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鎮帶辨第一82D中华典藏网

夫婦人之有生產。天地自然之理。雖無醫藥當無難矣。而今往往有橫生難生者。有所由來也。是故古人論七因。曰。久坐久臥以致氣不運行血不流順。胎亦沉滯不活動。故令難產一也。恣食厚味不知減節。故致胎肥而難產二也。縱淫欲火擾於中。血氣沸騰。胎元漏泄。或胎動小產。或子肥白而不壽三也。保胎之計切。而或問卜禱神。或聞適有產變者。常懷憂懼。心懸意怯。因亦致難產四也。少婦初產。神氣怯弱。子戶未舒。展轉傾側。兒不得出五也。聽從愚蠢穩婆之言。但見腹痛。遽令努力。以致橫生六也。兒未欲生。用力太早。及兒欲出母力已乏。令兒停止七也。至本朝子玄先生。則雖不盡舍其說。特論鎮帶之害於生產。列舉其弊。斷然禁之。余既信其言。每遇妊婦。叮嚀告戒。務禁鎮帶。然世俗泥滯舊習。疑而不信。孕婦亦懷恐懼。而不從之。夫以鎮帶緊扎腹者。實非所宜也。本朝習俗。孕婦五月。用鎮帶者。未知昉何時。筑紫風土記。及東鑑等諸書。皆載其事。而上自貴勝下至細民。擇其月良辰。以行賀儀。稱曰著帶者。既千有餘年。今欲使天下人悉禁之。焉可得勝乎。夫醫之臨疾病。在察機宜。貴權變。是以余則不廢舊儀。每用軟絹。或軟粗布。掩纏全腹。唯禁緊縛而已。如此則人不致疑阻。亦當免孕中疾患。而不致難生。此吾門之所法也。穩婆不解事。皆以為鎮帶緩則兒子肥大。必令孕婦緊扎其腹。以為保護切要之第一。因之榮衛失順流。而致身面浮腫。或嘔吐痞塞。種種證候。若夫壯婦雖無甚害豈可效之哉。是以醫家宜命孕家令鎮帶緊緩得中矣。82D中华典藏网

新定難產八因辨第二82D中华典藏网

子玄先生曰。產育發生之大端。而今用鎮帶反壅壓發生之機。乃譬之於宇下之竹。預避其字則長達。石下之草根移石則忽萌芽。周以為是過當詭激之說也。本朝婦人。平生所用之帶。其制大抵闊六七寸。或至尺有餘。而以粗布為干。裹之以絮。然後隨貴賤。加種種表裝。其狀殆如蓐。常以之纏腰腹二三匝。若以單布之鎮帶束腹者為壅壓發生機。則當先禁平生之帶耳。又曰。禽獸之胎孕不假鎮帶之施設。人亦不異於此也云云。雖是似近情切理之言。人豈可比於禽獸乎。且雖禽獸。不得言無難產。余向歲見家豬之生產。先生一子而次者不能出。反覆顛倒。呻吟悶亂。逾宿才產。又有一貓臨產。子露半身而不娩。苦楚殆極。人為救之。然後復生三子。並皆死胎也。夫人稟五常。具七情。天地間最靈者也。故居處不結屋室則不住。冬夏不異裘葛則不服。飲饌不歷烹熟則不食。況方其懷孕。則不獨鎮帶之可護胎也。衣食寒暄。臥起動作。亦宜均適焉。若不節謹之者間致難產。故貴豪家難產罕有。而中人以下甚多者。蓋在保護得宜與否也。(古來醫家皆云。富貴家多難產。貧賤者無之。余救難產數百人。貧賤者反多。而富貴家甚少。此吾說之所以反於眾也。)夫鎮帶之事。宋元以上雖無其說。保產機要。達生編。奚囊便方等。既有其說。保產機要云。受胎三五月後。常要緊束其身。勿令胎放。達生編云。孕已知覺。即宜用布一幅。六七寸闊。長視人肥瘦約纏兩道。橫束腰間。直至臨盆之時。才解去。若是試痛仍不宜解。此有二妙。胎未長成。得此則腰膂有力。些須閃挫。不致動胎。其一常令腹中窄狹。及到解開。則腹中乍寬。轉身容易。82D中华典藏网

