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莺莺传
唐代传奇小说。又称《会真记》、《传奇》。1卷。元稹撰。《类说》卷28载《异闻集》收本篇,题《传奇》。《太平广记》卷488收本篇,题《莺莺传》而未注出处。《百川书志》、《宝文堂书目》因传中有张生《会真诗》,故著录为《会真记》。小说叙贞元中张生游于蒲,在普救寺中遇远亲崔氏母女。当时乱军抢掠,张生请所识官兵保护了崔氏及全寺,得见莺莺。后请其婢红娘传书送柬,几经波折,2人遂私下相爱。张生西去应试,互相仅有诗文往来,不久竟完全断绝音信。传中塑造莺莺形象很成功,写其美艳、有文才、受封建礼教束缚而又大胆追求爱情自主权的矛盾心理和行为,表现得曲折有致。张生“始乱之,终弃之”,骂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完全是负心汉形象,文中却说“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后世人多同情莺莺而憎恶张生的负心,故对情节有改动和发展。宋人赵令畤〔商调·蝶恋花〕 10阕,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都演此故事,足见其影响之大。研究者多认为传中张生即元稹本人的化名,其事为亲身经历,故叙述入微。不过今本《元氏长庆集》中无本篇。现存《虞初志》、《绿窗女史》、《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等书中所收本篇称《莺莺传》。《会真六幻》、《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晋唐小说畅观》所收,称作《会真记》。
血纸人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十二年前是谋财害命的道具,十二年后是伸冤复仇的催命符。呵!太神秘了!太神秘了!太神秘了!提起这一件太神秘的事情,最初的起因,是在一个佛教团体的讲经法会里。记得,那是在一个废历的九月中旬吧?本埠一处著名的佛教团体,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讲经会。这法会,并不宣讲整部的经典,每天只由主讲的法师,拈着自由的题材,阐扬一些佛教的教义。宣讲的限期,只有短短的十天。这种演讲,在佛教徒中间,有一个术语,称之为“讲开示”。这是宣讲的第五天。这天,循例由会中的主脑,拈着长香,迎请法师升座。两旁听经的男女居士们,肃立着,跟随执事的僧众,宣唱“炉香乍燕”的香赞,并称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
女小儿语
《女小儿语》是明代学者吕得胜所编撰。为了使儿童乐闻易读,作者刻意去文就俗,尽量适应儿童的水平和兴趣,用方言白话、鄙俚的俗语编出了整齐押韵、朗朗上口的读物,从而为儿童歌谣创立了一种新的类型。由于它的内容浅显易懂、亲切可读,再加上都是关于人情世事的格言警句,所以是很好的儿童启蒙读物。本书是专门写给女孩的,另有《小儿语》是写给男孩的。
深雪偶谈
诗话著作。宋方岳撰。方岳,字元善,号匊田,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隐居不仕,以诗名。有《匊田集》,吴子良为之序,今集与序均佚。《深雪偶谈》或误作《深雪斋偶谈》,一卷,今传本仅十六则(或误合为十五、十四则),已非全貌。其中记有度宗咸淳二年(1266)事,则成书当在其后。就今传各条看,皆评论诗词之语。其论诗主性情,谓“诗无不本于性情,自诗之体随代变更,由是性情或隐或见,若存若亡,深者过之,浅者不及也”。又多称引苏轼之说,赞许“天成”、“自得”、“超然”,认为“词藻胜则糟粕,律度严则拘窘”。其评唐代诗人,则于贾岛推崇备至。惟引贾似道梅花诗句,以为绝唱,《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提要》指其“未免近于谄”。有《学海类编》本。
菩萨戒羯磨文
一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受戒羯磨第一,忏罪羯磨第二,得舍差别第三,由瑜伽论别行。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梵名Maha^ya^na^bhidharma -samuccaya 。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论议等四品。本事与决择二分系取自瑜伽师地论中之本地分及摄决择分。三法品之‘广分别’门中之有色无色,乃至有上无上等义门,与摄品之十一种分别、成就品之三种成就说,皆符合于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五十二及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所说。本书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之纲目书。又本书系于唐永徽三年(652)三月译出。本论之注释书有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与本论均为后之成唯识论等书所引用,故古来亦多为唯识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