏网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BIj中华典藏网

  《書》「有扈氏威侮五行」。疏:「五行謂水、火、金、木、土也。分行四時,各有其德。」BIj中华典藏网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BIj中华典藏网

  「十干」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傳天皇氏所創,黄帝時大撓氏始以天干配地支,作甲子以紀日,如甲子、乙丑、甲戌、乙亥之類。BIj中华典藏网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BIj中华典藏网

  「黄道」爲天球上之一大圈,爲一年内地球上所見太陽經行之路,即地球軌道之平面與天球相交之綫。「赤道」爲距南北極各九十度之大圈,天球上亦有之,即由地球赤道之平面擴大之與天球相交而成者也。BIj中华典藏网

赤道下 温煖極 我中華 在東北BIj中华典藏网

  我國在亞洲之東南部。東起於東經一百三十五度,西訖七十度零二十一分,南起北緯十五度四十六分,北訖五十三度五十分。BIj中华典藏网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BIj中华典藏网

  我國西北多爲高原,〈出海面二百米突以上之地地面平坦而無凹突者通稱高原。〉如西藏、青海、蒙古及與英分界之帕米爾皆是。東南臨東海、南海。BIj中华典藏网

曰江河 曰淮濟 此四瀆 水之紀BIj中华典藏网

  此四水古稱「四瀆」,皆獨流入海。今淮奪於運、濟,入於河,所存惟二瀆而已。江,揚子江之簡稱,發源於青海巴顏喀喇山之陰,過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至江蘇入海,凡長九千九百六十里。河,即黄河,發源於青海巴顔喀喇山之陽,經過甘肅、綏遠、陝西、山西、河南、河北,至山東入海,長八千八百餘里。淮水發源於河南省之桐柏山,經安徽入江蘇斡流,自淮陰以下合於運河。濟水發源於河南王屋山,本過黄河而南,東流至山東,與黄河并行入海,今下游爲黄河、大清河、小清河,所佔儘存發源處而已。BIj中华典藏网

曰岱華 嵩恒衡 此五嶽 山之名BIj中华典藏网

  岱山,即東嶽泰山也,在山東泰安縣北,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餘里。嵩山,即中嶽,在河南登封縣北,周一百三十里,高三十里。恒山,即北嶽,在河北省曲陽縣、山西渾源縣之間。自漢以來皆祀於曲陽,至清改祀於渾源。衡山,即南嶽,在湖南衡山縣西北三十里。漢武帝稱南嶽之名於霍山,至隋文帝始復以衡山爲南嶽。華山即西嶽,在陝西華陰縣南。BIj中华典藏网

古九州 今改制 稱行省 二十二BIj中华典藏网

  古時分天下爲九州,夏以濟、兗、青、徐、豫、荆、揚、雍、梁爲九州;商以冀、豫、徐、雍、荆、揚、幽、兗、營爲九州;周以揚、荆、豫、青、兗、雍、幽、冀、并爲九州。自秦以後改爲郡縣,今制定江蘇、浙江、廣東、山東、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安徽、湖南、湖北、廣西、貴州、江西、四川、雲南、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爲二十二行省。BIj中华典藏网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BIj中华典藏网

醫卜相 皆方技 星堪輿 小道泥BIj中华典藏网

  醫、卜、相皆始於三代之前。星命則始唐之李虚中,詳於宋之徐子平,以人生之年、月、日、時推算祿命,世稱星命家。堪輿爲天地之總名,堪爲天道,輿爲地道,今則稱相地者,爲堪輿家。BIj中华典藏网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徧水陸BIj中华典藏网

有蟲魚 有鳥獸 此動物 能飛走BIj中华典藏网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BIj中华典藏网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BIj中华典藏网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BIj中华典藏网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BIj中华典藏网

