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混元真录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朝鲜赋
明代董越作。载见《历代赋汇》。据赋序,知此篇乃为铺叙朝鲜“山川风俗,人情物态”的一篇大赋,大约作于弘治初(1488)董越出使明朝蕃属李氏朝鲜后。赋的首段概述朝鲜的地理方位、形势、礼义声教,称其有箕子之流风遗韵。二段叙途经高句丽之西京平壤,特别描述了箕祠与箕墓的历史遗迹,再叙至开城留都,描述了高句丽故都的“威凤遗基”、“蟠龙旧陇”,其“民物庶蕃”,“风气固密”均非西京诸州之可拟。三段叙至朝鲜王京汉城,称其高腾佳气,䇄立东鄙,描述了国王郊迎明朝使者的盛大场面和宫庭交拜的隆重宴礼,并穿插了乐队、百戏、宫室、礼仪的描写。四段叙竣事东归,国王于慕华馆列燕饯别,描述了“畿内之景,汉江为胜”和达巷通衢贫富各异的房屋建筑、服饰打扮,以及川陆异产等。此赋以新闻纪实的笔法直陈敷事、文辞不厌繁芜,记叙了李氏朝野的风物人情,是古代中国与朝鲜两国之间政治、文化交往的真实记录。
近代中国八十年
陈旭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不囿于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8大事件各自分立的传统格局,而依近代历史本身的进程,注意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链条和交错关系,分列33题,题下有子目,每题可独立成篇,但又前后衔接,首尾一贯。在内容叙述上,既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线,又涉及近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问题,是一本体例新颖、学术性与知识性寓于一体的近代通史著作。
中国文学史讲稿
《中国文学史讲稿》原为著者在北京女高师的讲义,1928年春由上海人文社出版,题名《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共11章,第1章“通论”,首标焦循《易余籥录》“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之说,同时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西方文学理论,阐明自己的文学史观,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在澄清纯文学范围的基础上,要求“确立文学的信史时代”,尤重文体之盛衰流变。从次章起,按时代顺序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之源流正变,对历代关于“文”及“文学”的观念予以厘清;对桐城派方苞、扬州派阮元、常州派张惠言以及章太炎诸家观点予以评骘;以“移情”和“移象”解释文学起源,吸收借鉴并修正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关于地理环境对文人及文学影响的部分观点。全书识鉴精刻,上下贯通,堪称一部“篇幅不长而颇具卓识”的文学史著作。1984年,吴征铸编辑《胡小石论文集续编》,据40年代诸生零星笔记,增补“宋代文学”一章,成12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发行。
傅青主男科
内科著作。又名 《男科杂证》。2卷。清傅山 (青竹、青主) 著。约成书于清顺治四年 (1647年)。本书实系多种医著之合刊本,仅卷1为傅氏所著,共分25门,包括伤寒、火证、郁结、虚劳、痰嗽、喘证、吐血、臌证、湿证等200余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及方药,其辨证颇为精细; 卷2则收载《续附经验良方》、《十药神书》及《白喉证治养阴歌括》3部医书。此书曾与 《傅青主女科》合刊,名为《傅青主男女科》,道光年间刊行,为较早的一种版本。此外,尚有光绪二十年 (1894年) 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小经理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沈阳东北新华书店1948年8月初版。列入“大众文艺小丛书”。作品描写了解放区供销合作社新旧人物矛盾和斗争的故事。三喜“从小就是个伶俐的孩子”,但是“因为家穷”,“没有念过书,不识字”,“长大了不甘心,逢人便好问个字”,“也认了好几百”。1942年减租减息后,他在与合作社旧经理、原来的高利贷者张太的斗争中,表现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群众推选他任合作社经理。当上经理后,三喜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克服缺少文化的困难,掌握了合作社的业务知识,战胜了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过来的掌柜王忠的捉弄和刁难,如磨洋工、装病等,办好这个小小村的合作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经理。小说以通俗、形象的语言,简短的篇幅,表现了合作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人。
毗尼珍敬录
律学著述。明崇祯六年(1633)广承辑录,广镐、大真参订,智旭会补。二卷。系唐怀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据书首序文称,袾宏撰《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而未释《四分戒本》,故广承辑录本书,以“补祖缺而善继师志”。序文后有《戒相图》及智旭的《戒相摄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