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治法總論aam中华典藏网

眼目一證,伊古皆竟言五輪八廓及七十二證之辨。余細察之,此皆非切當之論,徒資惑亂,未足憑也。以愚論之,凡病目者,非火有餘,即陰不足,但辨以虛實二字,可盡之矣。彼凡紅腫赤痛之病,及少壯暫得之疾,或因積熱而發者,皆屬有餘而為實;其有無紅腫熱痛,而但或昏或澀,或眩運無光,或年及中衰,或酒色過度,以致羞明黑暗,瞻視無力,珠痛如摳等證,則皆水之不足而屬虛也。夫虛者當補,實者當瀉,固其然矣。然而實中亦有兼虛者,則於腫痛中,亦當察其不足。虛中亦有兼實者,則於衰弱內,又當辨其有餘。總之虛實殊途,自有形氣脈色,可診而可辨,知斯二者,目證雖多,無餘義矣。aam中华典藏网

且眼科有風熱之說,今醫家凡見火症,無論有風無風,無不稱為風熱,輒從散治,不知風之為義,最當辨析,蓋風本陽邪,然必有外感,方是真風,因風生熱者,風去火自熄,此宜散之風也。若本無外感,只因內火上炎,而為癢為痛者,人亦稱為風熱。豈知本屬肝,肝主風,因熱極而生風者,熱去風自息,甚不宜乎散也哉。矧病果風山外感而起,必見頭痛鼻塞,或為寒熱,或多涕淚,或筋骨痠痛,而脈見緊數,見此諸候從而散之,庶乃有效而無害。如無表症,而系陰火熾於上者,如仍以荊防、薄荷、升麻、白芷、細辛、川芎、羌活之屬進之,豈惟無效,而反害之。雖曰芩連梔柏,自能清火,然宜升者不宜降,則散之為宜;宜降者不宜升,則清之為是。若用藥不精,自相掣肘,未有不致病,可速愈者反遲,病之輕者反重,耽視日久,而翳障損明,無所不至也。此言治者,又不可不察其陰陽升降之道也。aam中华典藏网

然而虛實之別,見於症者固明,而微諸色者,尤不可不察。經曰:「色黃赤者多熱,色青白者少熱」。故治黃赤者,宜清肝瀉火;治青白者,宜壯腎扶陽,此固不易之通法也。但目黃一症,尤宜辨其虛實,不可謂其症盡屬熱也。蓋有實熱而黃者,有虛寒而黃者。實熱之黃,如造面者然,此以濕熱內蓄,蒸而成熱,熱去則黃自退,是非清利不可;虛寒之黃,猶草木之凋,此以元陽日剝,津液清索而然,其為病也,既無有餘之形氣,又無煩熱之脈症,惟因乾涸,所以枯黃,使非大加溫補,明何以生。苟因其色黃,概執為熱,而加清利,鮮不危實。aam中华典藏网

至若翳障,亦有虛實,大都外障者多由赤痛而成,赤痛不已,則或為胬肉,或為瘢痕,此皆有餘之症,治當內清其火,外磨其障。若夫內障,外無雲翳,內有矇蔽綱目,謂其有翳在黑睛,內遮瞳子而然。《龍木論》又云:腦脂流作翳者,足太陽之邪也,肝風上作翳者,足厥陰之邪也。故治法以言之,則當取三經之愈,天柱、風府、大沖、通里等穴是也。雖然,當今之日,能用金針於黑眼內,以撥去雲翳,取效之最捷者。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又有所謂內障者,察其瞳子,本無遮隔,惟其珠色青藍,或微兼綠色,或瞳人散大,別無熱壅等病,而病目視不明,或多黑花等症,此悉由腎氣不足,故致瞳子無光,內若有障,實無障也,治當以補腎水為先,氣虛者,當兼補其氣。aam中华典藏网

又有七情不節,肝氣上逆,或挾火邪,而為矇蔽不明,若有所障,外實無障也。雖外無赤痛等症,然必睛珠脹悶,或口鼻如煙,此亦有餘之症。氣逆者,先當順氣,多火者,兼宜清火。若氣不甚滯,火不甚熾,必當滋養肝血。然有餘者多暴至,若因循日積者多不足也,虛實之辨,此又明甚。治法凡火症眼目赤痛,或腫或澀,或羞明脹悶,凡暴病而火之甚者,宜抽薪飲加減主之。若緩至而火之微者,宜徙薪飲、黃芩黃連湯之類主之。若陰虛而火盛者,則宜加減一陰煎、瀉白散、滋陰地黃丸之類主之。若久病不已,或屢發多火者,宜黃連羊肝丸、明目羊肝丸,或固本還睛丸之類主之。若真陰不足,本無火症,但目視無光,及昏黑倦視等症,悉由水虧血少而然,宜滋陰地黃丸,左歸丸之類主之。若陰中之陽虛,宜大補元煎、左歸飲、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aam中华典藏网

至風熱腫痛之症,察其果有外感,方可從散,宜芎辛散、明目細辛湯、助陽和血湯之類主之。若風熱相兼者,宜芍藥清肝散、當歸龍膽湯、蟬衣散之類主之。至於翳障遮睛,系火有未清者,宜蟬花散之類主之。凡退翳諸藥,如蒺藜、木賊、蒙花、蛇蛻、蟬蛻、青葙子、草決明、石決明、夜明砂之類,皆所宜用。然欲退翳於已成,終屬費力,不若早杜其源,頃爾收功。若其點眼諸方,載者固多,然予嘗驗之,皆不若金露散之為妥,或丹砂散亦妙。若其火連五臟,熱毒深遂,與夫過用寒涼點洗者,多致留邪為害。古之良法,火邪不甚,暴為赤痛者,用雞子黃連膏,其效甚捷,或黃連膏亦可。至目眶久赤爛,俗呼為赤瞎者,當以三稜針刺目眶出血,以瀉濕熱而愈,或用洗爛弦風赤眼方亦妙。薛氏云:凡目視物昏花,或飲食勞倦益甚者,脾胃虛也,用補中益氣湯。眵多緊澀,赤脈貫睛,或臟腑秘結者,用芍藥清肝散。若赤翳布白,畏日羞明,或痛如刺者,上焦風熱之傷也,用神效黃耆湯。凡午前甚而作痛者,東垣助陽和血湯。午後甚而作痛者,黃連天花粉丸。午後而不痛者,東垣益陰腎氣丸。以上總言治法,為醫家入門之津梁,誠能神明運用,治目之法,其過半矣。況後之分類言治,莫不詳書,醫者精之不以盲治盲,則人物熙熙,又何至瞽者倀倀何之也哉。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人生眼目最宜珍,古分八廓與五輪。病症攸分七十二,從前論說總紛紛。aam中华典藏网