奚囊便方云。凡懷妊必於四五個月前後。用軟絹或帛闊七八寸。自背纏至腹。以針線縫注。如兜肚樣。晝夜不解。倘胎長大。覺胸中有氣急狀。方可放線三分或五分。不可滿寸。漸以調之。則肌肉有所束縛。不使胎長極大。便於產也。82D中华典藏网

而在本朝。則古來妊娠五月皆用此帶。而神聖之大統數千載不絕。庶民之苗裔益繁滋。則不得謂鎮帶害於生產也。假令論其害於生育以去之。中人以下或可信。而至王公貴人。則決不能改之。是以與固執難行之說。抗顏費辨。不若循我邦之禮以意折衷無弊也。今不拘鎮帶之有無。又不依古賢所論七因。新錄難產八因。但屬臆見。俟有道之明質云。82D中华典藏网

婦人天賦薄弱者。受孕而輸血氣於胎。因此精神漸衰憊。至臨產不堪用力。往往致難產一也。82D中华典藏网

不論壯婦與怯婦。兒子在腹中自長大。是以臨產雖力息頻至。不能出門戶。遂子僵於腹中。而不能分娩二也。82D中华典藏网

受胎之初。父母交暢之精氣不得滿足。雖才成胎。以本有所缺。或逮臨月亦多死腹中三也。82D中华典藏网

子宮口自欹側。臨產雖陣痛頻來。子頭向脅傍而不能出。遂致露手不收四也。82D中华典藏网

臨月大便燥結。數日不通。既而臨產燥屎填滿廣腸。推壓子宮。而門戶為之窄狹。因致不能出五也。82D中华典藏网

臨盆子頭已近人門以壅尿道。雖力息才來。未免期而反多與催生湯藥。膀胱為之努脹而壓胎。因致不分娩六也。82D中华典藏网

夏月縱取涼。冬月不謹風寒。並下焦受寒冷。而臨產陽氣不能振。亦致難產七也。82D中华典藏网

伸手高處。或偶失跌仆地。胎為之轉動。或子宮口相戾。臨產不隨正路八也。82D中华典藏网

產要第三82D中华典藏网

懷孕七八月以後。偶略曲身。胎失其所。或脅腹疼痛。或腿股攣痛。或腰曲不能伸。或水血並下。惟腰不甚痛。名曰弄痛。原非正產候。宜施整胎術。(整胎術見產論翼)82D中华典藏网

懷孕九月忽然腰痛。或血下或水下。卻又不產。名曰試月。非正產。若腰痛甚弩掙自來者致半產。宜用大阿膠湯。82D中华典藏网

孕婦臨月。忽然腰股拘急。不能起者。漸迫產期。82D中华典藏网

孕婦臨月。忽小便頻並數十行者。亦催產氣之兆。82D中华典藏网

孕婦臨月。忽下水傾囊數升者。亦為免身兆。82D中华典藏网

大阿膠湯(見頓僕失踞胎動門)82D中华典藏网

臨產第四82D中华典藏网

孕婦臨蓐。子將出則臍腹急痛。腰間重墜。周身灼熱。濈然汗出。力息頻來而兩手握拳。眼中出火。欲臥不能臥。欲不揚聲音。不能止之。產戶腫滿。糞門迸急。或遺尿。或胞水血俱下。有此十二候而子出育門。82D中华典藏网

婦人孕中壯健。既至臨月臍腹急痛。腰間重墜者。宜用芎歸加桂湯。已免身者。先將清心湯。安榮湯之類。熱湯浸絞去滓。取獨行散一二匙。攪調以與之。或加味芎歸湯。兼用黑神散安神散之類亦可。繼用牛膝散。以下惡露。若臍腹絞痛者。猶兼以獨行散二三錢。若不效。惡露下少而發熱者。宜行瘀煎。又獨味山楂子三四錢。水煎服。此亦治兒枕痛勝藥也。82D中华典藏网

臨產陣痛時來時止。止則直寐而鼻息鼾。復忽陣痛來呻吟。(俗呼曰涅摸慄谷失)脈沉緩而不數者。切不可令其扶坐努力。有此候者。率皆不遽分娩矣。須坐臥任意也。此以母氣未振。子宮未開故也。宜與救生加附子湯。82D中华典藏网