青赤黄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識BIj中华典藏网

酸苦甘 及辛鹹 此五味 口所含BIj中华典藏网

羶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BIj中华典藏网

宮商角 及徵羽 此五音 耳所取BIj中华典藏网

  宮、商、角、徵、羽,以清濁高下分之,宮最下,最濁;商次下,次濁;角在清濁高下之間;徵次高,次清;羽最高,最清。見《通考》。徵讀若止。BIj中华典藏网

匏土革 木石金 與絲竹 乃八音BIj中华典藏网

  金爲鐘,石爲罄,絲爲琴瑟。竹爲簫管之屬,匏爲笙竽之屬,土爲壎,革爲鼓,木爲柷敔。BIj中华典藏网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聲 宜調叶BIj中华典藏网

  四聲所以調叶文詞。齊周顒始作四聲切韻。BIj中华典藏网

九族者 序宗親 高曾祖 父而身BIj中华典藏网

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BIj中华典藏网

五倫者 始夫婦 父子先 君臣後BIj中华典藏网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者,皆屬人倫,故稱五倫。BIj中华典藏网

次兄弟 及朋友 當順敘 勿違負BIj中华典藏网

有伯叔 有舅甥 婿婦翁 三黨名BIj中华典藏网

  三黨,謂父族、母族、妻族也。《爾雅》父之黨爲宗族,母與妻之黨爲兄弟。BIj中华典藏网

斬齊衰 大小功 至緦麻 五服終BIj中华典藏网

  斬衰服之最重者,齊衰次於斬衰,皆三年之喪。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緦麻,則五服中之最輕者。BIj中华典藏网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故 明句讀BIj中华典藏网

  注解文義曰訓故,亦曰訓詁。文詞之未成句者曰讀。讀音逗。BIj中华典藏网

禮樂射 御書數 古六藝 今不具BIj中华典藏网

  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見《禮記》。BIj中华典藏网

惟書學 人共遵 既識字 講《説文》BIj中华典藏网

  《説文》爲漢許慎所撰,推究六書之義,以小篆分五百四十部,計九千三百五十三字。BIj中华典藏网

有古文 大小篆 隸草繼 不可亂BIj中华典藏网

  古文,上古之文字,即象形體也。大篆,爲周宣王時史籀所作,亦謂之籀文。小篆,秦李斯所作,亦謂之秦篆。隸作於秦下杜人,程邈增減大篆,去其繁複而成。草書始於秦漢之間,各字不連緜者謂之章草。晉以後有連緜者謂之今草。起於草稿,未詳作者姓字。BIj中华典藏网

若廣學 懼其繁 但略説 能知原BIj中华典藏网

爲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BIj中华典藏网

  小學,即前所謂書學。四書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也。宋淳熙時,書即四子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BIj中华典藏网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BIj中华典藏网

  《論語》,書名,爲當時孔子弟子所記夫子之言行。孔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爲儒家之祖。BIj中华典藏网

《孟子》者 七篇是 辨王霸 説仁義BIj中华典藏网

  《孟子》,書名,爲孟軻所著。軻,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之弟子,後世尊爲「亞聖」。BIj中华典藏网

《中庸》者 子思筆 中不偏 庸不易BIj中华典藏网

  《中庸》,《禮記》篇名,爲子思所作。朱熹撰「章句」,合《大學》《論》《孟》爲四子書。子思名伋,孔子之孫,後世尊爲「述聖」。BIj中华典藏网

《大學》者 學之程 自修齊 至治平BIj中华典藏网

  《大學》,亦《禮記》篇名,講明明德、親民之學,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推而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BIj中华典藏网

此二篇 在《禮記》 今單行 本元晦BIj中华典藏网

  《禮記》,書名,今通行本爲漢末馬融所定,計四十九篇。元晦,朱熹字,宋婺源人,生於高宗建炎三年,卒於寧宗慶元六年。BIj中华典藏网

四書通 《孝經》熟 如六經 始可讀BIj中华典藏网

  《孝經》,書名,孔子爲曾子陳孝道而作。通行者有古文本、今文本。BIj中华典藏网

六經者 統儒術 文作周 孔子述BIj中华典藏网

《易》《詩》《書》 《禮》《春秋》 《樂經》亡 餘可求BIj中华典藏网

  《易經》,書名。《詩經》本爲廟堂樂章與里巷歌謡,古凡三千篇,孔子删爲三百五篇,分《國風》《小雅》《大雅》《頌》四體。《書卿《尚書》,爲上古典謨訓誥之文,計五十九篇。《禮記》爲仲尼弟子及後學所記,戴德所定者爲《大戴記》,戴聖所定者爲《小戴記》。《春秋》,魯史記之名,由孔子删定之。《樂經》已亡於秦,今不可考。BIj中华典藏网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BIj中华典藏网