繼之虛實須明辨,補虛瀉實法宜精。實或帶虛虛挾實,形氣脈色可明微。aam中华典藏网

症名風熱須分析,莫把無風作有風。風縱外感方宜散,此是陽邪風乃真。aam中华典藏网

症見頭痛兼鼻塞,多涕垂淚寒熱臻。筋骨痠痛脈緊數,見此諸症散方工。aam中华典藏网

若無外感內火熾,概從散治定罹凶。見諸症者徵諸色,虛實之辨更當伸。aam中华典藏网

色分黃赤定多熱,清肝瀉火是章程。熱少則形青白色,壯腎扶陽始奏功。aam中华典藏网

目黃一症分虛實,濕熱宜清黃自平。虛寒總緣元氣剝,大加溫補明自生。aam中华典藏网

翳障亦分虛與實,外障多由赤痛成。延為胬肉或瘢痕,內清外磨障自融。aam中华典藏网

內障外無雲翳蔽,經詳病源法用針。穴尋天柱兼風府,猶及通里與太衝。aam中华典藏网

更有珠系青藍色,或帶微綠或散瞳。目視不明花見黑,腎氣不足是病因。aam中华典藏网

治法先宜補腎水,氣弱宜兼補氣功。七情不節肝氣逆,火邪上灼目昏蒙。aam中华典藏网

口鼻如煙珠脹悶,順氣清火貴酌斟。若氣不滯火不熾,滋養肝血莫輕攻。aam中华典藏网

症惟有餘多暴至,如逢不足必因循。治法火症必赤痛,腫澀脹悶或羞明。aam中华典藏网

暴病火甚抽薪飲,緩至火微宜徙薪(飲)。黃芩黃連湯等類,陰虛火盛更須尋。aam中华典藏网

加減一陰(煎)瀉白散,滋陰地黃丸可陳。屢發多火病不止,黃連羊肝丸最靈。aam中华典藏网

明目羊肝丸亦善,固本還睛丸與同。真陰不足無火症,昏黑倦視目昏昏。aam中华典藏网

悉由水虧兼血少,滋陰地黃(丸)左歸(丸)神。陰中陽虛宜大補(元煎),左歸(飲)十全(大補湯)與(人參)養榮。aam中华典藏网

風熱腫痛緣外感,治宜從散方安寧。助陽和血湯宜進,明目細辛(湯)與芎辛(散)。aam中华典藏网

風熱相兼蟬花散,芍藥清肝(散)當歸龍(膽湯)。翳障遮睛火猶在,散進蟬花效絕倫。aam中华典藏网

退翳藥用青葙子,蒺藜木賊草決明。蒙花蛇蛻偕蟬蛻,夜明砂與(石)決明從。aam中华典藏网

點眼諸藥金露散,丹砂散點自光瑩。火連五臟毒深遂,雞子黃連(膏)法古人。aam中华典藏网

或用黃連膏亦可,眶爛刺宜用三稜。洗爛弦風(赤眼)方亦妙,視物昏花獨異群。aam中华典藏网

飲食縱兮勞倦甚,補中益氣服宜頻。眵多緊澀臟腑秘,赤脈貫睛芍藥清(肝散)。aam中华典藏网

赤翳布白痛如刺,此係上焦風熱侵。神效黃耆湯最善,午前午後更申論。aam中华典藏网

午前痛甚宜何藥,助陽和血湯最純。痛甚有時逢午後,黃連天粉丸可庸。aam中华典藏网

午後不痛宜分辨,(東垣)益陰腎氣丸回春。治法已詳傳後學,自此昭然若發蒙。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抽薪飲 治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aam中华典藏网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柏 枳殼 澤瀉 甘草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遠服。aam中华典藏网

徙薪飲 治三焦之火,內熱漸覺未甚者aam中华典藏网

陳皮 黃芩 麥冬 芍藥 黃柏 茯苓 丹皮(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遠服。aam中华典藏网

黃芩黃連湯 治兩眼血熱赤痛aam中华典藏网

黃芩 黃連 膽草 生地(俱各酒洗)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加減一陰煎 治水虧火勝之劑。aam中华典藏网

生地 芍藥 麥冬 熟地 炙草 知母 地骨皮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瀉白散aam中华典藏网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滋陰地黃丸 治虛火上炎,目睛散大,視物不明,及昏花緊澀,羞明兼眵。aam中华典藏网

熟地 歸身(酒製) 黃芩 天冬(焙) 炙草 枳殼 柴胡 五味 人參 地骨皮 黃連 生地(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食前茶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羊肝丸 治肝虛風熱,冷淚赤澀,內外障眼。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 羊肝一具(焙)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蜜丸,濟生用生羊肝,去筋膜,同黃連搗丸。aam中华典藏网

明目羊肝丸 治同前。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 家菊花 膽草 石決明 人參 當歸 熟地 枸杞 麥冬 牛膝 青鹽 黃柏 柴胡 防風 羌活(各八錢) 肉桂(四錢) 羯羊肝(一具焙)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溫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固本還睛丸 治年遠一切目疾,內外翳膜遮睛,風弦爛眼及老弱人目眵多糊、血風冷淚、昏花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天冬(酒浸一宿另研如泥) 麥冬 生地(酒浸焙) 熟地(各三兩) 人參 茯苓 山藥 枸杞(各兩半) 川牛膝(酒洗) 石斛(酒洗) 草決明(微炒,各一兩) 五味(焙) 白蒺藜(取仁) 川芎(各七錢) 杏仁(去皮,另研) 枳殼(麵炒) 菟絲子(酒浸煮) 甘菊花(各一兩) 羊角 鳥犀角 青葙子(微炒) 防風(各八錢) 黃連 炙草(各七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鹽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左歸丸 治真陰不足。aam中华典藏网

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茱萸 牛膝 菟絲子 鹿膠 龜膠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共為細末,蜜丸鹽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大補元煎 治氣血大壞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人參 山藥 熟地 杜仲 當歸 山茱萸 枸杞 炙草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左歸飲 治水不足,以壯其水。aam中华典藏网

熟地 山藥 枸杞 炙草 茯苓 山茱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人參養榮湯aam中华典藏网

人參 黃耆 當歸 白朮 炙草 桂心 陳皮 熟地 五味 茯苓 芍藥 遠志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加薑棗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湯aam中华典藏网

人參 白朮 當歸 茯苓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耆 肉桂 炙草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芎辛散 治兩眼風熱晝夜隱澀難開,及羞明赤腫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明目細辛湯 治兩目發赤,羞明多眵,鼻塞流涕,大便硬結。aam中华典藏网

細辛 麻黃 羌活 蔓荊子 防風 藁本 川芎 荊芥穗 茯苓 生地 歸尾 花椒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後臨臥服aam中华典藏网

助陽和血湯 治目愈猶有上熱,白睛赤色,隱澀多眵。aam中华典藏网

黃耆 當歸(酒洗) 柴胡 炙草 防風 升麻 白芷 蔓荊子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遠服。aam中华典藏网

芍藥清肝散 治眵多,眶燥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結。aam中华典藏网

白朮 防風 羌活 川芎 桔梗 滑石 石膏 芒硝 黃芩 薄荷 荊芥 前胡 炙草 芍藥 柴胡 山梔 知母 大黃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當歸龍膽湯 治眼中白翳。aam中华典藏网

歸身 膽草(酒洗) 黃芩 黃柏(各酒炒) 芍藥 黃耆 黃連 甘草 防風 羌活 升麻 柴胡 五味 石膏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入酒少許,臨臥熱服,忌言語。aam中华典藏网

蟬花散 治肝經風熱上攻目痛,及一切內外翳障。aam中华典藏网

蟬蛻 甘菊花 穀精草 羌活 甘草(炒) 白蒺藜(炒) 草決明 梔子(炒) 防風 密蒙花 荊芥穗 木賊 川芎 蔓荊子 黃芩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後茶清調下。aam中华典藏网

金露散 點治赤目腫痛,翳障諸疾。aam中华典藏网

天竹黃(擇辛香者) 海螵蛸(不必浸洗) 月石(各一兩) 爐甘石(片子者作浸,童便七次飛淨) 硃砂(各八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極細,用時加冰片少許,研入。aam中华典藏网

丹砂散 點治諸目皆妙。aam中华典藏网

硼砂 海螵蛸(去殼) 爐甘石(照前制,各一兩) 硃砂(五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極細,用時仍加冰片少許。aam中华典藏网

雞子黃連膏 治傷火目疾。aam中华典藏网

用雞子一個,開一小孔,單取其白於碗內,另用黃連一錢,研細入蛋白內,用箸速攪成浮沫,安放淨處,少頃撥開浮沫,取汁點眼,熱淚湧出,數次即愈。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膏 點赤熱眼。aam中华典藏网

龍腦(一錢) 黃連(去毛淨酒炒,八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黃連令碎,以水四碗貯沙鍋內,入連煮至一大碗,濾去渣,入薄磁碗內,重湯煮成膏半盞許,以龍腦為引,或用時旋入尤妙。aam中华典藏网

洗爛弦風赤眼方(一名萬金膏) 此藥神效。aam中华典藏网

文蛤 黃連(去淨毛) 防風 荊芥穗(各五錢) 苦參(四錢) 銅綠(五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極細末,外以薄荷煎湯糊丸,用時以熱水化開,乘熱洗眼,日三四次,立愈。一方有當歸、川芎各四錢。aam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aam中华典藏网