臨產移時不能分娩。則在產室中者。不宜呫囁耳語也。婦人聞之則生疑懼。因令氣宇結滯。而害乎產也。辛訖則不可高聲喧鬧。恐婦人由是驚動。或妨熟寐。則血氣不能收。而發血暈矣。二者不可不戒也。82D中华典藏网

臨產陣痛頻頻來。將分娩卻不產。數次後陣痛止而不來。惟腰間重墜。臍腹微痛者。醫須先探宮以候兒。若兒頭皮膜未破者。雖至五六日為非死胎。與盤珠煎。脫花煎之類。以俟5其自然可也。勿妄以手法催生。若皮膜已破產宮下臭液。惟臍下攣痛。其痛不注糞門者。多死胎也。以回生術救之。82D中华典藏网

臨產陣痛來甚。往來三四次。兒頭已至產門。二三日尚不下。惟力息微微來。脈沉緩不數者。因陽氣虛餒也。宜救生湯兼以雲母散溫酒調服。若手足微冷者。附子理中湯四逆加人參湯之類。選而用之。併兼用見龍散可也。82D中华典藏网

芎歸加桂湯 將產腹痛者。用此神效。82D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桂枝(各等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四錢。水酒各一盞半。煮取半溫服。若嘔者加半夏生薑。此方妙在水酒各半煎。82D中华典藏网

清心湯 凡婦人諸般雜病。及胎前產後諸疾。悉能治之。世人以此方為血暈之妙劑。又治金瘡打撲損傷等證。82D中华典藏网

萍蓬根(十五錢) 大黃(八錢) 當歸 川芎 芍藥 乾地黃 黃芩 黃連 沉香(各六錢) 人參 檳榔子 木香 細辛 桂枝 丁子 炙甘草(各四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藥除丁子沉香肉桂木香。在外不炒。余藥合為一劑。用好酒一杯。將藥潤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取起攤地上。候冷入前四味。每三四錢。以麻沸湯浸。須臾絞去滓服。再以滓以水一杯半煮。取一杯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安榮湯 治血暈妙方。82D中华典藏网

萍蓬根(酒炒五錢) 人參 白朮 當歸 川芎 黃芩 黃連 桂枝 木香(各一錢) 甘草(三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細銼。每服三錢。麻沸湯浸。絞取汁服。82D中华典藏网

獨行散 治瘀血腹痛。及血迷神昏。(方見產後血暈)82D中华典藏网

加味芎歸湯 產後最為穩當。功亦巨。82D中华典藏网

荊芥(酒炒二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桂枝(二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水煎酒對服。。陳飛霞曰。俟胞衣已下。隨即服之。永無血暈之患。效經千百。斷不誤人。82D中华典藏网

周按集驗良方云。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提起頭髮。坐定不可眠倒。急以燒紅炭。投入陳醋內。對鼻孔薰之自蘇。另用當歸(六錢) 川芎(二錢) 荊芥穗(炒黃二錢)水煎。臨服入好酒童便和服神效。82D中华典藏网

黑神散 治產後血暈。眼花頭旋。起坐不得。或瘀血不盡。上逆耳鳴。或惡寒戰慄。呻吟昏憒者。及兒枕痛等證。此方治產後血迷之妙劑也。82D中华典藏网

火麻(五月五日取苗洗淨。無灰好酒浸一時許。土器中燒存性。)82D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產訖服一錢。則無血暈之患。。本邦婦人產訖。必以麻皮縛頭髮手腕。又綰以懸頸。蓋取其能收血也。82D中华典藏网

妙功散 治產後血暈。頭目昏眩。安神鎮心之妙劑。82D中华典藏网

茯苓(二錢) 黃耆 遠志(各一錢) 人參 桔梗(各五錢) 辰砂(一錢) 山藥 木香(各五分) 甘草(一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送下。(虛人宜此方。實人宜獨行散。)82D中华典藏网