  《連山易》,相傳宓戲氏所作,或謂《夏易》;《歸藏易》,相傳黄帝作,或謂《殷易》;《周易》,爲文王、周公、孔子所作。皆古卜筮之書也。BIj中华典藏网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奥BIj中华典藏网

有《國風》 有《雅》《頌》 號四詩 當諷誦BIj中华典藏网

《周禮》者 箸六官 禮儀者 十七篇BIj中华典藏网

  《周禮》,爲周公旦所擬周室之官制,分爲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BIj中华典藏网

大小戴 集《禮記》 述聖言 禮法備BIj中华典藏网

  大戴即戴德,小戴即戴聖,漢時人。BIj中华典藏网

王迹息 《春秋》作 寓褒貶 别善惡BIj中华典藏网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BIj中华典藏网

  《公羊傳》爲周公羊高所撰。《左傳》爲左丘明所撰,左爲魯之太史,孔子同時人。《穀梁傳》爲周穀梁赤所撰。BIj中华典藏网

《爾雅》者 善辨言 求經訓 此莫先BIj中华典藏网

  《爾雅》,未詳何人所作;大抵始於周公、孔子,成於孔子門人,又經漢儒增輯而成。BIj中华典藏网

注疏備 十三經 惟《大戴》 疏未成BIj中华典藏网

  十三經爲《易》《詩》《書》《禮》《春秋》《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孝經》《論語》《爾雅》《孟子》。BIj中华典藏网

《左傳》外 有《國語》 合羣經 數十五BIj中华典藏网

  《國語》,周左丘明作,今本二十一卷。BIj中华典藏网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BIj中华典藏网

  凡著述能成一家言者如儒家、兵家、法家、道家等書,統稱子書。BIj中华典藏网

古九流 多亡佚 取五種 修文質BIj中华典藏网

  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陰陽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横家者流、雜家者流、農家者流,是爲九流。BIj中华典藏网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BIj中华典藏网

  《荀子》,周荀况撰。《揚子法言》,漢揚雄撰。雄,字子雲,并著有《太玄經》等書。《文中子》,即《中説》,隋王通撰。通,字仲淹。《老子》,即《道德經》,分上下二篇,周李耳撰。耳,字伯陽,謚聃。《莊子》,即《南華經》,周莊周撰。BIj中华典藏网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BIj中华典藏网

自羲農 至黄帝 并頊嚳 在上世BIj中华典藏网

  伏羲氏,或作宓戲氏,亦稱太昊氏,姓風。神農氏,亦稱烈山氏,又稱炎帝。黄帝,軒辕氏,亦稱有熊氏,姓公孫。顓頊,黄帝之孫,亦稱高陽氏。帝嚳,亦稱高辛氏。是爲五帝。BIj中华典藏网

堯舜興 禪尊位 號唐虞 爲二帝BIj中华典藏网

  堯,帝嚳之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故稱陶唐氏,姓伊祁,號放勳,禪位於舜。舜,姓姚,受堯禪爲天子,都於蒲阪。南巡崩於蒼梧之野。BIj中华典藏网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BIj中华典藏网

  禹治水有功,初封於夏,故號夏禹。後受舜禪爲天子,姓姒。成湯,契之後,名履,伐夏桀,代夏有天下,國號商。文王名昌,武王名發,代商有天下,都鎬,姬姓。三代之王,世稱三王。BIj中华典藏网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BIj中华典藏网

  禹受舜禪爲天子,國號夏,都安邑。禹崩,傳位於啓,爲傳子之始,後世稱家天下,凡十七主四百二十二年,爲商所滅。BIj中华典藏网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BIj中华典藏网