人參 黃耆(炒) 白朮 炙草 當歸 陳皮 升麻 柴胡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加薑棗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神效黃耆湯 治目緊縮小羞明。aam中华典藏网

黃耆 人參 炙草 蔓荊子 芍藥 陳皮aam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臨臥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天花粉丸 治兩眼赤痛,眵多眊燥,緊澀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塞。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酒洗) 天花粉 家菊花 川芎 薄荷 連翹(各兩) 黃芩 梔子(各四兩) 黃柏(酒炒,六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水滴丸或蜜丸,臨臥茶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益陰腎氣丸 治足三陰虧損,虛火上炎,目睛散大,昏花羞明。aam中华典藏网

熟地(二兩,酒洗) 生地 歸尾(俱酒洗) 丹皮 五味 山藥 山茱 柴胡 茯苓 澤瀉(各二錢半)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硃砂為衣,空心鹽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明經通治十八章aam中华典藏网

明淫熱反克病治aam中华典藏网

膏粱之變,滋味過也;氣血俱盛,稟受厚也;亢陽上炎,陰不濟也;邪入經絡,內無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熱。熱為火,火性炎上。足厥陰肝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淫勝,禍發反克。而肝開竅於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aam中华典藏网

其病眵多眊燥緊澀,赤脈貫睛,臟腑秘結者為重。重者,芍藥清肝散主之,通氣利中丸主之。眵多眊燥緊澀,赤脈貫睛,臟腑不秘結者為輕。輕者,減大黃、芒硝,芍藥清肝散主之,黃連天花粉主之,火盛服通氣利中丸。目眶爛者,內服上藥,外以黃連爐甘石散收其爛處,兼以點睛春雪膏、龍腦黃連膏、㗜鼻碧雲散,攻其淫熱。此治淫熱反克之法也。aam中华典藏网

非膏粱之變,非氣血俱盛,非亢陽上炎,非邪入經絡,毋用此也。用此寒涼傷胃,胃氣不升降,反為所害,治疾者不可明也,噫!審諸!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淫熱反克病如何,肝木生火理不訛。子以淫勝翻克母,目病原由肝病多。aam中华典藏网

赤脈貫睛眊燥澀,臟腑秘結是重疴。宜投芍藥清肝散,通氣利中(丸)同一科。aam中华典藏网

臟腑不結為輕病,黃連(天)花粉(丸)莫蹉跎。芍藥清肝(散芒)硝(大)黃減,少盛(通氣)利中丸可羅。aam中华典藏网

目眶爛者仍前藥,外用(黃)連(爐)甘石以磨。點用龍(腦)黃(連膏)與春雪(膏),搐鼻碧雲病可瘥。aam中华典藏网

此係有餘非不足,醫師審慎任調和。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通氣利中丸 治眵多,緊澀羞明,赤脈貫睛,臟秘。aam中华典藏网

大黃(二兩半) 滑石(取末,另入) 牽牛(取末) 黃芩(各兩半) 白朮(一兩) 白芷 羌活(各五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食後臨睡茶清送下。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爐甘石散 治眼眶破爛,畏日羞明。aam中华典藏网

爐甘石(一斛) 黃連(四兩) 龍腦量入aam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爐甘石置巨火,煅通紅為度,另以黃連,用水一盆,磁器盛貯,納黃連於水內,卻以通紅爐甘石淬七次,就以所貯磁器置日中曬乾,然後同黃連研為極細,用時以一二錢,旋量入龍腦少許,井花水調稠,臨睡醮敷破爛處,不破爛者點眼內眥、銳眥尤佳,不宜使入眼內。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 治腫脹紅赤,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熱鼻塞腦痠,外翳攀睛,眵淚稠黏。aam中华典藏网

鵝不食草(二錢) 青黛 真川芎(各一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用如大豆許,先水滿口,㗜入鼻中,以淚出為度,不拘時用,目病俱可用。aam中华典藏网

蕤仁春雪膏 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頭目,昏暗癢痛,隱澀難開,昏眩赤腫,羞明,迎風有淚,多見黑花。aam中华典藏网

蕤仁(去皮殼心,壓去油,四錢) 龍腦(研,五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蕤仁研細,入龍腦和勻,用生好真用白蜜一錢二分,再研和勻,每用簪角醮點內眥銳眥,此藥與黃連爐甘石散、龍腦黃連膏並用。aam中华典藏网

芍藥清肝散、黃連天花粉丸、龍腦黃連膏 均見總論。aam中华典藏网

明風熱不制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風動而生熱,譬如烈火焰而必吹,此物類感召而不能違間者也。因熱而召,是為外來;久熱不散,感而自生,是為內發。內外之邪,惟病則一,淫熱之禍,條列如前。益以風邪,害豈纖止。風加頭痛,風加鼻塞,風加腫脹,風加涕淚,風加腦巔沉重,風加眉骨痠疼,有一於此,羌活勝風湯主之。風加癢,則以杏仁龍膽草泡散洗之。aam中华典藏网

病者有此數症,或不服藥,或誤服藥,翳必隨之而生。翳如雲霧,翳如絲縷,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點,或三四點,而至數十點;翳如螺蓋者,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至於極至,為服寒涼藥過多,脾胃受傷,生意不能上升,漸而至也。aam中华典藏网

然必要明經絡,方能應手。翳凡自內眥而出,為手太陽足太陽受邪,治在小腸膀胱經,加蔓荊子、蒼朮,羌活勝風湯主之。自銳眥客主人而入者,為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受邪,治在膽與三焦小腸經,加龍膽草、藁本,少加人參,羌活勝風湯主之。自目系而下者,為足厥陰手少陰受邪,治在肝經心經,加黃連,倍加柴胡,羌活勝風湯主之。熱甚者,兼用治淫熱之藥。搐鼻碧雲散俱治以上之症,大抵如開鍋蓋法,㗜之隨效,然力少而銳,宜不時用之以聚其力。雖然始者易而久者難,漸復而復,漸復而又復可也,急於復者則不治。今世醫用磨翳藥者有之,用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猶瘡也,奚能即愈乎?庸者用此,非徒無益,增害猶甚;愚者蒙害,欣然而不悟,可勝嘆哉!故置風熱不制之病治法。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目沾淫熱病靡常,況復加風更肆殃。風加頭痛或鼻塞,或加腫脹涕淚汪。aam中华典藏网

眉骨痠疼腦巔重,均用羌活勝風湯。加癢杏仁龍膽草,誤治生翳更細詳。aam中华典藏网

要別經絡分內外,總宜羌活勝風(湯)良。邪侵手足太陽者,治在小腸與膀胱。aam中华典藏网

此是翳從內眥出,宜加蔓荊(子)術取蒼。有自銳眥(客)主人入,邪在(手足)太陽手少陽。aam中华典藏网

治在三焦小腸膽,膽草人參藁本勷。翳自目系而下者,(足)厥陰(手)少陰邪隱藏。aam中华典藏网

治從心肝柴胡培,加入黃連豈畏良。若目抵過而上者,用藥惟宜治小腸。aam中华典藏网

邪入(手)太陽宜熟湊,加入木通五味(子)香。更有搐鼻碧雲散,治上諸症罔不藏。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羌活勝風湯 治眵多矂,緊澀羞明,赤脈貫睛,頭痛鼻塞腫脹,腦巔沉重,眉骨痠痛,外翳絲縷,秤星螺蓋。aam中华典藏网

柴胡 黃芩 白朮 荊芥穗 枳殼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風 獨活 前胡 薄荷 桂枝 甘草aam中华典藏网

杏仁龍膽草泡散 治風熱上攻,眊燥赤癢。aam中华典藏网

滑石 膽草 黃連 歸尾 杏仁(去皮尖) 赤芍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不拘時洗。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 見淫熱反克。aam中华典藏网

明七情五賊勞役飢飽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陰陽應象大論》曰:「天有四時,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寒暑燥濕風之發耶,發而皆宜時,則萬物俱生;發而皆不宜時,則萬物俱死。故曰:生於四時,死於四時。又曰:人有五藏,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憂悲恐。喜怒憂悲恐之發耶,發而皆中節,則九竅俱生;發而皆不中節,則九竅俱死。故曰:生於五藏,死於五藏。aam中华典藏网

