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社会契约论
又名《政治权力的原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中 译本根据奥比蔼版、摩·哈伯瓦斯注释本译出。译本曾于1958年以《民约论》书名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商务印书馆1963年初版、1980年2月修订第2版。全书共分4卷38章。第1卷以社会契约为中心,论述原始社会如何通过社会契约进入政治社会,建立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共和国等。作者首先对格劳秀斯、霍布斯等人提出的转让自由和主权的契约论加以批判,认为他们的主张是违背自然和人性的。在他看来,真正的社会契约不是人民和统治者订立的,而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社会契约的宗旨是:“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从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象以往一样地自由。”(《社会契约论》第23页)所以,这个契约的主权在于人民自己,而不在于统治者。第2卷以人民主权为中心,指出人民主权具有如下四个原则:人民主权不可转让性、不可分割性、不可代表性和至高无上性,以及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立法权由人民行使等等。第3卷论述政府与国家的区别及政体理论。第四卷主要论述政治制度等。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公意,即人民的公共意志。卢梭把在社会契约基础上形成的人民主权国家比喻为公共人格,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最高权威、最大力量。公意构成主权,是国家活动的动力。它的基础,是人民的公共利益即人人平等和自由,而它的基本精神是个人服从整体的集体主义。由于公意的主权权威性,作者把法律解释为公意的行为,主张政府的行为要符合公意。本书集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最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即以暴力推翻封建贵族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美国独立战争、特别是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革命的圣经”,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目录书。纪昀等著。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每书卷首都有提要,后来汇集起来进一步统一加工成为《四库全书总目》200卷,乾隆二十九年(1774)因其卷帙太繁、翻检不易,另编《简目》,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编写工作。馆臣赵怀玉录出副本带出四库馆,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杭州刻版印行,比《总目》刻版行世早5年。后有乾隆六十年(1795)湖州沈氏刻本、同治七年(1868)广东书局刻本等。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用广东书局官刻本标点排印,并用赵怀玉刻本补上后来删除的李清《诸史同异录》等10种“违碍书”的提要,改正了一些错字,将卷首的圣谕、职官、表文等附在后面,并编制了书名、著者索引,较为完善。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这个纸型重印,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订正了一些错误,重新排印,更趋完善。本书20卷,卷1至卷4经部,卷5至卷8史部,卷9至卷14子部,卷15至卷20集部,分类体系与《总目》同。但四部大序、各类小序都已取消。存目6 793种提要,亦不在其内。提要较《总目》简明扼要。整个篇幅只相当于《总目》的十分之一。每书只记书名、卷数、著者,并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品评书的优劣。鲁迅评价此书:“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第94页)
蓬山志
《蓬山志》在宋元时期主要目录书籍如《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玉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等书均已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蓬山志》五卷,秘书少监剑川罗畸畴老撰,凡十五门,崇宁四年序。”《玉海》云:“《蓬山志》五卷,崇宁四年秘书少监罗畸撰,编次馆阁故事、近事为十五门,上之。”可见该书是将馆阁故事、近事分为十五个专题加以论述的专著,作于崇宁四年(1105)。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曲素诀辞五行秘符一卷」;《无上秘要》卷二七引《洞真凤台曲素上经》,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三篇。其一为《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内载颂诗五首(名曰忧乐之辞),符箓五枚(名曰五帝命魔灵幡),谓依法诵辞佩箓,可感召五帝前来护卫,飞升成仙。其二为《太极左真人曲素诀辞》。内载符箓二枚(名曰曲素诀辞),依法佩箓,可招摄六天之鬼,制伏邪魔。其三为《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假托太极左仙公(葛玄)撰。内载「五行父母真君」之隐讳及符箓十枚,依法存神念真,佩带五行秘符,可召魂制魄,保命役神,九年成仙,全书道法以存神佩符为主。
围城
长篇小说,钱钟书著,1947年5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书名“围城”取自法国一句古语,含义是:爱情、婚姻或某一种人生,就好象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作品主人公方鸿渐出国留学三年,一味游乐,一事无成,最后只得花钱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假文凭。方回到家乡受到隆重欢迎,但因为作假心虚。到上海后,方去看望同船回国的苏文纨小姐,苏对方很钟情,但方无意。方爱上了苏的表妹唐晓芙,不久唐离去。此后,方和留美硕士生等一起应聘到内地湖南的国立三闾大学任教,到后才知这里也是乌烟瘴气,同事中有的极度自私,有的大胆假冒博士,有的俗不可耐。一年后,方和未婚妻孙柔嘉离校另谋出路,途中在香港结婚。方、孙夫妇回到上海,一系列矛盾和苦恼接踵而来,两人由争吵到动武,都想从“围城”里挣脱出来,最后孙离家出走,方决心到重庆去另谋生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多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受过洋化教育的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等上层知识分子形象,作品以其深刻绝妙的心理描写,高超的讽刺笔法,恰当地大量引用中外文学典故,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是现代小说史上讽刺小说的精品。
守南昌广饶记
广东香山林福祥著。《林福祥遗稿》内容之一,广东中山图书馆藏原件,《近代史资料》1963年第一期据以著录。记叙作者任官时追随江忠源、张芾守南昌、援广饶对抗太平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