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神课金口诀

作者:适适子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适适子撰,周敬弦重订。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式与法则。;中卷为十二神将歌解、四位杂断歌、六十四课钤等章目,并将《云霄赋》、《三才赋》、《光明经》等诸篇穿插其中,分门别类,阐明法则及变化要领。其文多用诗、诀、歌、赋的形式表达,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利于临占应用;下卷收《射覆歌》、《游都鲁都歌》、占捕逃亡、占临敌、交战章、论贼盗方位、论贼数目多少等章目;采辑颇为详备,天时、地理、人事无所不包。其中所收的《六十四课钤》,与《易经》的六十四卦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他术所不及。

适适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的沉思

最后的沉思

《最后的沉思》这部遗著收录了彭加勒在最后的科学生涯中就数学和科学以及它们的哲学所发表的九篇文章和讲演,其中包含着他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 规律的演变一文就自然规律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空间和时间讨论了相对性问题;空间为什么有三对这个问题作了新颖的解释;无限的逻辑讨论了罗素的类型理论;数学和逻辑,分析了实用主义和康托尔主义对数学在逻辑中的作用的见解,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是作者临终前不久写的一篇评述性文章,论述了量子论及其应用,阐述了作者独到的观点;物质和以太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世纪之交物理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后两篇伦理和科学及道德联盟论述了伦理和科学的关系,说明了科学在道德教育中的重大作用。这些文章和讲演文笔流畅、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值得对科学与哲学有兴趣的读者一读,对从事科学史、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研究的同志,尤其有参考价值。

贞白遗稿

贞白遗稿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授辽府纪善,进左长史。朱棣继位,程通上书数千言,论战守大计。永乐初,锦衣卫都督纪纲发其事,诏械程通诣京师,与二子俱论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述凡百余卷,悉毁于官。后十年,其弟赴荆州,辽王以所图程通像及遗稿授之。嘉靖中,党禁渐弛,其从孙长等乃搜访佚篇,裒为六卷。附以辽王并同时诸人赠言及行状、小传等篇,别为四卷。天启中,其裔孙枢及子应阶又集前后建祠请谥之文,为显忠录二卷,附缀于末。即此本。初,程通以祖平久戍陈情乞赐还乡,人称其孝。及建文中,遭逢国难,上防御封事,而卒以是死,人称其忠。今陈情之表具在,而封事独有题无文。盖嘉靖中刻集时,犹有所讳而不敢存。封建二策,乃其受知于太祖,持议颇正。其他诗文,亦俱醇朴有法。虽所存无多,而大节凛然,有不仅以词章论者,固宜与方练诸集并传不朽。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莎车府乡土志

莎车府乡土志

甘曜湘修。莎车,原称叶尔羌,清光绪八年(1882)置直隶州,二十八年改府。曜湘,光绪末署莎车府知府,奉饬采集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修是志。列五门13目,略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内容极为简略,仅2000余字。惟所载民族、户口、物产、商务等,对研究新疆民族史、经济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辑《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打印本、1976年新疆图书馆重印本。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医学实在易

医学实在易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八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是书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卷一记脏腑易知、经络易知、四诊易知、运气易知。简述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诸证发生发展;卷五至卷七为表证、里证、伤寒各方;卷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此书集《神农本草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圣济》、《活人》各书之精华,并元明诸家著作,用通俗易懂文字,阐释古奥艰深的中医理论,为后学启开升堂入室之门,故能长期广泛流传。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善成堂刊本,光绪三十四年校刊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项氏家说

项氏家说

十卷,《附录》二卷。南宋项安世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亦与此相同。自明初以来,原本久佚,仅散落在《永乐大典》中。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卷一、卷二为《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以上为说经,主要是对诸书的解释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诗经》中的“思”字,是语气辞,用于句子末尾,亦有时用于句首。解释“圭田”时,称古者圭田五十亩,自卿以下皆同等。而今之职田,以职务的贵贱而定田亩的多寡,此非古制。卷八、卷九、卷十则先为其《说事篇》,次为《说政篇》,再次为《说学篇》,阐发自己的社会观。如认为,处事必须验之于心,自心不安,则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则自己不得安。《直斋书录解题》记载,《附录》四卷为《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各为一卷。原各为单书行于世,以后才附于此书之后。今本《附录》仅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为二卷,主要是阐发二书的思想。如认为,孝是德之本,五常百行无非是孝。天命之谓性,自然之“中”;率性之谓道,自然之“和”;修道为教,君子通过学习以致其“中和”。项安世学有体用,通达治道,而说经不尚虚言,其订复同异,考究是非,往往洞见本原,迥然出于同时诸家之上。有《四库全书本》,清许氏刊卢文弨校本,闽刻本及杭州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