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作者:佚名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太一救苦天尊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世人如遇各种苦难,只须唱呼「太一救苦天尊」之名,念诵圣号。天尊即应化现身,前来救护。

猜你喜欢的书

奥威尔:二战亲历回忆录

奥威尔:二战亲历回忆录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基于这段经历,他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战争的残酷、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在《奥威尔:二战亲历回忆录》中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

错中错

错中错

短篇小说,梅里美撰,又译为《又重误会》这是一个对自己的鄙俗卑污的环境缺乏现实感的悲剧,女主人公先是被粗暴的丈夫所玷污,后又遭到轻薄子弟的追逐,最后成了资产阶级社会场合时髦人物逢场作戏的牺牲品。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

释七图。述阴阳陟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七元等,论内丹之理。疑为房中术。与《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似为上下卷,盖亦不早于元。

易图通变

易图通变

经学著作。宋末元初雷思齐撰。5卷。思齐字齐贤,学者称空山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弃家为道士,居乌石观。后讲学广信山中以终。此书本于道家图书之学,备讨众说,探核经义。卷一“河图传上”,卷二“河图传中”,卷三“河图传下”,卷四 “河图辨证”,卷五 “河图遗论”。卷前有“易图通变图”。是书以八卦配河图,天一至地八,而以五十为虚数,与先儒之说颇异。《四库全书》收入。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原名《汉代学术史略》。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著作。顾颉刚著。1935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1954年以现名再版,197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发行。本书1978年版由重版序言、序和22章组成,全书9.3万字。主要论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来源、内容、发展演变及其对秦汉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序为1954年写成,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过程及主要内容。1—7章,说明在阴阳家和方士气氛下成就的秦汉时代若干种政治制度;8—18章,说明博士和儒生如何由分而合,又怎样接受阴阳家和方士的一套,成为汉代的经学,以及如何从他们的鼓吹里影响到两汉时代的若干种政治制度;19—22章,说明汉代经学转入谶纬的过程,阐述了谶讳的内容及其对东汉政治发生的作用。本书史料丰富,可读性强。因成书较早,作者当时还不能用社会经济基础来分析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但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梵名Abhidharma -dharma-skandha-pa^da 。凡十二卷。印度大目干连造,唐玄奘译。又称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略称法蕴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系以众法之宝聚普施群生之著作,故有此称。全书共分二十一品,即:学处品、预流支品、证净品、沙门果品、通行品、圣种品、正胜品、神足品、念住品、圣谛品、静虑品、无量品、无色品、修定品、觉支品、杂事品、根品、处品、蕴品、多界品、缘起品。靖迈所作之后序,称此论为(大二六·五一三下):‘盖阿毗达磨之权舆,一切有部之洪源也。’若与巴利文论藏中之七论相对比,则本论之内容与毗崩伽(巴Vibhan%ga ,分别论)最为类似。此外,有关本论之作者有异说,称友之梵文俱舍释论及西藏传说均载为舍利弗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