牛膝散 行瘀煎(並見血暈) 救生湯(見半產)82D中华典藏网

脫花煎 盤珠飲(見胞衣不下) 附子理中湯(見痢疾)82D中华典藏网

雲母散(良方) 救療產難經日不生。及胞衣不下。82D中华典藏网

雲母粉(五錢)82D中华典藏网

溫酒調服。入口當產。不順者即產。萬不失一。(陸氏方云。是何德楊方云。已救三五十人。卻用雲母粉澄過研細。取一團如雞子大。臨用以無灰酒調下。)82D中华典藏网

四逆加人參湯82D中华典藏网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乾薑(一兩半) 人參(一兩)82D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再加當歸桂枝數錢功更捷。82D中华典藏网

見龍散 治難產及胞衣不下者。神驗。82D中华典藏网

雲母(上) 百草霜(上) 白芷(中) 烏龍尾(中) 麝香(下)82D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送下。海蘿湯亦可。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第五82D中华典藏网

產訖遽呼吸促迫者難治。此證率皆眼睛無神。而言語清輕。然大抵過一霎時。必發煩躁。或交牙而死。其死期已迫。鼻中必青涕流出。82D中华典藏网

凡產後詳小腹痛與不痛軟與硬。可知惡露之多寡。痛與硬者。惡露多。反之者否。又詳大便通與不通。可知津液之干潤。大便通者津液足。反之者否。又詳乳汁飲食多少。可知胃氣之充餒。多者胃氣充。反之者否。宜先審此三者。更參考脈證以施治法。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忽然口噤。手足搐搦。角弓反張。或因怒氣發熱迷悶者。將愈風散。用水酒童便各半盞。煎一盞灌之。若牙關緊者。以曲頭管灌之。仍捻其鼻。使得下喉即活矣。(曲頭管圖見附錄)82D中华典藏网

愈風散 治產後中風。不省人事。口噤牙緊。手足瘛瘲。如角弓狀。口吐涎沫。亦治血暈。四肢強直。或築心眼倒。吐瀉欲死。82D中华典藏网

荊芥穗(酒炒至黑) 當歸身尾(各三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及童子小便調下。其效如神。82D中华典藏网

凡生子肥盛壯實者。產後惡露下自少。生子羸瘦虛弱者。惡露下必多。產時下血多者。產後惡露少。視其惡露少。妄與破血之駿劑者謬矣。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以血下之多。津液自乏。法當大便五六日而來。若過之不通。小腹硬滿。脈沉有力者。為有胃熱。宜急與龍飛丸二三十粒。導大便以救津液。若小腹硬痛者。有瘀血。宜行瘀煎。若產後一二日。而大便下利者。胃中虛冷也。宜理中湯之類。82D中华典藏网

行瘀煎(周新定) 治產後血暈。惡露不下。及兒枕痛神效。82D中华典藏网

接骨木(上) 紅花 當歸 芍藥 桂枝 山楂子 桃仁(各中) 川芎 蘇木 甘草(各下)82D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水煎溫服。。此方不特治產後惡露不下。凡瘀血結滯。成諸疾者。用之神效。方中接骨木能通瘀血。山楂子消滯血。妙在此二品。82D中华典藏网

理中湯82D中华典藏网

人參 白朮 乾薑(炒黑) 甘草(炙各等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照常水煎。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惡露有六七日而止者。又有至十餘日者。蓋以其人瘀血有多寡也。當用尋常調血之劑。若及逾月淋漓不止者。宜膠艾四物湯。惜紅煎。若不效者。云垂煎去竹茹加柏葉蒲黃各五分。佐以雙烏散食空白湯送下。此止血之勝藥也。82D中华典藏网

膠艾湯 惜紅煎(並見崩漏) 云垂煎(見傷寒啟微下)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疲勞甚者。及產前患下利。而產後有熱者。俱宜用芎歸理中湯。尤效。但當倍加人參用乾薑炒黑者。若惡露下多。虛憊甚。熱壯而口燥者。將還元煎煎成。臨服加童子小便一小杯。兼以雙烏散。屢試屢效。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婦人不涉深虛。在蓐中。血熱不去者。桂枝調血飲。夾外邪者。熟料五積散。若壯婦而不大便。熱盛者。大黃牡丹湯。或三黃熟艾湯。隨證加減而用之。82D中华典藏网