目,竅之一也。光明視見,納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細,悉雲霄之高,盡泉沙之深。或因七情內傷,五賊外攘,飢飽不節,勞役異常。足陽明胃之脈,足太陰脾之脈,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五賊,總傷二脈,飢飽傷胃,勞役傷脾,戊己既病,則生生自然之體,不能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aam中华典藏网

其病紅赤,睛珠痛,痛如針刺,應太陽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敢久視,久視則痠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如點,或如縷,或如錐,或如鑿,證有若此者,柴胡復生湯主之,黃連羊肝丸主之。睛痛甚者,當歸養榮湯主之,助陽活血湯主之,加減地黃湯主之,決明益陰丸主之,加當歸,黃連羊肝丸主之,龍腦黃連膏主之。以上數方,皆升發陽氣之藥,其中有用黃連、黃芩之類者,去五賊也。搐鼻碧雲散,亦可見用。最忌大黃、芒硝、牽牛、石膏、梔子之劑。犯所忌,則病愈厲。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人生胡以目昏盲,五賊為害七情傷。飢飽傷脾勞損胃,赤痛睛珠應太陽。aam中华典藏网

或常欲閉難視久,久視痠疼匪不妨,因生翳障均成陷,陷形有圓亦有方。aam中华典藏网

如縷如錐或如點,或如鑿兮或短長。總之治此(黃連)羊肝(丸)主,或進(柴胡)復生湯亦良。aam中华典藏网

睛如痛甚宜誰治,(助陽)活血湯與(當歸)養榮湯。(決明)益陰丸好當歸湊,加減地黃(膏)更擅長。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羊肝丸亦善,龍腦黃連罔不藏。諸方藥性皆升發,有用(黃)芩(黃)連性取涼。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可用,惟忌芒硝與大黃。石膏梔子牽中藥,均宜禁用勿煎嘗。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柴胡合生湯 治紅腫羞明,淚多眵少,睛珠痛,常閉不能久視,翳陷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柴胡 蒼朮 白茯苓 黃芩 白芍 炙草 薄荷 桔梗 羌活 獨活 蔓荊子 藁本 川芎 白芷 五味(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後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當歸養榮湯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羌活 防風 白芷(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溫服。aam中华典藏网

決明益陰丸 治畏日惡火,沙澀難開,眵淚俱多,久病不痊。aam中华典藏网

羌活 獨活 歸尾(酒製) 五味 甘草 防風(五錢) 黃芩(一兩半) 石決明 知母 黃連(酒製) 黃柏(酒製) 草決明(各一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茶清送下。aam中华典藏网

加減地黃丸 治男婦肝虛熱積上攻,翳膜遮睛,羞澀多淚。aam中华典藏网

生地(酒洗) 熟地(各半斤) 枳殼(三兩) 牛膝 當歸(各三兩) 羌活 杏仁(泡去皮尖) 防風(各一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或溫酒、淡鹽湯送下。aam中华典藏网

龍腦黃連膏、黃連羊肝丸、助陽活血湯 均見總論。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 見淫熱。aam中华典藏网

明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aam中华典藏网

血陰物,類地之水泉,性本靜,行,其勢也。行為陽,是陰中之陽,乃坎中有火之象。陰外陽內,故行也,純陰,故不行也,不行則凝,凝則經絡不通。aam中华典藏网

經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手太陽小腸之脈,斜絡於目眥。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二經皆多血少氣,血病不行,血多易凝。《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五味淫則傷胃,胃傷血病,是為五味之邪,從本生也。又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則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風則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焉,是為風寒之邪,從末生也。aam中华典藏网

凡是邪勝,血病不行,不行漸滯,滯則易凝,凝則病始外見,以其斜絡目眥耶,以其起於目內眥耶,故病環目睛黤,如被物傷狀。重者白睛亦黤,輕者或成癍點。然不痛不癢,無淚眵眊燥羞澀之證,是曰: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aam中华典藏网

此病初起之時,大抵與傷風證相似,一二日則顯此病也,川芎行經散主之,消凝大丸子主之。睛痛者,更以當歸養榮湯主之。如此則凝散滯行,邪消病除,血復如故。寧有不愈也耶。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血因邪滯病何如,黤色環睛痛癢無。且鮮淚眵惟色黯,黯如被毆重輕珠。aam中华典藏网

但成癍點為輕症,重則白睛黤必俱。散用(川芎)行經治甚妙,消凝丸子亦非迂。aam中华典藏网

或兼睛痛宜誰治,當歸養榮湯藥符。用此行邪兼散滯,何憂血阻病難除。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川芎行經散 治目中青黯,如物傷,重者白睛如血貫。aam中华典藏网

桔梗(五錢) 茯苓(七錢) 羌活 蔓荊子 白芷 防風 荊芥 薄荷 獨活(各四錢) 柴胡 川芎 炙草 當歸 枳殼(各六錢) 紅花(二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食遠大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消凝大丸子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川芎 歸尾 桔梗 炙草 連翹 家菊花(各七錢) 防風 荊芥 羌活 薄荷 藁本(各五錢) 滑石 石膏 梔子 白朮 黃芩(各一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劑一兩分八丸,每服一二丸。aam中华典藏网

當歸養營湯 見七情。aam中华典藏网

明氣為怒傷散而不聚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氣陽物,類天之雲霧,性本動,聚,其體也。聚為陰,是陽中之陰,乃離中有水之象。陽外陰內,故聚也。純陽,故不聚也。不聚則散,散則經絡不收。aam中华典藏网

經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七情內傷,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氣亦病焉。《陰陽應象大論》曰:「足厥陰肝主目。在志為怒」,怒甚傷肝。傷脾胃則氣不聚,傷肝則神水散,何則?神水亦氣聚也。aam中华典藏网

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遂為廢疾。蓋其神水漸散而又散,終而盡散故也。初漸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鎮墜藥也;石斛夜光丸主之,補益藥也;益陰腎氣丸主之,壯水藥也。有熱者,滋陰地黃丸主之。此病最難治,餌服上藥,必要積以歲月,必要無飢飽勞役,必要驅七情五賊,必要德性純粹。庶幾易效,不然必廢,廢則終不復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復治。aam中华典藏网

一證因為暴怒,神水隨散,水遂無收,都無初漸之次,此一得永不復治之證也。又一證為物所擊,神水散,如暴怒之證,亦復不治,俗名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為審,概曰目昏無傷。始不經意,目病已成,世醫亦不識,直曰熱之所致,竟以涼藥投治之,殊不知涼藥又傷胃,況不知涼為秋為金,肝為春為木,涼藥又傷肝,往往致廢。然後已病病者,猶不以藥為非,而委之曰命也。醫者猶不自悟其藥,而贅之曰病拙。籲!二者若此,罪將誰歸。予屢見也,故兼陳涼藥之誤。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氣象由來養目原,怒甚傷肝病相沿。初如外症如行霧,空中漸見黑花懸。aam中华典藏网

繼則睹物成二體,久則光散病堪憐,初起宜投鎮墜藥,方用千金磁朱丸。aam中华典藏网

壯水益陰腎氣好,補益石斛夜光(丸)圓。有熱滋陰地黃進,此病原來不易痊。aam中华典藏网

宜慎起居節飲食,寒涼禁用是真詮。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千金磁丸 治神水漸散,昏霧,視有黑花,睹物成二,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者。aam中华典藏网

磁石(吸針者佳,二兩) 辰砂(一兩) 神麯(末,二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磁石火煅,醋淬七次,與辰砂、神麯共研極細,更以神麯末一兩,水和作餅,煮浮為度,併入前藥末,蜜丸,空心鹽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石斛夜光丸 治內障初起,視空中有黑花,神水變淡綠色,次變淡白色,久則變純白色,及有眵淚眊燥。aam中华典藏网

