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考原
作者:萧汉中
元萧汉中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其中虽未攻驳《序卦传》,亦不用《序卦传》之说。书中大旨,以邵雍所传《六十四卦圆图》之《乾》、《坤》、《坎》、《离》居四正方,为上经之主卦;《兑》、《艮》、《巽》、《震》居四隅方,为下经之主卦。又按图列说,申明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多寡分合之不可改易;以及《乾》、《坤》之后受以《屯》、《蒙》,《屯》、《蒙》之后受以《需》、《讼》,先后次序之不可紊乱。卷后论三十六宫阴阳消长之机,以互明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汉中书不甚著,明初朱升作《周易旁注》,始采录其文,附于末卷。升自记称‘谨节缩为上下经二图于右,而录其原文于下,以广其传’。则是书经升编辑,不尽汉中之旧。今升书残缺,而汉中书反附以得存,此本即从升书中录出别行者。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卷,盖以一篇为一卷,实无别本也。其说虽出于邵氏,而推阐卦序,颇具精理。盖犹依经立义,视黑白奇偶蔓衍而不可极者,固有殊焉。”按,《豫章丛书》刊入此书,末附民国间魏元旷所撰《读易考原校勘记》一卷,可资参考。
萧汉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水品全秩
明代茶书,2卷,存。明代徐献忠撰。徐献忠(1483~1559),字伯臣,号长谷,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奉化令,有政声。后弃官寓居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与何良俊、董宜阳、张之象俱以文章气节名,时称四贤。及卒,门人私谥贞宪先生。有《吴兴掌故集》、《唐诗品》、《乐府原》、《金石文》、《六朝声偶》、《长谷集》等。事具《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九《徐先生墓志铭》、《明史》卷二八七等。此书前有田艺蘅序,署嘉靖甲寅(三十三年,1554),当撰于此前不久,约略与《煮泉小品》同时。书后有蒋灼跋。此书约6000字,上卷分源、清、流、甘、寒、品、杂说7目,下卷仿《煎茶水记》对东南40余处之水一一品鉴,作出评价。田艺蘅以为堪称明代泉史。此书有《茶书全集》、《夷门广牍》等本行世,《续说郛》(卷三七)为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著录于《子部·谱录类》存目,《提要》称:目仅34水(按:应作36),书中多5水,对陆羽时有批评。又云:“然时有自相矛盾者……恐亦一时兴到之言,不必尽为典要也。”
百菊集谱
六卷、菊史补遗 一卷。宋史铸撰。史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百菊集谱》于淳祐壬寅(1242)年间写成五卷,淳祐丙午(1246)年间,得赤城胡融《图形菊谱》二卷,续为第五卷,移原书第五卷为第六卷。是书前有序言一篇,主要叙述菊花为人所贵,名人佳士数家为之作谱,作者也爱菊成癖,广为搜集诸家之谱及自己所识,编成是书。首列诸菊品目一百三十一种,附注者三十二种。又有一花五名、一花四名者二种,冠于正文之前,不入卷。卷一,为鄞江周师厚、彭城刘蒙、吴门老圃史正志、石湖范成大四家所撰之谱。卷二,为吴人沈竞与作者自己所撰之谱。卷三,为种艺、故事、杂说、方术辨疑、古今诗话。主要记叙菊花的种植、有关菊花的故事、菊花的药用及功能、关于菊花的诗歌和故事等等。卷四,为文章诗赋。主要记载历代名人咏菊的诗、赋、词。卷五,记载胡融 《菊谱》及栽植事实,附以张栻赋及杜甫诗话一条。卷六,为作者咏菊诗及集句诗。其中作者诗六十一首,集句诗,引唐代二十二位诗人、宋代七十位诗人的诗句所组成。《菊史补遗》,主要补续杂采的诗文。因书不成于一时,编次也无体例,但搜集广博详尽。现存明汪氏刊本、钞本、《四库全书》本。
典论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杨七公公过年
稻草堆了一满船,大人、小孩子,简直没有地方可以站脚。
杨七公公从舱尾伸出了一颗头来,雪白的胡须、头发;失掉了光芒的,陷进去了的眼珠子;瘪了的嘴唇衬着朝天的下颚。要偶然不经心地看去,却很象一个倒竖在秧田里,拿来吓小雀子的粉白假人头。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属,气节自许,每与==相持。而高、顾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附之,此东林党祸所自始也。
行营杂录
太祖初受周幼主命北讨,至陈桥为三军推戴,时太后以下眷属悉在定力院设斋,有司来搜捕,主僧令登阁而固其扃钥。俄大搜索,僧绐云:“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开钥,见蛛网布满其上,而尘埃凝积若累年不曾开者。乃相告曰:“是安得有人。”遂皆去,有顷,太祖已践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