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注

作者:刘处玄
黄帝阴符经注

一卷。金刘处玄(1147—1203)撰。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又称刘长生,清人避玄字讳,称刘处元。东莱 (今属山东)人,王重阳弟子,全真道随山派创建人,全真道称为北七真之一。撰有《仙药集》、《至真语录》、《阴符经注》、《黄庭内景玉经注》、《道德经注》等。《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宋人研究 《阴符经》者,多以兵家、道家之言释解经文,阐述强兵战胜、机变权谋之理,强调天人相生相盗、五贼、三要之旨,或阐述内丹之法,重神仙之说。刘处玄本着全真道倡导三教合一的宗旨,则以“明心见性”、“返朴归真”之说释经,兼述养生修丹术。此书前有金代明昌年辛亥 (1191年)二月,宁海学正范怿序,称赞刘处玄《阴符经注》:“坦然明白,易知易行”。后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者,对此书较为重视,全真道士则更以为经典。清《四库提要》道家类存目有著录。现存明《道藏》本。

猜你喜欢的书

查功课

查功课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八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出版。 小说只有极少量简洁的叙述文字,通篇几乎全用对话构成。某夜一点已过,督署派了四个委员来到学堂里“查功课”,乱翻了一通,嘟囔了几句“没有没有”“想是谣言”,便告辞禀覆去了。这里学监、提调、教员都莫名其妙,不知为了何事?等他们一散,学生们却各各从裤裆、袖子里取击一份东西来,“拿来看,是什么?”“是《民报》。”统共有四十份。 《民报》是当时革命派章太炎主编的同盟会机关报,宣传反满革命,从本篇所叙内容,也可见此报的深入人心,为青年学生所喜爱和保护。反之,清末官方对它的恐惧,无理的查禁,及其无能,也在这里昭然若揭了。 此外,本篇用悬念的手法也很成功,到文末才揭开底细:四十份《民报》。再加上整篇用对话,几乎没有叙述文字的隔断,使得通篇读来,似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手腕。在近代小说中,不愧为一篇新颖之作。

辅成王周公摄政

辅成王周公摄政

元杂剧剧本。简名《周公摄政》。郑光祖撰。末本。此剧曲文全存,科白简略。剧演周武王灭殷后,周公请封纣子武庚,以维殷祀。另封管叔、蔡叔、霍权前往监视,号“三监”。武王病重,周公祝告天帝,愿以身代死;开金縢木柜查看卜兆书。适王命急宣,慌乱中将祝册误置金縢木柜中。周武王托孤,赐周公“如朕亲临”剑,周公佩之坐新君周成王侧,“抱孤摄政”。三监流言:“公将不利于孺子”,伙同武庚反周,京畿震动,周公自请处分,以息流言,太后不允。周公乃请留妻儿做人质,亲自领军东征。周公东征后,周成王发现金縢木柜中周公以身代武王死的祝册,流言不攻自破。周公平叛归来,成王亲迎。武庚与三监都被擒获,并分别给予处分。于是周公请求归政。此剧本事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杂剧所演,与史实基本相符,故语言多套用经史成语,往往有生涩呆板之弊。现存版本仅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一种。

南忠记

南忠记

军事史料书。清初钱肃润撰。肃润,字础日, 江苏无锡人。明亡后隐居授徒为生。是书仅一卷, 皆记南都殉难诸臣事迹。分类记述, 如南都死事, 记督师史可法等; 殉国死事,记巡抚左懋第等;在官死事, 记知县顾咸建等; 在家死事, 记侍读徐汧等; 起义死事,记中书卢象观等; 出师死事, 记詹事黄道周等; 出使死事, 记御史何弘仁等; 在外死事, 记尚宝卿葛寅亮等; 被难死事,记进士俞文渊等;从行死事, 记生员江天乙等。大多数传记, 材料简略, 分类亦有不确当处。有中华书局《晚明史料丛书》本。

麈史

麈史

笔记体杂史。北宋王得臣著。三卷。分类记事,共二百八十一则,分为四十四门。约3万字。对朝廷掌故,耆旧遗闻,耳目所及都进行编录。并间附考证。作者引经据典,辨别异同,考核详细精密,持论无所偏党,是研究北宋典章制度和考究古迹的参考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间参稽经典,辨别异同,亦深资考证,非他家说部惟载琐事者比。”“于当时制度及考究古迹,特为精核。”王得臣学问博洽,摭拾朝廷掌故、耆旧遗文等,详加考据,编辑成书,以“取出夫实录,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虽小道必有可观”(《麈史》序)之意,取书名为《麈史》。是书分类记事,共分睿谟、国政、朝制、官制、国用、任人、礼仪、音乐、台议、忠谠、惠政、利疚、贤德、志气、度量、知人、不遇、治家、场屋、神授、体分、学术、经义、诗话、论文、碑碣、书画、辨误、明义、姓氏、古器、风俗、奇异、盛事、戒杀、鉴戒等等。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春秋集传纂例[四库本]

春秋集传纂例[四库本]

唐陆淳诠释、阐发啖助、赵匡《春秋》经说的著作。共10卷。作者尊崇啖助为师,赵匡为友。啖著《春秋统例》6卷,经作者及其子陆异整理,复经赵匡修改,定为40篇,勒为10卷。其第1至第8篇为全书总义,第9篇为鲁十二公并世绪,第36篇以下为经传文字脱谬及人名、国名、地名。全书主要内容包含于第10至第35篇内,该部分将啖助《春秋统例》及春秋学的主要观点作出详细阐发,如指《左传》非左丘明之作,《公羊》、《榖梁》亦非公羊高、榖梁赤之作; 认为《左传》与《春秋》比之《公羊》、《榖梁》与《春秋》,后一种关系显得更其紧密。诸如此类,皆不尚旧说,且多有新意,但偏颇也在所不免。故宋以后评价也不同。如晁公武、欧阳修皆持贬议,程颢、程颐却视其有塞异端、开正途之功。纪昀等综诸家评论指出:该书 “舍传求经,实导宋人先路。生臆断之弊,其过不可掩,破附会之失,其功亦不可没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其版本主要有五玲珑阁丛书、古经解汇函、四库全书等。

阿速达经

阿速达经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皆以著身上。尚未足报偿父母恩。父母喜杀生。子能谏止。父母令不复杀生。父母有恶心。子常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