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证源流

湿温,暑湿病也。《活人书》所谓先伤于湿,又中于暑是也。盖中暑则速,湿温则缓,固知先受湿而后中暑也。湿因暑邪遏抑阳气,故必胫冷腹满。暑挟湿邪,郁蒸为热,故必头痛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浮为阳,沉为阴也。湿伤血,故沉,按之则阴脉小而急。暑伤气,故浮,候之则阳脉濡而弱也。凡湿温证,切不可发汗,汗之名重暍,必死(宜苍术白虎汤)。如有寒热外邪,必加辛凉解表之药一二味。如湿气胜,一身尽痛,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急宜祛湿(宜苍术白虎汤加香薷、茵陈)。如有寒物停滞,及中寒,则宜温之,必小便清白然后可。如赤涩而少,断不可温(宜十味香薷饮、清暑益气汤、天水散)。王宇泰曰:昔人治湿温,通身皆润,足冷至膝下,腹满,不省人事,六脉皆小弱而急,问所服,皆阴病药,此非病本重,乃药令病重耳,以五苓合白虎十余剂,少苏,更与清燥汤调理而安。凡阴病厥冷,两臂皆冷,今胫冷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故知非阳微寒厥,而合用祛热药也。 TeP中华典藏网

〔脉法〕 仲景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陶节庵曰:湿温之脉,寸濡而弱,尺小而急。 TeP中华典藏网

〔湿温证治〕 《活人书》曰:湿温与中暑同,但身凉不渴耳。《本事方》曰:一人季夏得病,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是湿温。盖先伤暑,后受湿也。先用人参白虎汤,次服苍术白虎汤,足渐温,汗渐止,三日而愈。方广曰: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或半身不遂,或入浴晕倒,口眼歪斜,手足不仁,皆湿温类也,宜苓术汤、茯苓白术汤。陶节庵曰:素伤于湿,因时中暑,湿与热搏,即为湿温,其人胸腹满,身痛壮热,妄言自汗,两胫疼,倦怠恶寒,若发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聋不知痛处,其身青,面色变,是医之杀人也。《叶氏医案》曰:病起旬日,犹然头胀,渐至耳聋,正如《内经》所云,因于湿,首如裹,此呃忒鼻衄,皆邪混气之象,况舌色带白,咽喉欲闭,邪阻上窍空虚之所,谅非苦寒直入胃中,可以治病,病名湿温,不能自解,即有昏痉之变,医莫泛称时气而已,宜连翘、银花、牛蒡子、马勃、射干、金汁。又曰:体壮有湿,近长夏,阴雨潮湿,着于经络,身痛自利发热。仲景言,湿家大忌发散,汗之则变痉厥。脉来小弱而缓,湿邪凝遏阳气,病名湿温。湿中热气,横冲心包络,以致神昏,四肢不暖,亦手厥阴见证,非与伤寒同法也,宜犀角、连翘心、元参、石菖、银花、野赤豆皮煎送至宝丹。 TeP中华典藏网

【治湿温方二十二】 TeP中华典藏网

苍术白虎汤 〈总治〉 TeP中华典藏网

苍术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TeP中华典藏网

十味香薷饮 〈又〉 TeP中华典藏网

香薷  扁豆  厚朴  茯苓  甘草  木瓜  人参  黄芪  陈皮  白术 TeP中华典藏网

清暑益气汤 〈又〉 TeP中华典藏网

人参  甘草  黄芪  酒当归  麦冬  五味子  青皮  陈皮  神曲  酒黄柏  葛根  苍术  白术  升麻  泽泻  姜  枣 TeP中华典藏网

天水散 〈又〉 TeP中华典藏网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TeP中华典藏网

此即六一散。加薄荷少许名鸡苏散,能散肺。加青黛少许名碧玉散,能凉肝。加朱砂少许名益元散,能清心。 TeP中华典藏网

五苓散 〈又〉 TeP中华典藏网

肉桂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TeP中华典藏网

白虎汤 〈又〉 TeP中华典藏网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TeP中华典藏网

清燥汤 〈又〉 TeP中华典藏网

苍术  白术  黄芪  人参  黄芩  黄连  黄柏  甘草  陈皮  猪苓  升麻  五味  神曲  生地  麦冬  柴胡  泽泻  茯苓 TeP中华典藏网

玉女煎 〈又〉 TeP中华典藏网

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TeP中华典藏网

苓术汤 〈又〉 TeP中华典藏网

赤苓  白术  干姜  泽泻  肉桂(各一钱) TeP中华典藏网

茯苓白术汤 〈又〉 TeP中华典藏网

赤苓  白术  苍术  干姜  肉桂  甘草(各一钱) TeP中华典藏网

至宝丹 〈又〉 TeP中华典藏网

犀角(镑)  朱砂(飞)  雄黄(飞)  琥珀(研)  玳瑁(镑,各一两)  西牛黄(五钱)  麝香  冰片(各一钱)  水安息香(一两  无灰酒熬成膏,如无以旱安息香代之)  金箔  银箔(各十五片,研极细) TeP中华典藏网

将安息膏重汤煮,和入诸药,分作百丸,蜡护,人参汤下。 TeP中华典藏网

牛黄膏 〈逐秽〉 TeP中华典藏网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丹皮(各三钱)  冰片  甘草(各一钱) TeP中华典藏网

蜜丸,如柏子大,每一丸,新水下。 TeP中华典藏网

紫雪 〈又〉 TeP中华典藏网

黄金  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磁石  升麻  元参  甘草  犀角  羚羊角 TeP中华典藏网

沉香  木香  丁香  朴硝  硝石  辰砂  麝香 TeP中华典藏网

两仪膏 〈扶虚〉 TeP中华典藏网

人参  熟地 TeP中华典藏网

熬膏,白蜜收。 TeP中华典藏网

犀角地黄汤 〈清营〉 TeP中华典藏网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TeP中华典藏网

三才汤 〈补营〉 TeP中华典藏网

天冬  熟地  人参 TeP中华典藏网

复脉汤 〈又〉 TeP中华典藏网

苍术石膏  汤 〈遏热〉 TeP中华典藏网

苍术  石膏  知母  甘草 TeP中华典藏网

半夏泻心汤 〈治中〉 TeP中华典藏网

半夏  黄连  干姜  黄芩  人参  炙草  大枣 TeP中华典藏网

桂苓甘露汤 〈开下〉 TeP中华典藏网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甘草  肉桂  茯苓  枇杷叶 TeP中华典藏网

河间桂苓甘露饮,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肉桂,每服五钱。 TeP中华典藏网

张子和就河间方去猪苓,减三石一半,加人参、葛根、藿香、木香,亦名桂苓甘露饮。 TeP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 〈温气〉 TeP中华典藏网

茯苓  半夏  甘草  陈皮 TeP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气散 〈又〉 TeP中华典藏网

藿香  紫苏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白术  陈皮  半夏曲  厚朴  桔梗  甘草  姜  枣 TeP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