天門冬(去心) 麥冬(去心) 人參 茯苓 熟地 生地(各一兩) 牛膝(酒浸) 杏仁(去皮尖) 枸杞中(七錢半) 草決明(八錢) 川芎 石斛 犀角 白蒺藜 羚羊角 枳殼 五味 青葙子 甘草 防風 肉蓯蓉 黃連(各五錢) 菊花 山藥 菟絲子(酒煮,各七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送下。aam中华典藏网

益陰腎氣丸 見總論。aam中华典藏网

明血氣不分混而遂結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輕清圓健者為天,故首象天;重濁方厚者為地,故足象地;飄騰往來者為云,故氣象云;過流循環者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騰水流,各宜其性,故萬物生而無窮;陽平陰秘,氣行血隨,各得其調,故百骸理而有餘。反此,則天地不降升,雲水不騰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則陰陽不平秘,氣血不行隨,各不得其調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aam中华典藏网

《難經》曰:「血為榮,氣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此血氣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雲騰水流之不相雜也。大抵血氣如此,不欲相混,混則為阻,阻則成結,結則無所去還,故隱起於皮膚之中,遂為疣病。然各隨經絡而見,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陰心脈、足厥陰肝脈血氣混結而成也。初起時,但如豆許,血氣衰者,遂止不長,亦有久止而復長者。盛者則漸長,長而不已,如杯如盞,如碗如斗,皆自豆許致也。aam中华典藏网

凡治在初,須擇人神不犯之日。大要令病者食飽不飢,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氣血得行,然後以左手持銅柱,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轉,轉則疣肉已突。按以左手大指按之,勿令得動移。復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處。更以兩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則所出者,如豆許小黃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斷,宜更以眉刀尖斷之。以井水再洗,洗後則無恙。要在手疾為巧,事畢須投以防風散結湯,數服即愈。此病非手法則不能去。何則?為血氣初混時,藥自可及,病者則不知其為血氣混也。既結,則藥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畢,必又以升發之藥散之。藥手皆至,庶幾可矣。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氣血不分最可憂,混結日久必生疣。疣生眼睫緣何屬,須向心肝脈內求。aam中华典藏网

疣初起日雖如豆,日久如杯漸不侔。日擇人神均不犯,令伊飽食力心愁。aam中华典藏网

先用冷水宜多洗,洗冷如冰血淹留。翻轉眼皮令疣突,刀破疣頭用拇揉。aam中华典藏网

揉出黃脂如豆許,湯投散結病旋瘳。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防風散結湯 治目上下睫隱起肉疣,用手法除病後服之。aam中华典藏网

防風 羌活 歸尾 白芍(各六分) 紅花 蘇木 蒼朮 白茯苓 獨活 前胡 黃芩(各五分) 甘草 防己(各四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明熱積必潰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然邪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但邪深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伏,故日漸月聚,勢不得不為積也。積已久,久積必潰,潰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久則必潰。潰猶敗也。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眊燥,視物微昏。內眥穴開竅如針,目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眥屬膀胱,此蓋二經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葉瀉經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減大黃為用,惟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害矣。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經熱由來病易醫,積久必潰已多危。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眊燥視昏微。aam中华典藏网

內眥開竅如針樣,按之沁沁膿出隨。兩目俱病或一目,肝與膀胱積熱遺。aam中华典藏网

此症又名漏睛眼,竹葉石膏湯主之。大便不硬大黃減,蜜劑解毒(丸)效可期。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竹葉瀉經湯 治隱澀眊燥,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膿浸出。aam中华典藏网

柴胡 梔仁(炒) 羌活 升麻 炙草 黃連(各五分) 茯苓 澤瀉 赤芍 草決明 車前子(各四兩) 大黃(八分) 竹葉(十片) 黃芩(六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食後溫服。aam中华典藏网

蜜劑解毒丸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梔子仁(炒,十兩) 杏仁(去皮尖,二兩) 大黃(五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茶湯下。aam中华典藏网

明陽衰不能抗陰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或問曰:人有晝視通明,夜視罔見。雖有火光月色,終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陽衰不能抗陰之病,諺所謂雀目者也。aam中华典藏网

問曰:何以知之?答曰:黃帝《生氣通天論》曰:「自古氣之通天者,為生之本,天地之間,六合九州之內,其氣無不共貫,人身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又曰:「陰陽之氣在人,平旦陽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陽氣已虛,氣門乃閉。」又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虛,九竅不通。」故知也。aam中华典藏网

問曰:氣何以辨其陽耶?答曰:凡人之氣,應之四時者,春夏為陽也;應之一日者,平旦至昏為陽也;應之五臟六腑者,六腑為陽也。問曰:陽何為而不能抗陰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為主。《靈蘭秘典》曰:「脾胃者,倉廩之官。」在五行為土,土生萬物,故為陽氣之原。其性好生惡殺,遇春夏則生長,遇秋冬則斂藏。或有憂思恐怒,勞役飢飽之類,過而不節,皆能傷動脾胃。脾胃受傷,則陽氣下陷。陽氣下陷,則於五臟六腑之中,陽氣皆衰。陽氣既衰,則五臟六腑之中,陰氣獨勝。陰氣既勝,故陽不能抗也。aam中华典藏网

問曰:何故夜視罔見。答曰:目為肝,肝為足厥陰也。神水為腎,腎為足少陰也。肝為木,腎為水,水生木,蓋亦相生而成也。況怒傷肝,恐傷腎,肝腎受傷,亦不能生也。晝為陽,天之陽也。晝為陽,人亦應之也。雖受憂思恐怒、勞役飢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之陽盛陰衰之時,我之陽氣雖衰,不得不應之而升也,故猶能晝視通明。夜為陰,天之陰也。夜為陰,人亦應之也。既受憂思恐怒勞役飢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陰盛陽衰之時,我之陽氣既衰,不得不應之而伏也,故夜視罔所見也。aam中华典藏网

問曰:何以為治。答曰:鎮陰升陽之藥,決明夜靈散主之。問曰:病見富貴乎?貧賊者乎?答曰:憂思恐怒,勞役飢飽,貧賤者固多,富貴者亦不能無之也。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病自陽衰難抗陰,晝則明兮夜則昏。諺謂雀盲陽氣弱,五臟虛兮氣不通。aam中华典藏网

憂思恐懼兼勞役,飢飽失時脾胃侵。夜則陰盛陽虛候,人氣隨天與屈伸。aam中华典藏网

藥用決明夜靈散,鎮陰升陽是定評。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決明夜靈散 治目至夜則昏。aam中华典藏网

夜明砂(另研,二錢) 石決明(醋煅研,二錢)aam中华典藏网

羯羊肝(一兩,生用公豬肝亦可)aam中华典藏网

上以竹刀將肝切開,以二藥末鋪中間,仍合之,用麻扎定,淘米泔水一大碗,將肝藥入砂罐內煮好,臨臥連肝藥汁服。aam中华典藏网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論aam中华典藏网

五臟無偏勝,虛陽無補法。六腑有調候,弱陰有強理。心肝脾肺腎,各有所滋生。一臟或有餘,四臟俱不足,此五臟無偏勝也。或浮或為散,是曰陽無根。益之欲令實,翻致不能禁,此虛陽無補法也。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調候也。衰弱不能濟,遂使陽無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術盛,此弱陰有強理也。aam中华典藏网

《解精微論》曰:「心者五臟之專精,目者其竅也。」又為肝之竅。腎主骨,骨之精為神水。故肝木不平,內挾心火,為勢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傷,上為內障,此五臟病也。勞役過多,心不行事,相火代之。《五臟生成論》曰:「諸脈皆屬於目。」相火者,心包絡也,主百脈,上榮於目。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內障,此虛陽病也。膀胱小腸三焦膽脈,俱循於目。其精氣亦皆上注,而為目之精。精之窠為眼,四腑一衰,則精氣盡敗,邪火乘之,上為內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於陰,白眼赤脈,皆法於陽。陰齊陽侔,故能為視。陰微不立,陽盛即淫。《陰陽應象大論》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上為內障,此弱陰病也。aam中华典藏网