  夏桀無道,成湯伐之,遂伐夏有天下,都亳,國號商。盤庚時遷都於殷,改國號曰殷。至武乙又遷都朝歌。凡二十八主,六百六十一年,爲周所滅。BIj中华典藏网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BIj中华典藏网

  武王誅紂,遂代商有天下,都鎬,國號周。凡三十八主,八百六十七年,爲秦所滅。BIj中华典藏网

周共和 始紀年 歷宣幽 遂東遷BIj中华典藏网

  周厲王出奔後,至宣王即位前,凡十四年,號爲共和。宣王,厲王子,名靜,曾中興周室。幽王,名宮涅,爲犬戎所弑,西周亡。平王,幽王子,遷都洛陽,史稱東周。BIj中华典藏网

周道衰 王綱墜 逞干戈 尚游説BIj中华典藏网

  逞其口辯,以動人聽,謂之游説。説,暑衛切。BIj中华典藏网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强 七雄出BIj中华典藏网

  自魯隱公元年起爲春秋時代。周敬王末年起爲戰國時代,齊桓、晉文、宋襄、秦穆、楚莊,爲五霸。燕、趙、韓、魏、齊、楚、秦,爲七雄。BIj中华典藏网

嬴秦氏 始兼并 傳二始 楚漢爭BIj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嬴政併吞六國,代周有天下。凡三主,計十五年。爲漢所滅。二世名胡亥,在位三年,爲趙高所弑。項籍,字羽,起兵於吴中,自號「西楚霸王」。劉邦,字季,起兵於沛,爲沛公,項羽封爲漢王。BIj中华典藏网

高祖興 漢業建 至孝平 王莽篡BIj中华典藏网

  高祖用韓信謀,率諸侯軍圍羽於垓下,羽亡,漢遂有天下。至平帝,爲王莽所篡,西漢亡。莽自稱「新皇帝」,後爲淮陽王所滅。BIj中华典藏网

光武興 爲東漢 四百年 終於獻BIj中华典藏网

  光武帝,名秀,定都洛陽,故號東漢。至獻帝,爲曹操子曹丕所篡。西漢凡十二主,二百十二年;東漢凡十二主,一百九十六年。BIj中华典藏网

魏蜀吴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BIj中华典藏网

  魏,曹操;蜀,劉備;吴,孫權。互爭天下,號稱三國。及司馬炎篡魏,三國均亡。炎既有天下,都洛陽,國號晉。凡四主,五十二年。爲前趙所滅,是爲西晉。元帝渡江即位建康,凡十一主,一百零三年,是爲東晉。禪位於宋。BIj中华典藏网

宋齊繼 梁陳承 爲南朝 都金陵BIj中华典藏网

  宋,劉裕受晉禪,凡八主,五十九年。禪位蕭道成,國號齊。齊凡七主,二十三年。禪位於蕭衍,國號梁。凡四主,五十五年。禪位於陳霸先,國號陳。陳凡五主,三十二年.爲隋所滅。均都金陵,史稱南朝。BIj中华典藏网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BIj中华典藏网

  北魏爲鮮卑族拓跋珪,都盛樂,繼遷洛陽,後分東西。東魏篡於北齊高洋,西魏篡於北周宇文覺。北周又滅北齊,旋又爲隋所滅。史稱北朝。BIj中华典藏网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BIj中华典藏网

  南北朝對立一百五十年,至隋始統一。隋文帝楊堅篡周、滅陳而有天下,凡歷四帝,二十九年,禪於唐。BIj中华典藏网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BIj中华典藏网

  隋末,天下大亂,李世民勸父淵起兵,蕩平天下,遂受隋禪,國號唐,都長安。BIj中华典藏网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BIj中华典藏网

  唐高祖李淵受隋禪,有天下,凡傳二十主,二百九十年,見篡於梁。BIj中华典藏网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BIj中华典藏网

  梁,朱全忠,凡二主,十八年;唐,李存勖,凡四主,十五年。晉,石敬瑭,凡二主,十二年;漢,劉知遠,凡二主,十五年;周,郭威,凡三主,十二年,篡於宋。史稱後五代,以别宋、齊、梁、陳、隋之前五代。BIj中华典藏网

