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作者:佚名
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撰人不详。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称本篇为「天枢院录事罗照先」所奉真师密诰。其内容有三:一为真师批准净明院周演教真公等人九祖六亲之仙职;二为祖师降旨传付后学灭邪符咒;三为祖师降旨传付神仙辟谷服柏叶方。全篇似为道士扶乩所得神仙秘诰。

猜你喜欢的书

轰天雷

轰天雷

中篇小说。孙景贤(署名藤谷古香)著。大同印书局1903年刊印。十四回。书叙常熟翰林荀北山事。北山迂傻,进京纳监,因友人之助,成就一名宦家之亲事。正筹备喜事,夫人以喉疾死,遂束装南归。回常熟,友人再为其介绍苏州贝太史之女为妻。然入赘之夜,又被贝女看作疯人,避而不出。后又经种种磨难,使之失去生活勇气,遂决心做一番轰轰烈的大事业后死去。到北京后, 见友人正拟上书请太后归政,杀荣禄、刚毅、李连英三凶。北山窃友人拟稿,易己名投《国闻报》发表。轰动全国,被诩为不怕死的忠臣。被官方拘禁后,又在狱中大作忠君爱国诗,名声益振。此时北山自知目的已经达到,死而无憾。未料辛丑六月,议和告成,竟被释放。故事并非虚构,乃叙当时沈北山事,实有所本。而第四至第九回又叙另外一故事:浙江衢州华府被罗姓霸占二百余年之经过。实乃影射清室入关直至戊戌政变之历史,暗示华氏子孙已在进行复仇,流露出作者宣传种族革命思想之倾向。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同印书局本。1904年海虞文社本。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下)》,中华书局一九六一年四月版。

宦门子弟错立身

宦门子弟错立身

南戏剧本。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该剧讲述的是河南同知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因沉迷戏剧艺术,与山东东平府散乐年轻女演员王金榜发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故事。才情过人的完颜寿马,在和王金榜的相恋中,摆脱了人生迷惘,借助戏剧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不顾双方家族门第的巨大反差,冲破了父亲的阻挠,一路艰辛,跋山涉水,只身追寻王金榜的家庭戏班,从河南一直赶到山东。当他以叫化子的形象与王金榜再度相遇后,他以领异标新的艺术思想和超乎寻常的艺术造诣,经过王金榜父亲的严格考试和艰苦卓绝的实习过程,终于由一个宦门之后蜕变为出色的表演艺术家。思念儿子的完颜永康在廉政访察的路上与儿子儿媳不期而遇,在观看他们的表演时,不仅被二人出色的艺术创造所打动,而且从中获取了反腐败的灵感和动力,经过一番历练,最终接纳了眼前的事实,阖家团圆。讴歌了一曲女真族皇亲与汉族艺人和亲的民族团结之歌。

为狱等状四种

为狱等状四种

2007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香港购回相当数量的竹简,次年又接受了少量捐赠竹简。经由专家考证,这两批竹简属于同一批出土简牍,因而将之合并称为岳麓书院藏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的内容以法律文书为主,包括《为狱等状四种》及“律令杂抄”。2013年刊布的《为狱等状四种》是岳麓书院藏秦简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收录发生于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间的15则疑难案例的文书资料,其性质或与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类似。《为狱等状四种》涉及了财产犯罪、亡罪、奸罪及一些特殊犯罪,财产犯罪中又以“盗”罪*受重视。案例涉及“盗杀人”“盗埱冢”等与盗相关的重要罪名;“智(知)人盗与分”“受人货财以枉律令”等特殊财产犯罪也在资料中有所体现。通过研究可知,秦代有关财产的犯罪*终量刑均指向“盗”的量刑方式。或许这时的“盗”概念的外延较后世更为宽泛,属于一类与非法获取公私财产有关的犯罪集合。亡罪在秦汉律令中的规定已颇成体系,对其定性比较明确,审判中遇到的困难往往在于量刑而非定罪。至于奸罪案件的定罪困难,一般出现在“捕校上”的程序要件是否满足。

蜀燹死事者略传

蜀燹死事者略传

《蜀燹死事者略传》,内容略同《蜀乱述闻》,但以表彰、纪念“蓝、李之乱”中:死难诸贤”为主,资料更为丰富。此书是在余澜阁《蜀燹述略》的基础上略加增删而成的,民国年间曾被编入《满清野史编》中,现据此标点整理。

金刚疏科释

金刚疏科释

金刚经疏科释,一卷,隋智顗疏,元徐行善入疏从经并记缘起,日本梵芳募刻书后。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