其病初起時,視覺微昏,常見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綠色,次則視岐,睹一為二,神水淡白色,可為沖和養胃湯主之,益氣聰明湯主之,千金磁朱丸主之,石斛夜光丸主之。有熱者,瀉熱黃連湯主之。久則不睹,神水純白色,永為廢疾也。aam中华典藏网

然廢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氣血不得流行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轉動。次用右手持鼠尾針,去黑睛如米許,針之令入。白睛甚厚,欲入甚難,必要手准力完,重針則破。然後斜回針首,以針刀刮之,障落則明。有落而復起者,起則重刮,刮之有至再三者,皆為洗不冷,氣血不凝故也。障落之後,以棉裹黑豆數粒,令如杏核樣,使病目垂閉,覆眼皮上,用軟帛纏之。睛珠不得動移為度。如是五七日,才許開視,視勿勞也。亦須服上藥,庶幾無失。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aam中华典藏网

五臟之病,虛陽之病,六腑之病,弱陰之病,四者皆為陰弱不能配陽之故。噫!學者慎之!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陰陽偏勝定為殃,臟腑陰陽審必詳。初起微昏眼花黑,神水淡綠已堪傷。aam中华典藏网

次則視岐(神)水淡白,宜用沖和養胃湯。益智聰明(湯)或(十全)磁石(丸),石斛夜光丸亦良。aam中华典藏网

更有瀉熱黃連(湯)進,久則純白恐成盲。至此惟宜用針法,針後還宜藥餌安。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沖和養胃湯 治成內症,兼治內障初起,視昏及空中有黑花,神水變色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茯苓(四分) 柴胡(七分) 人參 炙草 當歸(酒製) 白朮(土炒) 升麻 葛根(各一錢) 白芍(六分) 羌活(錢二分) 黃耆(蜜制,錢半) 防風(五錢) 五味(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數沸,加生薑一片,黃連、黃芩二錢,再煎,食後稍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東垣瀉熱黃連湯 治眼暴發赤腫疼痛。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俱酒製) 膽草 生地(各錢半) 升麻 柴胡(各五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午時食前服。aam中华典藏网

益氣聰明湯 治同上,並治耳聾耳鳴。aam中华典藏网

蔓荊子(錢半) 黃耆 人參(五分) 黃柏(酒炒) 芍藥(各一錢) 炙草(四分) 升麻 葛根aam中华典藏网

上合劑水煎,臨睡熱服,五更再服。aam中华典藏网

明心火乘金水衰反制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天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悲思憂恐驚也。七情內召,六邪外從,從而不休,隨召見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原也。aam中华典藏网

世病目赤為火,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審其赤分數等,各治不同。有白睛純赤如火,熱氣炙人者,乃淫熱反克之病也,治如淫熱反克之病。有白睛赤而腫脹,外睫虛浮者,乃風熱不制之病也,治如風熱不治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細脈深紅,縱橫錯貫者,乃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也,治如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有白睛不腫不脹,忽如血貫者,乃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白黑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者,此邪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目病已久,抑鬱不舒,或因目病誤服寒涼藥過多,或因目病時內多房勞,皆能內傷元氣。元氣一虛,心火亢盛,故火能剋金。aam中华典藏网

金乃手太陰肺,白睛屬肺,水乃足少陰腎,黑睛屬腎。水本剋火,水衰不能克,反受火制,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亦或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赤帶抱輪而紅也。口乾舌苦燥,眵多羞澀,稍有熱者,還陰救苦湯、黃連羊肝丸、菊花決明散主之。無口乾舌燥,眵多羞澀者,助陽活血湯、神驗錦鳩丸主之、萬應蟬花散主之。有熱無熱,俱服千金磁朱丸,鎮墜心火,滋益腎水,榮養元氣,自然獲愈也。aam中华典藏网

噫!天之六邪,未必能害人也,惟人以七情召而致之也。七情弗召,六邪安從,反此者欲其無病,奚可得哉。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水為火制病胡來,七情內召六邪栽。赤分數等治法變,白睛如火熱為媒。aam中华典藏网

倘逢腫脹白睛赤,外睫虛浮成禍胎。細脈深紅(白)睛淡赤,縱模錯貫病勢危。aam中华典藏网

(白)睛不腫脹如血貫,治法均同可類推。白睛帶青黑睛白,如火如帶赤環圍。aam中华典藏网

抱輪紅症原如此,水為火制勿須猜。或因目病抑鬱久,或受寒涼藥餌摧。aam中华典藏网

或因病候房勞損,視物不明如霧埋。口乾舌苦兼羞澀,醫師從此法門開。aam中华典藏网

病症若逢稍有熱,還陰救苦(湯)勿徘徊。黃連羊肝丸亦善,川芎決明散同儕。aam中华典藏网

若無(口)干(舌)燥羞澀症,助陽活血湯可培,神驗錦鳩丸最妙,萬應蟬花散可裁。aam中华典藏网

不拘有熱與無熱,千金磁硃(丸)可挽回。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還陰救苦湯 治目久病,白睛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以及口乾舌苦,眵多羞澀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升麻 蒼朮 甘草梢(炙) 桔梗 柴胡 防風 羌活(各五分) 藁本(四分) 川芎(一錢) 歸尾(七分) 黃連 黃芩 黃柏 生地 知母 連翹(各六分) 紅花(一分) 膽草(三分) 細辛(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食遠服,每服三錢。aam中华典藏网

神驗錦鳩丸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錦斑鳩一隻(跌死,去皮毛、腸、嘴、爪、連骨炙乾) 茯苓(四兩) 羯羊肝(一具,竹刀薄批、炙焦) 肉桂(二兩) 蔓荊子(二升,淘淨、絹袋盛甑一伏時,曬乾) 牡蠣(洗、煅粉) 甘菊花(各五錢) 瞿麥 蕤仁(去皮尖) 草決明 羌活(各三兩) 細辛 防風 黃連 白蒺藜(炒去尖,各五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蜜丸,溫湯下,每服二十丸。aam中华典藏网

萬應蟬花散 治大人小兒,遠近風眼、氣眼、昏眼、翳膜,或久患頭風、牽搐兩目,眼眶赤爛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石決明(東流水煮一伏時,研極細,一兩五錢) 蒼朮(泔制,四兩) 蛇蛻(炙,三錢) 芍藥(三錢) 蟬蛻(去土,五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濃米泔調下,熱清茶亦可。aam中华典藏网

黃連羊肝丸、助陽活血湯 見總論。aam中华典藏网

千金磁朱丸 見氣為怒傷。aam中华典藏网

明內急外弛之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緊縮不解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陽,寬縱屬陰。不解不收,皆為病也。aam中华典藏网

手太陰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手太陽小腸為丙。丙丁為火,故為表裡,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內者,亦其屬也。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循上睫之內,火其子也,故與心合,心肝小腸三經受邪,則陽火內盛,故上下睫之內,緊縮而不解也。肺金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內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則深赤生翳,此翳者,睛受損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沁爛,或痛或癢,生眵流淚等症俱見。有用藥夾施於上睫之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於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原病也。aam中华典藏网

治法當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刺撥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針鋒,後以黃耆防風飲子,無比蔓荊子湯,決明益陰丸,菊花決明散主之,搐鼻碧雲散亦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為和。藥夾之治,忌勿施也。徒為苦耳,智者宜審此!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內急外弛症堪憐,陰陽不和禍故延。陽則緊縮陰寬縱,睫毛倒刺若針砭。aam中华典藏网

刺里損睛生翳障,目病皆具可伸言。羞明畏日症俱見,夾施上睫藥難痊。aam中华典藏网

宜攀內瞼使向外,速以三稜(針)刺血鮮。針鋒迎以左大指(甲),黃耆防風飲(子)最便。aam中华典藏网

決明益陰(丸),(無比)蔓荊子(湯),菊花決明散並妍。搐鼻碧雲散兼用,仰望醫師各慎施。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黃耆防風飲子 治目倒睫拳毛,損睛生翳,及上下眥赤爛羞澀,眵淚稠黏。aam中华典藏网