芎歸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川芎當歸。82D中华典藏网

還元煎(見半產)82D中华典藏网

雙烏散82D中华典藏网

蓮房灰 棕櫚灰(各等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燒存性。極細末。白湯點服。82D中华典藏网

桂枝調血飲 治產後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惡露不行。致心腹疼痛。發熱惡寒。自汗口乾。頭暈眼花等者。82D中华典藏网

桂枝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 陳皮 香附 丹皮 乾薑(炒) 益母草(各等分) 甘草(減半)82D中华典藏网

每服四錢。水煎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大黃牡丹湯(見半產)82D中华典藏网

熟料五積散 陳飛霞曰。此方專治婦人產後外感內傷。瘀血不行。痰凝氣滯。頭身痛。惡寒發熱。心腹疼痛。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小腹脹滿。傷風咳嗽。嘔吐痰水。不思飲食。胸緊氣急。手足搐搦。狀類中風。四肢痠疼。渾身麻痹。凡產後一切無名怪症。並皆治之。82D中华典藏网

夫產後百節俱閉。氣血兩敗。外則腠理不密。易感風寒。內則藏府空虛。易傷飲食。稍有不慎。諸證叢生。古書有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雜病以末治之之戒。後世莫不遵之。惟事滋補。不知風寒未去。食飲未消。滋補一投。反成大害。昧者猶以為藥力未到。愈補愈深。死而後已。天下之通弊。莫此為甚。予昔於潭州。遇師指授此方。按法治之。往輒裕如。不敢自秘。逢人口授。並刊板印送。於茲四十餘載。活人莫可勝紀。但慮世人不悟。以為淺近之方。安能神應若是。故古人謂千金易得。一訣難求。予今訣破。庶狐疑頓釋。方名五積者。謂此方能去寒積血積氣積痰積食積也。今產後之病怯。正犯此五積。以五積之證。投五積之方。豈非藥病相值乎。猶慮藥味辛散。而以醋水拌炒。名熟料五積散。俾藥性和緩。表而不發。消而不攻。方內所用肉桂解表逐寒。白芍和營諸衛。蒼朮厚朴走陽明而散滿。陳皮半夏疏逆氣以除痰。芎歸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濕。枳殼桔梗寬胸膈而利咽喉。茯苓去飲寧心。甘草和中補土。大虛大怯者。加人參。微虛者可不用。共為溫中散寒之妙劑。用於產後。無往非宜。82D中华典藏网

白芷(二錢) 肉桂(一錢此二味不必炒) 厚朴 川芎 半夏 枳殼 炒蒼朮 茯苓 白芍 炮姜 陳皮 炙甘草(已上各一錢) 當歸(二錢) 虛加人參(一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藥味皆宜秤過。除白芷肉桂在外不炒。余藥合為一劑。用好醋小半杯。淨水一杯。與醋和勻。將藥潤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取起攤地上去火毒。候冷入白芷肉桂在內。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淨水二碗。煎至一碗熱服。此方至平穩。見效之後。依而服之。不拘劑數。以愈為度。惟產後大汗泄瀉。或虛脫之證忌之。蓋此方但能去病。不能補虛。82D中华典藏网

三黃熟艾湯(見傷寒啟微下)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二三日。小腹有大塊如盤。以手按之。則遷移者。不得一概謂瘀血。雖不下血塊者。過五六日則必自消。蓋此氣塊而已。當用尋常產後治法。若七日以上依然不消者。宜察其虛實用破血之劑。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六七日。惡露已快下。仍腰股攣急。或疼痛者。不可一概為殘瘀而治焉。往往有挾疝而然者。余於此證用加味通氣湯。每每奏奇效。(方見兒枕痛門)82D中华典藏网

孕婦已產。則蒸蒸身熱。胸中築動。呼吸短息。濈然汗出。猶平人勞動奔走呼吸不接也。此際特可懼者。脫血一證也。若發此證則必致卒亡矣。預防之法。宜用冷水一小盞。點黑神散一匙以與之。血熱得清冷。而胸中開豁。浮散之陽歸源而神氣清快。實免產後暴血之神丹也。不知者以為寒涼傷胃也。然分娩用力甚。五內擾亂身熱如毀。投之以一盞冷水者。如久旱霢霂。自咽喉入胃中之際。化為溫湯。故無有後患。然不可再與之矣。夫冷水澀血勝於諸藥。故婦人月信過多時飲一盞則須臾血自止。可以證也。雖然易產如達者。宜斟酌矣。82D中华典藏网

