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研究司马迁及其巨著《史记》的专著。李长之(1910~1978)著,1948开明书店出版,1984年三联书店再版。本书以优美而富于情意的笔调,从分析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入手,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讨论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共鸣及距离,详尽地分析了司马迁的经历和这些经历对他的作品的影响。作者认为,司马迁虽然在本质上是浪漫的,但他那种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反现实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都有深深的孔子的影子。司马迁的渊博学识、丰富经历是他创作《史记》的重要条件,而他那种情感浓烈的性格、好奇与爱才,在汉武帝那个严刑峻法的时代,又导致了必然的悲剧,最终因李陵案而遭受腐刑,这一奇耻大辱又使他对社会的黑暗、人世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本书尤其侧重于对《史记》艺术成就的分析,作者早年受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较深,从美学的角度对《史记》的风格、结构、语言、韵律都作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强调司马迁的浪漫的自然主义。在全面分析《史记》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史记》是中国的史诗,对后世的文学发生过巨大的影响。此外,本书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各篇著作的先后,散佚和补缺,都有不少考证和推断,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重要参考书。
厘正按摩要术
推拿著作。清张筱衫辑。四卷。筱衫字醴泉,又字振鋆,别号惕厉子,宝应(今江苏扬州)人。著有《痧喉正义》、《鬻婴提要》等书。本书是在明周于蕃之《小儿推拿秘诀》一书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年之临证经验,又广征博引有关文献,订紊乱,正谬讹,删繁芜,重新编辑,于光绪十四年(1888)成书。卷一,辨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详细内容及胸腹部按诊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以手法外治为主,包括各种按摩手法。如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种手法,及汗、吐、下、针、灸等疗法,共二十八种。每种疗法又分若干细目。卷三,取穴。包括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的各种取穴及手法图说二十九个,图文并存,以利于学者按穴取用及具体操作。卷四,列证。包括惊风、疳疾、呕吐、泄泻等二十四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除采用按摩疗法外,又配合内服、外敷等药物疗法。全书内容丰富,持论简要,于临床有较高参考价值。但将咒法、符录列于外治法是为不足。有光绪十五年丹徒张氏、江都韩氏原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述古斋医书原本影印本。
顾氏医镜
又名《顾松园医镜》。综合性著作。清顾靖远撰,左国辑校。十六卷。靖远字松园,号花州,吴门(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医要》。初习儒,后弃儒学医,上自《内经》、《伤寒论》,下及历代诸家方书、医案,靡不披阅,历二十年,始编撰成书。成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全书约二十余万字。书中包括“灵素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本草必用”、“格言汇纂”、“症方发明”六部分。卷一至卷二,灵素摘要,以张景岳《类经》为主,摘其大纲,取必不可少之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脏象、气味、治则、病机、运气诸节。卷三,内景图解,将脏腑内景绘图注释,所附经络歌括重加考订。卷四,脉法删繁,分内经要语、先哲名言、持脉真诀三节,以明脉法。卷五至卷六,格言汇纂,分论治大纲、辨症大纲二节。论述七方、十剂、八纲等关于辨证与治疗方面内容。卷七至卷八,本草必用,分草、木、果、菜、谷、金、石、人、兽、禽、虫、鱼十二部,凡二百七十三味药物。对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及禁忌、均详加阐释。卷九至卷十六,症方发明,详列临床各科病证之病因、证候、治则及方药,间附验案,以及证方之效验。全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通俗易懂,简明切要,于初学者或临床医生均有裨益。有一九三五年上海扫叶山房刊本,一九六一年河南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中国通史(第二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二卷——远古时代》,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中国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科学地全面地勾勒了中华大地上史前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脉络。这是填补空白的杰作。书中附有图片150余幅,更可增进读者的感性认识。此书既可作通史的一个部分读,又可单独当高校文科教材使用。
行事钞诸家记标目
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慧显集,日本戒月改录。
信力入印法门经
五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请问清净初地之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之。次问普贤菩萨,云何诸佛无障碍智?乃至无障碍身?普贤叹其难见难知,文殊再请,乃具答之。答已。较量功德殊胜。能灭重罪。其不信者。罪亦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