蔓荊子 黃芩(各錢半) 黃耆(蜜炙) 防風(各八分) 細辛(二分) 炙草(五分) 葛根(一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大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無比蔓荊子湯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黃耆(一錢二分) 川連(七分) 人參 甘草(各一錢) 柴胡(七分) 蔓荊子 當歸 葛根 防風(各五分) 細辛葉(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溫服。aam中华典藏网

決明益陰丸 見七情。aam中华典藏网

菊花決明散 見心火。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 見淫熱。aam中华典藏网

明奇經客邪之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人之有五臟,猶天地之有五嶽也;六腑者,猶天地之有四瀆也;奇經者,猶四瀆之外,別有江河也。奇經客邪,非十二經之治也。十二經之外,別有治奇經之法也。aam中华典藏网

《繆刺論》曰:「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啟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脈起於足,上行至頭而屬目內眥。故病令人目痛從內眥始也。」《針經》曰:「陰蹺脈入鼽,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故陽蹺受邪者,內眥即赤。生脈如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此陽蹺為病之次第也。或兼銳眥而病者,以其合於太陽故也。銳眥者,手太陽小腸之脈也。銳眥之病,必輕於內眥者,蓋枝蔓所傳者少,而正受之者必多也。俗呼為攀睛,即其病也。還陰救苦湯主之,撥雲退翳丸,梔子勝奇散,萬應蟬花散,磨障靈光膏,消翳復明膏,朴硝黃連爐甘石泡散主之。aam中华典藏网

病多藥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針內障眼法,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動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復以冷水洗淨,仍將前藥餌之,此治奇經客邪之法也。故並置其經絡病始。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客邪何事在奇經,邪客陽蹺脈可憑。目病因從內眥始,陽蹺為病次第分。aam中华典藏网

合於太陽銳眥病,欲呼攀睛病勢成。還陰救苦湯堪治,撥雲退翳丸亦同。aam中华典藏网

梔子勝奇散可用,萬應蟬花(散)磨障靈(光膏)。朴硝黃連爐甘石(論散),消翳復明膏亦工。aam中华典藏网

倘逢前藥難祈效,內障針法細心尋。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撥雲退翳丸 治陽蹺受邪,內眥即生赤脈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aam中华典藏网

白蒺藜 當歸 川芎(各兩半) 川椒(七錢) 甘菊花 地骨皮 荊芥(各八錢) 木賊 密蒙花 蔓荊子(各一兩) 蛇蛻(炙) 甘草(各三錢) 天花粉(六錢) 桃仁 蟬蛻(去頭足) 黃連 薄荷(各五錢)aam中华典藏网

梔子勝奇散 治赤脈縷睛,風熱痛癢,胬肉攀睛,眵多淚澀羞明。aam中华典藏网

白蒺藜(炒) 蟬蛻 穀精草 木賊草 黃芩 草決明 菊花 梔子 川芎 荊芥穗 羌活 密蒙花 防風 荊芥子(各五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熱茶清調下。aam中华典藏网

磨障靈光膏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爐甘石(另以黃連一兩煎水,燒爐甘石通紅,淬七次,六兩) 黃丹(水飛,三兩) 白丁香(取末) 海螵蛸(取末) 硇砂(另研) 輕粉(各一兩) 黃連(銼散、晝便浸一宿,曬為末) 麝香(另研) 乳香(各五錢) 歸身(研末,二錢) 龍腦(少許)aam中华典藏网

上先用白蜜十兩,或銀器或砂鍋,熬五、六沸,以紙搭出臘面,除黃丹外下余藥,用柳枝攪勻,次下黃丹再攪,慢火徐徐攪至紫色,又將麝香、乳香、輕粉、硇砂和勻,入上藥內,以上黏手為度,急為丸皂角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化,旋入龍腦少許,時時點翳上。aam中华典藏网

消翳復明膏 治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海螵蛸(取末,二錢) 黃丹(水飛,四兩) 訶子(去核取末,八個) 白蜜(一斤) 青鹽(另研,一兩)aam中华典藏网

上先將白蜜熬數沸,用紙搭去臘面,下黃丹,將棍攪勻,旋下余藥將至紫色取出。又aam中华典藏网

龍膽草 木賊草(各一兩) 黃連(十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五個) 蕤仁(去殼皮,一錢)aam中华典藏网

此數味共入磁器內,以水一斗浸之,春秋五日,夏三冬十,入鍋內文武火熬至小半升,濾去渣,並前煎藥成膏,攪成紫色,入龍腦一錢,每用少許點上藥,乾淨水化用。aam中华典藏网

還陰救苦湯 見心火。aam中华典藏网

萬應蟬花散 見陰弱。aam中华典藏网

明為物所傷之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養之固者,則八風無以窺其隙;本之密者,則五臟何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地,召之者人也。雖生弗召,莫能害也。為害不已,召之甚也。aam中华典藏网

《生氣通天論》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陰陽應象大論》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為害者,安從其來也。今為物之所傷,則皮毛肉腠之間,為隙必甚。所傷之際,豈無七情內移,而為衛氣衰憊之原。二者俱召,風安不從,故傷於目之上下左右者,則目之上下左右俱病,當總以除風益損湯主之。aam中华典藏网

傷於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者,病自抵過而上,傷於耳中者,病自銳眥而出,以其足太陽有隙也,加蒼朮,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耳後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之穴斜下,傷於頰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少陽有隙也,加枳殼,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頭角耳前後及目銳眥後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味子,除風益損湯主之。諸有熱者,更當加黃芩,兼服加減地黃丸。傷甚者,須從權倍加大黃,瀉其敗血。aam中华典藏网

《六節藏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此蓋滋血養血之藥也,此治其本也。又有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復治。故並識之於此。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人生慎勿惹風傷,不固皮毛決召殃。傷目周圍何藥治,除風益損是良湯。aam中华典藏网

病生目系傷眉骨,加入黃連性取涼。額角受傷加甚藥,柴胡加入可煎嘗。aam中华典藏网

額交巔上傷連腦,病自內眥貴入蒼(術)。耳後耳前與額損,惟加枳殼自安康。aam中华典藏网

(目)銳眥頭角耳前後,數處傷加(龍)膽草良。額角及巔傷發病,惟加五味子相當。aam中华典藏网

諸藥有熱加(黃)芩妙,兼服無如丸(加減)地黃(丸)。傷甚均宜從權治,大黃倍入記無忘。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除風益損湯 治目為物傷者。aam中华典藏网

當歸 白芍 熟地 川芎(各一兩) 藁本 前胡 防風(各七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大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加減地黃丸 見七情。aam中华典藏网

明傷寒愈後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傷寒病愈後,或有目復大病者,以其清陽之氣不升,而餘邪上走空竅也。其病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腦骨痛。宜作群墜升發之劑餌之,數服斯愈。aam中华典藏网

《傷寒論》曰:「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其傷於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又《生氣通天論》曰:「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五臟六腑一病,則濁陰之氣不得下,清陽之氣不得上。今傷寒時,病雖愈,濁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濁陰清陽之氣未復,故餘邪尚熾不休,故其走上而為目之害也。aam中华典藏网

是以一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陽;二日而愈者,餘邪在陽明;三日而愈者,餘邪在少陽;四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陰;五日而愈者,餘邪在少陰;六日而愈者,餘邪在厥陰;七日而復,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所害也。當為助清陽上出則治。人參補胃湯主之,羌活勝風湯主之,加減地黃丸主之,㗜鼻碧雲散亦宜用也。忌大黃、芒硝苦寒通利之劑,用之,必不治。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傷寒愈後病胡生,多是餘邪尚未平。頭腦骨疼兼隱澀,生翳赤障且羞明。aam中华典藏网

治宜群墜升發劑,及早除邪以復清。降濁升清須甚藥,人參補胃(湯)是奇兵。aam中华典藏网

羌活(勝風湯)碧雲(散)俱妙藥,加減地黃(丸)治亦精。惟禁苦寒與通利,(芒)硝(大)黃誤服恐皆盲。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人參補胃湯 治傷寒愈後餘邪不散,上走空竅,隱澀赤脹,生翳羞明等症。aam中华典藏网