產論云。產婦分娩後。切無用產椅。當倚褥高枕而右側臥也云云。後學宜遵之撥俗習矣。予又有一口訣。凡臨產用力過多。而才娩者。須先與冷水一小盞。乃命坐婆手握綿絮緊閉育門。使婦匍匐移褥跪坐。手尚不可放。令一人緊抱婦半時許。待氣息虛里稍定。而後高枕褥臥。則無有82D中华典藏网

血迷崩血患也。82D中华典藏网

俗習禁產後熟寐。若寐則看守者。數呼其名。不應則不止。甚不可。夫熟寐則血氣流暢能歸源易收也。但宜使一人在傍常聞其呼吸。呼吸平夷。則俟自覺來而可也。若呼吸促迫。或目竄視。則急呼起而可與藥也。82D中华典藏网

產訖有遽嘔吐者。此由臨產之時。坐婆強與食也。與理中湯加半夏生薑。難產力息數來。而陣痛不來。由此產母疲倦。二三日又不分娩則死胎也。82D中华典藏网

醫為救之免者。宜先與當歸理中湯。還元煎之類。若從產後三日無拘虛實必用折衝飲之說變證立至。謹之戒之。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口鼻見黑色而衄者。胃氣虛憊。而血滯也。宜二味參蘇飲。82D中华典藏网

二味參蘇飲82D中华典藏网

人參(一錢) 蘇木(二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面赤嘔逆欲死者。名曰沖肺。以二味參蘇飲加芒硝一錢。若敗血衝心煩悶者。難十救一。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煩悶嘔惡。腹滿腹痛者。名為沖胃。平胃加桂枝生薑湯主之。82D中华典藏网

平胃加桂枝生薑湯82D中华典藏网

蒼朮 厚朴 陳皮 桂枝 生薑(各等分) 甘草(減半)82D中华典藏网

上照常水煎。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腹滿不減。歷數日漸漸復舊者。此為常疾。若產訖腹遽縮小者。必屬虛家。不可不察。82D中华典藏网

產訖世俗皆以麻線緊扎婦之頭髮。而云防血暈。此雖俗習。亦有據。千金方曰。產後心悶。眼不得開。即當頂上取發如兩指大。強以人牽。眼即開。即此意也。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二三日。邦俗以糯粃味噌汁煮食之。予少以為出於愚婦臆見者。昨偶讀五雜組曰。稻有水旱二種。又有秫田。其性黏軟。故謂之糯米。食之令人筋緩多睡。其性懦也。作酒之外。產婦宜食之。因知俗習有所原出矣。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三四朝。有忽發寒熱者。謂之蒸乳。寒熱止後。乳汁大行。此蓋胃氣所浮化也。若無寒熱。脈虛數而乳汁絕不出者。此榮衛不調。急宜與內補當歸建中湯。否則彌月後。漸漸發寒熱。而成蓐勞。82D中华典藏网

內補建中湯 此藥令人氣血壯健。82D中华典藏网

當歸 桂枝(各中) 芍藥(上) 炙甘草(下)82D中华典藏网

上每四錢。姜三片。棗二枚。煎去渣。入飴糖一塊。再煎一沸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血暈第六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發血暈。此其婦素有積聚。由產而動。乃與瘀血相搏。惡露不下。遂逆上湊心。因致昏悶焉。宜先以淬醋炭令聞其氣。繼以清心湯。行瘀煎。牛膝散之類。兼服獨行散。熊參丸等。又一法。治心下硬滿。神昏口噤。不省人事者。將硇砂石灰各等分。水和勻盛器近鼻孔。令聞其氣。則醒。此本蠻人之方。即與用炭醋意同。若惡露下多而暈者。病人低頭。昏悶煩亂。而心下不硬滿。此為虛暈。還元煎。扶陽飲。清魂湯。宜選用。或兼用愈風散。桃花散。震靈散。妙功散之類。82D中华典藏网

