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斗延寿灯仪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
约瑟夫·马西(1700—1784),英国政治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本书主要是批判威廉·配第和约翰·洛克,尤其是洛克关于利息问题的观点,所以副标题为《对威廉·配第爵士和洛克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的考察》。本书的主要观点为:自然利息率不是由债务数量和货币数量决定的,也不是由货币数量同贸易之比所决定的,引起自然利息率变动的真正原因是利润率的变动。 本书阐述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关于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的理论,曾对休谟、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产生很大影响。马克思曾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本书有助于读者深入研究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香笔记
原名《祖香小谱》。清代兰花专著。朱克柔撰,克柔,自署砚渔,江苏吴郡(今吴县)人,爱好艺兰,颇有心得,根据所见所闻而著本书。书成于1796年,共四卷,分花品、本性、外相、培养、防护、杂记、引证7篇,除择录前人文字外,多为本人经验体会。在花品、外相等篇中,对兰花花器的形态与开花生物学特性作了细致观察和描述,并创造大量词汇和专门术语,以后,这些词汇、术语日益增多并趋于完善,至今仍被花卉园艺界所沿用。
薛案辨疏
医案。明薛己撰。钱临疏。二卷。原案成书于嘉靖八年(1529),注疏年代未详。按病证分为元气亏损、内伤外感、饮食劳倦等二十一类,约八万二千余字。以证为题,每证载若干案例,均为内科杂病证治。每案简述证候、辨证与治法。其中叙述脾胃肝肾亏损的证治颇多。确有独创之处。钱氏疏文,结合薛氏辨治要点,进一步阐明辨证之理,分析理法方药,并详析案中对方药记载不详者,有助于对正文的理解。对薛氏学术思想有所阐发,便于临证研究参考。有乾隆间刻本,民国七年(1918)绍兴药学报社《国医百家》铅印本。
清圣祖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一八○面一○八、○○○字)系选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康熙朝对台湾郑氏及台湾收入清代版图后所作措施之纪录。此一朝(一六六-~一七二二)中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系在郑氏手中。初虽成功子经撤离金、厦两岛,清廷实施迁界罢兵;迨至康熙十三年三藩变起,经复乘机重入闽南、粤东,干戈扰攘又违八年之久。经败回台,东宁之业遂衰。其间所选有关郑氏记载外,对于建元之初永历败亡、郧阳没落以及后来与经入昙粤相终始之三藩变乱前后互相关联之事亦略及之。自二十三年台湾并入清代版图,创建郡县、设镇驻防以及其他庶政,纪载不多;未叶朱一贵事变为一大事,录有处理经过。
十地义记
十地义记,卷一,首缺,宝藏题记,编号二七五八。
藏要
三辑,欧阳渐、吕澂编校。支那内学院于1929年出版第一辑,1935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金陵刻经处将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两辑一起成套出版,十册。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藏要》系支那内学院禀承杨文会编辑《大藏辑要》、进而对历代大藏经作整理考订的遗训,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原计划从全部藏经中精选要典,分为六辑,然后以之为基础彻底整理全藏。这一工作自1927年开始。编校采取刻校、译校、类校三周校勘方式,汉文本取南宋后思溪藏本为底本,勘以北宋福州及高丽新雕版,订正注明误文夺字。尽量搜罗国外校印的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及康藏各种刻本的藏文大藏经,对译文中错落晦涩之处,对照标注。并取有关义解之异籍参证,分清段落,剖析章句,阐明学说上的相关联系。对重要义理,用提要体裁写成叙,概括其大意,说明各书的传承和变化。最后仅编成三辑,共收书七十种,四百余卷,其中作出叙文者仅二十余种。第一辑收《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等大乘经十种,小乘经一种(《杂阿含经缘起诵》),及《菩萨戒本》、《十诵比丘戒本》等戒律三种,《中论》等大小乘论十一种。第二辑收《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经》等大小乘经八种,《四分戒本》等律六种,《十二门论》等大小乘论十三种。第三辑收《大般若经第十六分》等经十一种,《清净毗尼方广经》等律二种,《十住毗婆沙论》等论十种。该书编校方法科学严谨,校勘精细,标点准确,甚便于阅读研究,堪称最佳的佛经校勘本、精选本。印行后获得国内外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