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师真诰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著。与作者另一本《现代中国文学史》并称双璧。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和理论范畴,熔裁己见,并出之以雅炼优美的文言。此与民初整理传统文化较为普遍的“以西律中”大异其趣,从而构建了与中国学术传统相吻合的文学史模式。共六编,为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古文学上、近古文学下、近代文学。作者文体意识强烈,对作家作品注重整体性把握,具体评述与辨析均切中肯綮,加之文辞古雅,一代名家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力尽见于此书,全面勾画中国文学史,就作家所处时代环境、政治思潮、社会思想等状况,着重考察历代文学的利病得失及其历史根源,揭示其发展规律。
上海鳞爪
《上海鳞爪》所述旧上海滩奇闻轶事约 600 余篇,每篇文字均在五六百字 不等,涉及面极广,轻松好读。
易纬乾凿度
一称《周易乾凿度》。《通志·艺文略》著录二卷,郑玄注。李淑《邯郸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所载卷数及注者并同。《宋史·艺文志》作《乾凿度》三卷,疑三乃二之误。乾为天,《乾凿度》意味开辟通上天上的道路。今本分为上下二卷,上卷及下卷的内容和文字均略有重复。
云松巢集
元诗别集。3卷。朱希晦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朱希晦不以仕进为意,居室名为云松巢,所以就以它来名集。卷首有永乐五年(1407)鲍原宏序,正统六年(1441)章陬序。卷1为绝句及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古诗。卷末有嘉靖七年(1528)朱谏后序。据各序可知,朱希晦写有诗千余首,一直收藏在后人家中。嘉靖年间,由七世孙朱谏选编刊行于世。顾嗣立曾引称他的佳句,如“白发生涯人已老,绿荫时节雨偏多”(《夏日书怀》),“竹吹绿雾沾书帙,花发红云映药栏”(《幽居》)。但由于内容单调,题材狭窄,使得他的隐逸诗总面貌比较平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朱希晦写诗“其宗派盖瓣香于《剑南》一集”。细读朱希晦的诗,再与陆游《剑南诗稿》风格略作比较,就能发现此说很有见地。他涉及元明易代的沧桑之变的诗篇,笔触颇有力度,虽远不及“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元好问,与其隐逸、应酬之作相比,却是另一种境界。《感怀》、《感时二首》、《秋兴》、《有所思》等都是气韵苍凉的好诗。
河岳英灵集
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唐人殷璠编选。成书于天宝十二年(753),今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入《唐人选唐诗(十种)》。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书分上、中、下3卷,选入唐开元天宝之际上自常建、下至阎防凡24家诗,计234首,今本为228首。编选者以为所选诗人皆河岳之英灵,故取为书名。全书仿南朝钟嵘《诗品》体例,每一诗人之下,各有对其风格、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简要品评,多有精到之处,历来为后世诗话称引。尤其是书中有《叙》和《集论》,阐述了诗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诗歌艺术多有精妙的见解,对齐梁以来诗歌发展中“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微靡夸艳之风多所指责,肯定了开元以降诗歌创作“去伪存真”、“声律风骨始备”的发展走向,因而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选录标准,编选本集以反映和张扬盛唐诗歌的主要面貌,开后世以选诗标举其论诗宗旨之先河。书中入选有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储光羲、常建等的代表诗篇,表现了编选者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本书不仅具有反映盛唐诗歌主要成就和面貌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后世很有影响,多有著录、抄刻、引述,为唐人选唐诗多种中历被重视、称举的一种。清代王士禛编有《河岳英灵集选》1卷,入《十种唐诗选》本。
金刚般若经疏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