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作者:佚名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祕要上法,南宋洞真山人霞映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太清玉司之法主世间疾病、水火、天灾、人事、鬼神,乃太清仙官之法。此法由太清仙伯授太清宝贞,太清宝贞授东华王真人。王真人道成去世,当为太极左卿,时以太清玉司之法护世救民。作者盖为王真人门徒,故撰成此书,以授王氏子孙,使世世为嗣师,行太清玉司之法。书中所述「太清玉司之法」,以存思黄老君为主。在甲子、庚申日或修道吉日,依法存思黄老君镇守身中泥丸、丹田等处,并思黄老君授以玉印符咒等物。据称佩符念咒,则有诸神护卫其身。书中有玉印图、符图,并述书写符文之法。

猜你喜欢的书

七个被绞死的人

七个被绞死的人

《七个被绞死的人》是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的小说集,精选作者不同创作时期的11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名篇《红笑》《七个被绞死的人》《墙》等。 安德烈耶夫的小说杂糅多种艺术风格,笔触深入广袤的社会现实内里,在对人物内心和外部环境的冷峻描写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流动着纤细的诗 意。安德烈耶夫笔下刻画的人物多为社会边缘人和浮世畸零人,故事罕见、离奇;其叙述风格在俄国作家中也独树一帜,呈现为一贯的紧凑、细腻、迷离,笔墨浓重,直指人心。生活的梦魇、人生的荒诞、天性的孤绝,以及纠缠于其思想里的许多该死的问题,促使安德烈耶夫始终探求无意义中的意义。

易图明辨

易图明辨

清人胡渭著,10卷。考辨“河图洛书”之伪,证据确凿。指出易图本出自北宋邵雍,由于朱熹沿其说,始盛行。此书出,使依托阴阳五行、河图洛书之伪说不再依附经训以自重,动摇了宋学的统治地位。梁启超称该书“实思想之一大革命也”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与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述:“初,陈抟推阐《易》理,衍为诸图,其图本准《易》而生,故以卦爻反复研求,无不符合。传者务神其说,遂归其图于伏羲,谓《易》反由图而作。”

孝经讲义

孝经讲义

宋育仁著。十八章,以《周官》封建井田、学校军礼之制解释《孝经》,附以详细的训诂、义理考辨,既具有学术价值,也富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孝经讲义》成书之时,正值清室危殆,神州激荡之际,故是书旨在托古改制,以孝治国。一方面,宋氏认为,由“孝”之情感而来的父子、夫妇、兄弟之伦,可层层外推,用之以治家国、平天下;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大,形势复杂,若非系统的制度设计,便不能挽回当时分崩离析的人心。在宋氏看来,《周礼》分封之制严密、详尽,仍是最适合当时中国的政教体系,其与《孝经》分章一一契合,可为立国之本。故而宋氏眼中的《孝经》,并非一本空言劝孝之书,而是与《周礼》互相发明,为经世政治之模板。

金刚经注解

金刚经注解

金刚经注解,四卷,明太宗纂辑并序,洪莲序。宋杨圭旧序,清缪彤跋,陶学桩跋,附十七家姓号目录,宋编世称十七家注。明编增广,世称五十三家注。原目录标洪莲编,因序而误。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于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两收之。

越难经

越难经

一卷,西晋聂承远译。越难长者大富而悭,死为盲乞儿,乞食至其家,打于其子。佛因之说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