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神玄妙白猿真经

作者:佚名
太上洞神玄妙白猿真经

太上洞神玄妙白猿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此书内容为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分为五式:其一〈六甲神箭式〉,依法念咒吹炁,书写六甲符安于箭头,可保「射无不中」。 其二〈铸青龙剑并炼大丹式〉,炼服九光丹。并以净眼符水洗目,「能视天上地下人间一切鬼神」;又入名山采八石炼大丹,服之可长生,取五金铸青龙剑,能万里取人首级。 其三〈五假式〉,书写五假符,念五假咒,可以隐形变化。 其四〈七星式〉,施用七星符,有隐身匿形,出入幽冥,摧山竭海,驱役鬼神等神通。 其五〈八卦式〉,施用八卦符,有破敌灭贼,隐吾宁我之功用。

猜你喜欢的书

农政全书[标点本]

农政全书[标点本]

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重要农书,作者徐光启。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是经过陈子龙修改加工过的。主要版本有平露堂本、《四库全书》本、万有文库本等。此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等12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分若干子目,全书内容包括了农学的各个方面。《农本》三卷,包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和冯应京的《国朝重农考》一文。作者征引诸子百家的言论,阐述农业是立国之本的道理。并借明朝历代皇帝的农业政策和措施,告诫当政的皇帝和官吏要进一步重视农业。《田制》2卷,考查了井田制和历代田制的状况。《农事》6卷,叙述了农田的开垦、经营管理和农时等问题。《水利》九卷,重点阐述了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他把水利看作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并提出了兴修水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突出反映了徐光启重视水利的思想。《农器》四卷,绘制了各种农器的图谱。《树艺》6卷,叙述了各种谷物、瓜果、蔬菜的种植技术。《蚕桑》4卷,叙述了当时蚕桑业的发展状况,并绘制了蚕事、桑事、织紝图谱。《蚕桑广类》2卷,叙述了木棉、麻的生产情况。《种植》4卷,叙述了各种树木、花卉的种植技术。《牧养》1卷,叙述了各种家畜、家禽及鱼、蜜蜂的饲养技术。《制造》1卷,叙述了各种食物、酒类的加工和制作技术。《荒政》18卷,内容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说明徐光启特别重视灾荒的出现,体现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救灾思想。此书虽然在每章中摘引了不少前人著作,但都经过作者经心剪裁,并在许多地方加了注文和评语,反映了作者新的见解。此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学术地位。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了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邹树文的校点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石声汉的《农政全书校注》,都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农学史的重要参考书。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剑经

剑经

明代抗倭名将、武术家俞大猷的武术专著,书名为《剑经》,实则主要论述棍法理论和技术。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嘉靖时中武举,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在平定倭寇方面多立战功,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他素好武术,尤擅棍法,时称“俞家棍”。明嘉靖四十年(1561),他路过河南少林寺时,曾收少林寺僧宝擎和普从二人为徒,尽传其棍法,故少林棍法后来也名闻遐迩。棍法击技性和实用性强,俗称“棍打一大片”,故戚继光在他编的《纪效新书》中全部收录了《剑经》,并给予高度评价。《剑经》是俞大猷在个人练武经验基础上吸收各家武术理论和技术而编写成的,因此其理论不仅适用于棍法,而且是各家武术经常吸收引用的共同理论,一直被武术界公认为杰出的武术经典著作之一。

十朝诗乘

十朝诗乘

诗话著作。近人郭则沄撰。郭则沄,字啸麓,号蛰园,别号龙顾山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龙顾山人集》。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专事著述,历二十馀载,成《十朝诗乘》二十四卷。“十朝”者,指顺治至宣统十帝。此书本以诗证史之旨,因感于有清一代信史之未备,而欲以诗补之。盖清代士大夫慑于文网荼密,于时政得失,不敢有所掇述,而往往发之于诗。郭则沄曾遍睹翰林秘籍,熟悉有清历朝掌故;又尝参与选诗之役,涉目有清诗人之作泰半,故颇能胜任是书之辑撰。全编体例,大抵以事为干,而以诗证之。其事之系于治乱兴亡之大者,则反复褒讥讽谕,如康熙亲征、乾隆南巡、三藩之叛、林则徐督粤等大事,皆广泛征诗,多方发掘。时誉谓是编乃“集众诗而以为史”者,与杨钟羲《雪桥诗话》同为汇辑清代掌故之最丰者。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月栩楼刊本。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 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从平分今古到尊今抑古,再变而成古大今小,从提倡今文说转变为提倡古之说。他的观点最初与康有为相同,三变之后乃与之决裂。后三变讲天人之学,主要涉及政治哲学问题,与今古文问题关系不大。他的著作很多,汇刻为《新订六益馆丛书》。今人李耀仙等对廖平的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廖平学术论著选集》,由四川巴蜀书社陆续出版。廖平虽然经学主张多变,但对《左传》的看法前后比较一致,没有多少变化。他认为《左传》是先秦已有之书,在西汉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得行世。廖平《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 (1907),分上下二卷,总为十二篇,每公为一篇。书中大旨在于批评杜预以例说经之失,凡是杜预对经传的诠释他有所不满意的,都分别条录,进行辨证,所论往往于理可通,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多有驳正,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7) 排印本。

四明十义书

四明十义书

凡二卷。宋代四明知礼撰。又称十义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天台大师智顗所撰述之金光明玄义,在唐末五代之动乱后,流传有广略二本。或谓广本中之十种观心部分乃后世所增添者,例如慈光悟恩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一书即持此一主张。然未久,其弟子源清、洪敏两人作难词二十条反驳上述观点,自此,天台宗山家、山外两派遂展开八十余年之论争,本书即于此一背景下著作而成。本书广泛引用五次论争中之诸问答书内容,包括山外派庆昭、智圆等所撰之辨讹、答疑书、五义书、释难书,及山家派知礼之问疑书、释难扶宗记、覆问书等。更以十义对山外派诸师阐明观境真妄之问题。十义,即:(一)不解能观之法,(二)不识所观之心,(三)不分内外二境,(四)不辨事理二造,(五)不晓观法之功,(六)不体心法之难,(七)不知观心之位,(八)不会观心之意,(九)不善销文,(十)不闲究理。此外,当时十数种往复论难之著述多已不存,仅存本书与观心二百问,故成为了解山家、山外论争之珍贵资料。注释书有宋代继忠之四明十义书科一卷,日本之光谦所著四明十义录二卷、四明十义讲要一卷等。

大孔雀咒王经

大孔雀咒王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同,而华梵音声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