羌活 獨活(各六分) 白芍 生地 澤瀉(各三分) 人參 白茯苓 炙草 白朮 黃耆 熟地(酒洗) 歸身(各四分) 柴胡 防風(各五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熱服。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 見淫熱。aam中华典藏网

羌活勝風湯 見風熱。aam中华典藏网

加減地黃丸 見七情。aam中华典藏网

明強陽搏實陰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強者,盛而有力也;實者,堅而內充也。故有力者,強而欲搏,內充者,實而自收。是以陰陽無兩強,亦無兩實。惟強與實,以偏則病,內搏於身上,見於虛竅也。aam中华典藏网

足少陰腎為水,腎之精上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漸小而又小,積漸之至,瞳人竟如菜子許。又有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覺眊燥羞澀耳。是皆陽氣強盛而搏陰,陰氣堅實而有御。雖受所搏,終止於邊鄙皮膚也,內無所傷動。治法當抑陽緩陰則愈,以其強耶,故可抑。以其實耶,惟可緩,而弗宜助,助之則反勝,抑陽酒連散主之。大抵強者則不易入,故以酒為之導引,欲其氣味投合,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還陰救苦湯主之,療相火藥也,亦宜用搐鼻碧雲散。然此病世亦罕見,醫者要當識之。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病有陽強搏實陰,火強搏水病斯成。瞳仁微小如菜子,亦或(神水)外圍蝕類蟲。aam中华典藏网

微覺眊燥與羞澀,皆能睹物不昏蒙。此蓋內無所傷動,益陽緩陰效最神。aam中华典藏网

治法入陽酒連散,還陰救火湯最工。亦用搐鼻碧雲散,醫師臨症貴分明。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抑陽酒連散 治瞳神緊小,漸如菜子大許,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睹物不昏,微有眊燥羞澀。aam中华典藏网

獨活 生地(各四錢) 黃柏 防己 知母(各三錢) 蔓荊子 黃芩(酒製) 寒水石 黃連(酒製,各五錢)aam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大熱服,每服三錢。aam中华典藏网

還陰救苦湯 見心火。aam中华典藏网

搐鼻碧雲散 見淫熱。aam中华典藏网

明亡血過多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六節藏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氣厥論》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傳為衄衊瞑目。」《繆刺論》曰:「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由此推之,目之為血所養者明矣。aam中华典藏网

手少陰心生血,血榮於目,足厥陰肝,開竅於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亡之過多者,皆能病焉。其為病睛珠痛,珠痛不能視,羞明隱澀,眼睫無力,眉骨太陽因為痠疼,當以芎歸補血湯主之,當歸養榮湯主之,除風益損湯主之,滋陰地黃丸方之。諸有熱者,加黃芩;婦人產後者,加阿膠;脾胃不佳,噁心不進食者,加生薑。復其血,使所養則愈,然要忌咸物。《宣明五氣篇》曰:「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是忌。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目需血養是真詮,亡血過多病必纏。羞明隱澀睛俱痛,太陽眉骨痛相連。aam中华典藏网

眼睫無力不能視,芎歸補血湯最妍。當歸養榮(湯)除風益(損湯),或用滋陰地黃丸。aam中华典藏网

有熱則加黃芩好,婦人產後阿膠添。噁心少食脾胃弱,生薑復血加最便。aam中华典藏网

宜禁咸物血能養,自爾光明病能痊。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芎歸補血湯 治男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亡血過多,致睛珠痛,羞明酸澀,眼睫無力,眉骨太陽俱痛。aam中华典藏网

生地 天門冬(各四分) 川芎 牛膝 白芍 炙草 白朮 防風(各五分) 熟地 歸身(各六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溫服,噁心不進食,加生薑煎服。aam中华典藏网

滋陰地黃丸 見總論。aam中华典藏网

當歸養榮湯 見七情。aam中华典藏网

除風益損湯 見為物所傷。aam中华典藏网

明癍疹餘毒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東垣李明之曰:諸癍疹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之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而動作生焉。飢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質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胞之處。命宗所謂玄牝玄關者也。aam中华典藏网

此血僻伏而不時發,或因乳食內傷,或因濕熱下溜,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所僻伏者,及為所發,初則膀胱壬水夾背逆流而克小腸丙火,故頸項以上先見也。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以上次見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以下後見也。至次則五臟六腑皆病也。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二十一日而愈者,七為火數故也。愈後或有疽病瘡者,是皆餘毒尚在。aam中华典藏网

今其病目亦然,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癍湯主之。此藥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癍者之藥也。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四時加減。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癍疹餘毒病胡成,風熱不制略相同。醫師治法宜精核,羚羊角散是定程。aam中华典藏网

便不硬者減硝黃,消毒化癍湯亦工。此方並可治癍毒,四時加減任調停。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散 治小兒癍痘後餘毒不解,上攻目生翳,羞明、眵淚、多紅赤腫閉。aam中华典藏网

草決明 芒硝 升麻 防風 車前子 黃芩 黃耆 大黃 羚羊角aam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水煎溫服。aam中华典藏网

消毒化癍湯 治小兒癍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痛者,餘症同上。aam中华典藏网

柴胡 藁本 生地黃 連翹 細辛 黃柏(酒製) 黃連 當歸 甘草(各四分) 花粉 吳茱萸 白朮 蘇木 陳皮 乾葛(各二分) 麻黃 防風 升麻 羌活(各五分) 黃芩(酒製) 蒼朮(泔水制) 川芎(各三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溫服。aam中华典藏网

明深疳為害病治論aam中华典藏网

衛氣少而寒氣乘之也,元氣微而飲食傷之也。外乘內傷,釀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純陽耶,故深冬不為裳。父母以其惡風耶,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數飢耶,故乳後強食之。父母以其或渴耶,故乳後更飲之。有愚憨而為父母者,又不審其寒暑飲食,故寒而不為暖,暑而不能涼,飲而不至渴,食而不及飢。而小兒幽玄銜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內傷,因循積漸,釀而成疳也。渴而易飢,能食而瘦,腹脹下利,作嘶嘶聲,日遠不治,遂生目病。aam中华典藏网

其病生翳,睫閉不能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竟枯兩目。何則?為陽氣下走也,為陰氣反上也。治法當如《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行四肢,濁陰歸六腑」。各還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當以升陽降陰之劑,茯苓瀉濕湯主之,升麻龍膽草飲子主之。此藥非獨於目,並治以上數症。然勿緩,緩則危也,為父母者其慎諸!aam中华典藏网

證治歌aam中华典藏网

深疳為害是何因,外乘內傷病厥躬。寒熱飢飽均多過,釀而成疳禍匪輕。aam中华典藏网

渴而易飢食且瘦,腹脹不利嘶嘶聲。日遠不治生目病,睫閉難開翳已生。aam中华典藏网

眵淚如糊致膿出,竟枯兩目不能明。陽氣不走陰反上,升陽降陰古法程。aam中华典藏网

藥用升麻龍膽草(飲子),茯苓瀉濕(湯)本同功。以上數症皆能治,緩則難痊莫輕心。aam中华典藏网

aam中华典藏网

茯苓瀉濕湯 治小兒易飢渴,腹脹,目痛生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流膿。aam中华典藏网

柴胡(四分) 白朮 炙草 蔓荊子 人參 枳殼(麵炒) 茯苓 薄荷(各二分) 前胡 蒼朮 獨活(各三分) 川芎 防風 羌活(各三分半) 澤瀉(半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溫服。aam中华典藏网

升麻龍膽草飲子(又名消翳散) 治小兒疳眼,流膿、生翳,及眼中諸痰之症。aam中华典藏网

羌活 黃芩(炒) 膽草 青蛤粉(各五分) 蛇蛻 炙草 穀精草 鬱金(各三分) 麻黃 升麻(各二分)aam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熱茶濃調下。aam中华典藏网

墜明丸(即墜血明目飲)aam中华典藏网

細辛 人參(各一錢) 赤芍藥 五味子(十粒) 川芎(酒洗炒) 牛膝(酒洗炒) 山藥 石決明(醋煅) 生地黃 歸尾 知母(鹽水炒) 白蒺藜(研去刺) 防風(各八錢)aam中华典藏网

水煎溫服。aam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