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修身要事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修行经诀
述拘魂魄、辟梦、制鬼魅等符咒法及存思、禁忌、叩齿、按摩等养生法。
卜法详考[四库本]
四卷。清胡煦撰。用龟占卜是一种古老的占卜之法,汉代以前极盛行。历代有关占卜的著作也极丰,褚少孙补《史记·龟策列传》,存其占法大略。《汉书·艺文志》著录龟卜之书六种一百八十馀卷,而后世俱亡;宋元之时间有数种流传,或者辗转依托,或者芜杂枝蔓。此《卜法详考》是近古所见的一部占卜的重要著作。书中首列《尚书》《周礼》中有关占卜的内容,是本于经训。胡煦作注解,多有独到之见。次列《史记》中的《龟策列传》,以存上古占卜之法。
帝京篇
①组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明人胡应麟认为 “唐初惟文皇帝 (太宗)《帝京篇》藻赡精采,最为杰作。”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评价甚高。诗为五言体组诗,共十首。从“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长安殿写起,作者渐次写其在崇文馆读书的情景,写在阅武馆习武骑射,写在临乐馆听乐观舞,写在禁苑放马驰骋,写游翠渚,写日暮返归……篇末最后警策自己要戒慎君道,要做到去奢抑费、体恤下情,纳谏慎刑: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归民恩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全诗写得很有气势。虽然描写的是作者个人帝王生活的全过程,但其中也透露出唐初中央皇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写法上看,《帝京篇》 是学习汉代描写京都诸赋的章法入诗,全诗一气呵成,首尾相贯,层次分明,章法不乱,绘景抒怀,剪裁得当; 辞藻虽富丽精工,但并不晦涩难懂。自太宗《帝京篇》 以后,唐人创作了不少《帝京》组诗,从章法结构看,其中有很多作品是学习太宗此诗而来的,可见其影响与作用。肇始之功,当之无愧。②七言歌行。骆宾王作。诗中铺叙了京都文物的繁华,官僚住宅的富丽堂皇,倡家狎邪宴饮的淫乐,揭露了初唐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愤懑。同时诗人还警告那些达官贵人不要自以为“千载长骄奢,”转眼之间就可能“失浪委泥沙”。诗中排比铺陈而不堆砌,以五七言参差转换的方式使诗句流转利落。据《旧唐书·骆宾王传》载,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
昊天塔孟良盗骨
元杂剧剧本。一作《放火孟良盗骨殖》,简名《吴天塔》或《孟良盗骨》、《盗骨殖》。朱凯撰。末本。演述杨家将故事:杨令公撞死李陵碑后,骨殖被辽人挂在昊天塔,每日箭射,幽魂受辱,托梦杨景(即杨六郎)搭救。杨景与部将孟良一起去盗骨,辽将韩延寿率兵追来,杨景逃至五台山庙宇,遇见失散多年的杨五郎。五郎计杀韩延寿,祭奠亡父。全剧表现了杨家将报仇雪恨的英雄气概。结构严整,曲辞本色,是后期杂剧的名篇。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
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1932年10月再版。本书系作者自传《我的生平》一书部分章节的单行本。作者曾以论文形式在杂志上发表此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后来神州国光社决定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在书中作者主要对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的实验主义方法作了批判。并对胡著中的某些论断诸如春秋战国的时代性及其产业发展的情形,中国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及其思潮,诸于哲学勃兴的原因,老子、扬朱、庄子、孟子、苟子、墨子、别墨、法家、及前三世的哲学思潮的理解和评价、古代哲学中绝的原因等问题,均提出了不同看法。书前有著者自序;再版时改名为《批判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全书分为12篇。
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一卷,宋法贤译。佛在祇园,为诸苾刍说五蕴,五取蕴,十八界,十二处,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禅定,四无色定,四无量行,四无碍智,四三摩地想,三十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