趙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BIj中华典藏网

  宋太祖趙匡胤篡周有天下,都汴,傳至徽、欽,爲金人所執,是爲北宋。高宗南渡,偏安臨安,是爲南宋。凡十六主,二百十七年,爲元所滅。〈恭帝北去.端宗立。端宗崩,衛王立於崖山,共爲十八傳。〉BIj中华典藏网

遼與金 皆夷裔 元滅之 絶宋世BIj中华典藏网

  遼,東胡種,姓耶律氏,初名契丹,後稱遼,爲金所滅。金,女真族,姓完顔氏,爲元所滅。BIj中华典藏网

蒞中國 兼戎狄 九十年 返沙磧BIj中华典藏网

  元爲蒙古族,姓卻特氏,滅金、滅宋而有天下。自忽必烈入主中原後,凡十主,九十一年,爲明所滅。BIj中华典藏网

太祖興 稱大明 紀洪武 都金陵BIj中华典藏网

  明太祖朱元璋代元有天下,奠都金陵,定年號爲洪武。BIj中华典藏网

迨成祖 遷宛平 十六世 至崇楨BIj中华典藏网

  明成祖名棣,太祖第四子,屏藩北平。太祖崩,起兵逐简文帝,改元永樂,遷都燕京。燕京即宛平,今之北平也。BIj中华典藏网

權閹肆 流寇起 自成入 神器毁BIj中华典藏网

  當熹宗時,大閹魏忠賢竊弄國政,殺害忠良。至思宗時,已流寇四起。李闖王自成攻陷北京,崇禎〈思宗年號。〉帝環首煤山,明遂亡。凡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BIj中华典藏网

清太祖 興遼東 金之後 受明封BIj中华典藏网

  清爲金之後,姓愛新覺羅,明代末葉崛起遼東,至太祖始稱帝。BIj中华典藏网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終BIj中华典藏网

  李自成陷北京,吴三桂迎清世祖兵入關,遂代明有天下,傳至宣統,遜位民國。凡十主,二百六十八年。自太祖努爾哈赤至宣統共爲十二世。BIj中华典藏网

凡正史 廿四部 益以清 成廿五BIj中华典藏网

  廿四史,爲清乾隆時所定。漢司馬遷之《史記》,後漢班固之《漢書》,宋范曄之《後漢書》,晉陳壽之《三國志》,唐房玄龄之《晉書》,梁沈約之《宋書》,蕭子顯之《南齊書》,唐姚思廉之《梁書》《陳書》,北齊魏收之《後魏書》,唐李百藥之《北齊書》,令狐德棻之《周書》,魏徵之《隋書》,李延壽之《南史》《北史》,後晉劉昫之《舊唐書》,宋歐陽修之《新唐書》,薛居正之《舊五代史》,歐陽修之《新五代史》,元托克托之《宋史》《遼史》《金史》,明宋濂之《元史》,清張廷玉之《明史》。BIj中华典藏网

史雖繁 讀有次 《史記》一 《漢書》二BIj中华典藏网

《後漢》三 《國志》四 此四史 最精致BIj中华典藏网

先四史 兼證經 參《通鑑》 約而精BIj中华典藏网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撰。起戰國,終五代。光字君實,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BIj中华典藏网

歷代事 全在兹 載治亂 知興衰BIj中华典藏网

讀史者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BIj中华典藏网

漢賈、董 及許、鄭 皆經師 能述聖BIj中华典藏网

  賈逵,字景伯,平陵人。董仲舒,廣川人。許慎,字叔重,東漢時汝南人。鄭玄,字康成,東漢高密人。BIj中华典藏网

宋周、程 張、朱、陸 明王氏 皆道學BIj中华典藏网

  周敦頤,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道州人。程顥,字伯淳,世號明道先生。弟頤,字正叔,世號伊川先生,洛陽人。張載,字子厚,世稱横渠先生,郿人。朱熹,字元晦,婺源人。陸九淵,字子靜,世稱象山先生,金谿人。王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餘姚人。BIj中华典藏网

