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明鉴要经

作者:佚名
上清明鉴要经

《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辑录七篇经方,其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作明镜法经》、《真人道士摩镜经》二篇,言明镜之道。称以九寸明镜悬置左右或背后,可以照见鬼神,分形变化,避邪除害,又能使人耳目聪明,预知未来天下吉凶之事,或可透视五脏。书中详述制作和使用明镜之方法。《老子百花散辟兵度世方》、《仙人神酒方》、《神仙除百病枕药方》、《老子枕中符及药方》、《老子玉匣中种芝经神仙秘方》等五篇,皆为神仙药方。据称以草木或矿石药物按配方制作丸散、药酒或药枕,或种植灵芝,依法服用,可以辟兵消灾,治病祛邪,返老还童,长生延年。

猜你喜欢的书

元故宫遗录

元故宫遗录

明初江西吉安人萧洵著,其生卒年不祥,明洪武时为工部郎中,后任浙江长兴县令,此书为他在洪武初年任职工部郎中时奉命拆毁元故宫的私人记录。

九皇新经注解

九皇新经注解

《九皇新经注解》,一名《吕注北斗九皇丹经》,全称《太清紫微中天北斗九皇七元救生济死至真妙道尊经》,三卷,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注。全书大旨在发本命斗诀之理。书前有《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张大真人序》、《天机内相度人无量天尊葛大真人序》、《天枢上相净明普化天尊许大真人序》、《都雷上相清虚妙道天尊萨大真人序》、《玉清左相丹阳抱一马真君序》、《玉清内相纯阳演正警化孚佑上帝自序》,《玉皇赦罪大天尊开经宝偈》。盖自斗姆从西竺国静怡以来,修元始大道,以金莲九苞,化生九子,主持造化,掌握阴阳,而为天之枢纽,人之司命。其后斗姆化身开方便门,说北元统章,后世方知七元各有所掌,九皇各有所拜,因从斗中精微之理,阐出拜斗之法。吕祖纯阳为度尽众生,设法阐教,降笔临乩,于己酉年四月,演《九皇新经》,内寓本命斗诀,仅以引证,未曾讲明,乃又于己未岁九月,复演《注解》,以本命斗诀,阐出所以然之理,功夫效验,无不指点,使门下各认本命,依诀而行。

瘗旅文

瘗旅文

散文。明王守仁著。见《王文成公全书》。正德四年(1509)秋天,作者受到贬斥,正在贵州龙场驿丞任上。一天,一位来自京城的吏目带着儿子、仆人赴任。路经龙场,当再次启程上路不久,吏目就死在路边。不久,他儿子、仆人又相继死在他身旁。吏目姓名、里贯,为何从京师到此穷乡僻壤来,又因何而死,这些作者都不清楚,但他仍亲自去掩埋了这三具抛弃荒野的尸体,并为他们写下这篇文字。感情真挚,是王守仁诗文中深具感染力的杰作。作者并借此表达了自己谪宦天涯,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郁闷心境。《古文观止》评此文说:“先生罪谪龙场,自分一死,而幸免于死。忽睹三人之死,伤心惨目,悲不自胜。作之者固为多情,读之者能无泪下!”

晋中兴书

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七十八卷(一作八十卷)。纪传体。记东晋一代史事。刘知幾称为东晋史书中之最佳者。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五百二十余则,收入《汉学堂丛书》。又有清汤球辑本,共七卷,卷一为《帝纪》,卷二为《悬象说》,卷三为《徵祥说》,卷四为《后妃传》,卷五为《百官公卿表注》,卷六为《盛蕃录》,卷七分郡记录大族姓氏,如《琅邪王录》、《陈留阮录》、《范阳祖录》、《浔阳陶录》、《吴郡顾录》、《丹阳纪录》、《陈郡谢录》等,计有三十二族,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也辑有二卷,上卷为诸帝纪略,下卷为诸臣传略,附史述论一则、胡俗二则,收入《辑佚丛刊》。

四书人物考

四书人物考

明代薛应旂撰。全书共四十卷,分作:纪(帝王)三卷、传(臣人)三十七卷。其内容将《四书》中所载人物按照身份、国别、时代、行业等进行分类,援引诸书(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等典籍),详其事迹。此为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四书》原文中谈及的各类人物凡 280 人之众,薛应旂将凡是与《四书》人物相关的行迹、辞命、章疏、礼乐、政教等见于经史诸子者悉为收录。资料主要来自于《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吴越春秋》、《新序》、《说苑》、《孔子家语》、《孔丛子》、《列女传》等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薛氏编纂《四书人物考》的另一个目的是有裨问学。据薛应旂自序所说,该书是作者在董理浙江学政罢归之后,“将平生所录古人行迹各注于名氏之端者,编为纪传,总四十卷,其泛引杂证,虽尝删次,而文章事行,苟有裨于问学治理者咸在所录”,可见,《四书人物考》对于试子们科考提供了方便的应试资料,省却了诸多翻检之劳,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与理解《四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整理历代科举文献,收录《四书人物考》,既可以如实反映科考文献的历史,也对研究《四书》不无裨益。【文中会有错字,可以对比PDF图片版阅读】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凡四十卷。南宋法应集,元代普会续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系编集古来禅家诸祖颂古之作。内容共收世尊机缘二十四则、菩萨机缘三十则及大乘经偈六十二则、祖师机缘七○二则。举凡增续及续收均冠以续收二字,与原集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