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运气证治歌诀
本书阐扬运气临证思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五运论”“六气论”载方16首。龙砂医家将其单独编辑,阐微释奥,名之“三因司天方”。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字芳远)曾专门有注释,并在序言中记录了“姜氏世医”姜体乾善用“司天运气方”。王旭高对“三因司天方”研究易深,编撰《运气证治歌诀》,阐释方义,并将“司天运气图歌”,“司天 在泉六淫治例”等运气歌诀。
老子翼[道藏本]
六卷,正统道藏,老子翼,明朝焦竑编撰。《四库提要》着录作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系《老子》之集注,汇辑韩非、严君平、河上公、王弼、鸠摩罗什、傅奕、李约、司马光、苏子由、王雱、陈景元、林希逸、杜道坚等六十四家注解,并援引《诗经》、《左传》、《管子》、《庄子》等古籍数十种,而以焦竑自撰《笔乘》之文附于章末。作者认为《老子》一书之要旨在「明无为」,即以有证无也。正文之后有《附录》一卷,辑录有关老子之传记,轶事及诸家评述,凡六十五则。又有《考异》一卷,考订《老子》版本文字异同。全书博观约取,采摭丰富,为研究老学之要籍。
七剑下辽东
清末民初北方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著。本书叙述清代终南派剑客陆达夫,年轻时因家境贫寒,误入歧途,投靠浙南股匪双头蛇叶云,沦为盗匪。后为孝女冯慧敏割臂疗亲的义举所感动,为救冯氏一家,不惜泄底,金盆洗手,遭匪首叶云追杀,他虽得幸逃脱,但全家却惨遭屠杀。为报此深仇大恨。他远走他方,偶遇名师,终南学艺。此后,艺成下终南,仗剑访仇家。在南海渔夫谷寿民、孤松老人李天民、铁臂苍猿朱鼎、武当大侠萧寅、擒龙手厉南溪等剑客、大侠协助下。与叶云纠集的关东三省绿林道展开生死较量。最后七剑齐会,生擒叶云,使得陆达夫二十年灭门血债得以偿还,并使南海少林派得以清理门户,惩处本门孽徒。
辽史
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撰。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成书于元至正四年(1344)。记述唐昭宗天复元年耶律阿保机称夷离堇至顺帝至正三年(1343)间辽朝兴亡史事,取材主要依据辽耶律俨的《皇朝实录》和金陈大任的辽史,兼采《资治通鉴》、《契丹国志》等书。因未能广泛参考宋人著作,仓促成书,内容较为贫乏,且详细不一。本纪记事较为充实,天祚帝纪内所载耶律大石所建西辽始末,为罕见史料。诸志较为简略,但也能反映契丹游牧民族特色。列传部分最为简略,缺陷很多,开国前和灭亡阶段的记载尤其缺略。但因《皇朝实录》和陈书《辽史》皆已不存,故该书为研究辽史的基本史料。清厉鹗作《辽史拾遗》,杨复吉作《辽史拾遗补》,今人冯家升有《辽史证误三种》,都可增补此书。有明南、北监本、清殿本、百纳本等。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是以百纳本为基础,采用各种版本进行参校,改错补漏,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仁王般若波罗蜜护国经、仁王般若经、仁王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分序品、观空品、菩萨教化品、二谛品、护国品、散华品、受持品、嘱累品等八品。系佛陀为十六大国王说示守护佛果、十地之行,及守护国土之因缘,谓讲说受持此经,则可息灾得福。与法华经、金光明经并称护国三部经。修仁王会时,即用此经。据历代三宝纪载,本经共有竺法护、鸠摩罗什、真谛等三译,大唐内典录以下诸录均依其说。然出三藏记集卷四将此经编入失译杂经录,隋代众经目录(法经录)卷二则将此经编入疑惑录,谓此经非为罗什或竺法护所译。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不空奉诏重译,题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略称仁王护国经、新译仁王经。亦分二卷、八品,文词与旧经略同。罗什译本之注疏有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智顗说,灌顶记)、仁王般若经疏六卷(吉藏)、仁王经疏六卷(圆测)等。不空译本则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三卷(良贲)、仁王经疏四卷(净源)等。
佛本行集经
佛教经典。以佛传为主体,综合本生故事发展而成。共60品。内容叙述*释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世的修道活动,富于神话色彩。全经分成3大部分。第1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前生,从发菩提心开始,到上生兜率天宫,后又托胎于摩耶夫人;第2部分讲述释迦牟尼诞生,学习、结婚等在家生活,厌世、出家、访问仙人、苦行等出家修道生活,以及成道后的初转法轮。第3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传道生活及其弟子列传。本经对研究古代印度社会和佛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隋*阁那崛多(Jnanagupta)于587—592年译成汉文,6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