屈原賦 本風人 逮鄒、枚 暨卿、雲BIj中华典藏网

  屈原,名平,别號靈均,戰國時楚人,著《離骚》。鄒陽,漢臨淄人。枚乘,漢淮陰人,亦稱枚叔,著《七發》。漢司馬相如,字長卿。揚雄,字子雲。故稱卿、雲。BIj中华典藏网

韓與柳 并文雄 李若杜 爲詩宗BIj中华典藏网

  唐韓愈,字退之,南陽人,世稱韓昌黎,爲文閎深奥衍。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爲文雄深雅健。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所作詩高妙清逸。杜甫,字子美,襄陽人,所作詩奇拔沈雄,世稱李白爲詩仙,杜甫爲詩聖,并爲後世所宗。BIj中华典藏网

凡學者 宜兼通 翼聖教 振民風BIj中华典藏网

口而誦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BIj中华典藏网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BIj中华典藏网

  項橐七歲窮難孔子而爲之師,見《淮南子》高誘注。并見《國策》《論衡》《新序》等書。BIj中华典藏网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BIj中华典藏网

  趙普,字則平,宋薊人。普初寡學術,太祖勸以讀書,自是手不釋卷,嘗謂太宗曰:「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BIj中华典藏网

披蒲編 削竹𥳑 彼無書 且知勉BIj中华典藏网

  漢路温舒,字長君,東里人。父使牧羊,温舒取澤中蒲,截以爲牒編,用寫書。古人文書皆用竹𥳑,至秦始以帛代竹。BIj中华典藏网

火淬掌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BIj中华典藏网

  荀子云有子惡卧而淬掌。戰國時蘚秦夜讀《陰符經》,欲睡,以錐刺股,血流至足。BIj中华典藏网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BIj中华典藏网

  晉車胤,家貧,不能常得油,夏日囊螢照讀,夜以繼日。孫康,家貧,嘗映雪讀書。BIj中华典藏网

如負薪 如挂角 身雖勞 猶苦卓BIj中华典藏网

  漢朱買臣,會稽人,家貧,好讀書,常賣薪自給,且行且讀。隋李密,家貧,嗜學,嘗牧,挂《漢書》一帙於牛角上,且行且讀。BIj中华典藏网

蘇明允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BIj中华典藏网

  宋蘇洵,字明允,眉山人,所爲文奇峭雄偉,家有老人泉,因自號老泉。二子軾、轍,并爲名士。BIj中华典藏网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BIj中华典藏网

若荀卿 年五十 遊稷下 習儒業BIj中华典藏网

  荀卿,名況,戰國時趙人,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學術思想淵源於孔、墨,與孟子并稱。稷下,齊地名,在今山東臨淄縣北。BIj中华典藏网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BIj中华典藏网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棋BIj中华典藏网

  北齊祖瑩,字元珍,范陽人,少好讀書,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止,年八歲,即能賦詩,人呼之爲「聖小兒」,十二歲爲中書學士。唐李泌,字長源,京兆人,七歲能文,玄宗召試禁中,時方與張説弈,因使賦方圓動靜,泌請聞其略,説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應聲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説因賀帝得奇童。BIj中华典藏网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BIj中华典藏网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BIj中华典藏网

  漢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明音律,邕嘗夜鼓琴弦絶,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又故斷一弦,問之,曰第四弦。其精辨如此。道韞,晉陽夏謝奕之女,嘗内集下雪,其叔謝安曰:「何所似?」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悦。BIj中华典藏网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BIj中华典藏网

唐劉宴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BIj中华典藏网

  宴,字士安,曹州人。八歲獻頌玄宗,令張説試之,曰國瑞也,即授秘書省正字。一日,帝問曰:「卿爲正字,正得幾字?」宴曰:「天下字皆正,惟有朋字未正。」BIj中华典藏网

彼雖幼 身已仕 爾幼學 勉而致BIj中华典藏网

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爲人BIj中华典藏网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BIj中华典藏网

幼習業 壯致身 上匡國 下利民BIj中华典藏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BIj中华典藏网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BIj中华典藏网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BIj中华典藏网

都五百三十二句一千五百九十六字。BIj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