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箓资度设醮仪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先唐文
《先唐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卷,是一部先唐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先唐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先生妈
短篇小说。吴浊流著。初载1944年4月台湾 《民生报》。后收入1977年9月台北远行出版社版 《吴浊流作品集 (卷二)》。小说描写日据时期 “皇民化运动”中有可贵民族气节的母亲和奴性十足的儿子的冲突。先生妈的儿子钱新发出身贫寒,毕业后娶了有钱小姐为妻,依附妻家和当地官绅发了迹,就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成为爱钱如命的守财奴。在日本殖民统治者推行“皇民化运动”中,他趋炎附势,迎合日本人心意,成了新的暴发户。他丧尽民族气节,成为彻头彻尾的日本人豢养的走狗奴才。他要把自己的家建成模范的 “国语家庭”,受到了来自母亲先生妈的坚决抵制。她至死不过日本式的生活。平日里讲台湾话,睡台湾床,吃油条烧饼,亲手用菜刀剁烂儿子为她买的日本和服。对儿子甘当走狗的无耻行径十分愤恨,并时常加以斥骂和责打。先生妈为人正直善良、乐善好施、她身上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是一篇揭露、抨击“皇民化运动”的力作,是讨伐民族败类的檄文,也是歌颂民族精神的赞歌。它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母子两个形象:一个是凛然刚毅,永葆崇高的民族气节;另一个则嗜钱如命,奴性十足,辱没民族尊严。作品美丑对照,褒贬有力。
金华子杂编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均1卷;《榕园丛书》本、《反约篇》本、《函海》本均2卷。清人周广业校注《金华子杂编》,有《丛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中华书局上海排印本,该校注本分上下卷,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较完备。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再版,与《玉泉子》合为一书。《金华子杂编》记晚唐大中后朝野的故事。卷上属轶事小说,主要记录帝王臣子,文人学士的言行事迹,对晚唐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记载令狐绹“尝以过承恩顾”恃宠擅权,因事被皇帝责问得,“汗流浃洽,重裘皆透”。又如记段成式“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一日与人同游山寺,读一碑文而不识其间两字,谓众人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后有人以此两字遍问学者,果无人能识之,卷下属志怪小说,如《龟宝》写徐太尉赴东南,于海滩得一内有一寸长小龟的琉璃瓶子,到了晚上船忽然一侧压重,原来是众龟层叠乘船而上,随从大惧,忙将瓶子投入海中,众龟遂散。《金华子杂编》“叙事简明,措词雅饬”,(周广业跋语)写人则形神俱佳,写物则生动传神,还多处使用“金华子曰”,借题发挥,议论风生,显然受到《史记》的影响。
江湖丛谈
记述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地区江湖社会诸行生意内幕的专著,连阔如著,署名云游客,作者在本书第一编“江湖之道”正文开篇之前,谦称:“著者自幼在外奔走,自谋衣食,对于江湖中的事儿有个一知半解,所以著述这部《江湖丛谈》。”“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小门。内容包括: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香面”的、卖“膏药”的、卖“刀伤药”的、卖“眼药”的、卖“虫子药”的、卖“牙疼药”的、“挑汉册子”的、卖“戏法”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跑马戏”的、“修脚”的、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算“鸟儿卦”的、“相面”的、“哑相”的、“灯下术”的、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说“评书”的、卖“胰子”的、卖“避瘟散”的、“拉洋片”的等等,各色行当不下数百种。此外,记述两门,一为“骗术门”,一为“穷家门”。并介绍江湖黑幕、江湖人规律、艺术变迁、艺人小传、艺人传流支派、艺人道义、各省艺人团体的组织、艺人的沿革。本书以北方江湖行当的状况为专题,集纳了行行色色江湖行当的丰富资料,又作了方方面面有理有据地叙述,凡此种种,此书称得上是“迄今仅有的一部”。它涉及到曲艺史、评书史、相声史的研究,杂技史、武术史的研究,城市游乐设施民族化的研究,社会上存在欺诈活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探索等等。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资料价值。《江湖丛谈》成书于30年代,原由北平时言报社出版,共三集。1987年经中国曲艺出版社重排,汇为一册,重排时鉴于内容交互错结,阅读不便,编者特加以分编,调整编次;明显的错字也作了订正;每节正文均保持原貌,于1988年出版。
梵网经直解事义
梵网经直解事义,一卷,明寂光着,戒润跋。
众事分阿毗昙论
尊者世友造,宋求那跋陀罗,菩提耶舍共译,十二卷。与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同本异译,但有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