凡胞衣不下而發血暈者。從於產論所論。宜先施禁暈之術。施之暈猶不止。面目唇口無血色。手足微冷。譫語者。難治。若面目唇口紅活。而脈未至微細者。急與扶陽飲。兼用雲母散。乃當下其胞衣。其下胞衣之法。已至於近產門。則安之。不可急取下焉。若急取下則氣血脫泄。而禍不旋踵。謹之戒之。82D中华典藏网

聖惠牛膝散 治產後血迷。及兒枕痛。82D中华典藏网

牛膝(一兩) 桂枝 赤芍 當歸(炒) 木香 牡丹皮 川芎 延胡索(各半兩) 桃仁(三分麩炒)82D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溫服。(按產論折衝飲。即此方去木香加紅花也。)82D中华典藏网

獨行散(婦人良方) 治產後血暈。昏迷不省。衝心悶絕。82D中华典藏网

五靈脂(二兩半生半炒)82D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錢。口噤者。拗開口灌之。入喉即愈。(周曰。不須拗開口。即用曲頭管吹入則落喉。。曲頭管圖見後。)82D中华典藏网

元周按衛生方。名立應散。證治準繩名五靈脂散。但炒令煙盡研末用。82D中华典藏网

治婦人血崩。及男子脾積氣。兼能解毒。及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一方每服三錢。水酒童便各半盞。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治產後有病。服三服散惡血。或心腹脅肋腳痛不可忍者。或止用童子小便佳。82D中华典藏网

參熊丸82D中华典藏网

熊膽(真者味苦。有香氣而不腥。解之無一點之渣滓。燒之為灰。其色灰白色而平夷。偽者亦味苦。有腥氣不香。解之有渣滓。燒之則作泡高起。其色黑而不為灰。) 人參(各二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細末。打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丸。白湯下。82D中华典藏网

扶陽飲82D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桂枝 乾薑(炒黑) 附子(熟) 人參(各一錢半)82D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清魂湯 治產後血暈。昏不知人。82D中华典藏网

澤蘭葉(上) 人參(去蘆上) 荊芥穗(炒上上) 甘草(中) 川芎(下)82D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每服四錢。水煎溫服。(本為散用。予每作湯屢驗。)82D中华典藏网

桃花散 此治血暈之神藥也。82D中华典藏网

烏賊魚骨(十錢) 硃砂(二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白湯送下。82D中华典藏网

清心湯(見臨產) 行瘀煎(見產後) 雲母散(見臨產) 還元煎(見半產) 愈風散(見產後)82D中华典藏网

震靈散(見藏燥) 妙功散(見臨產)82D中华典藏网

胞衣不下第七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胞衣不下。為之致斃者。予常愍然以為非命之死也。若夫產科熟練之醫於分娩之近。速救療之。則莫有胞衣不下之理矣。娩後未經數時。則陰中滋潤。子宮不收口。是以手術易施。藥餌亦有效。但其施術之法。功效最速。而非筆力之可形容焉。因舉羅浮山人集驗方所載一法於後頃。由是潛心覃思。或當冰融焉。雖歷一二日不下者。胞衣在近門戶一二寸者。猶可療也。若胞衣在高。黏著子宮底不離。且子宮已收口。則不能遽下之。此證間有肚腹堅滿。觸之痛甚。手不可近者。以千金半膝湯。脫花煎之類。兼進含陽散。若虛者盤珠煎加人參二三錢。此皆百死中求一活之法也。若夫歷四五日。戰慄發熱一日二三度作。或煩渴汗出。或譫語煩躁。或飲食不進。或喉中有痰聲者。必死。82D中华典藏网

集驗方云。產下如胞衣不來。先將嬰孩抱定。不可斷臍帶。(周云。當斷臍帶而施術。假令斷之。曷害於子母耶。)用一伶俐老成女眷。將右手二指。緊跟臍帶而上。帶盡處。將指向上半寸余。摸之覺有血。便是胞衣逆轉。盛血在內。不得下。即以指連胞衣向下一捺。其血覆其衣自隨而下。法甚簡明。每見孕婦衣不下。多服藥。或用吐法。甚至以足拄腹者。易至喪命。小必至於成病。不知衣之不下。正為嬰孩出門。臍帶一扯。衣必逆轉向上。汙血淋下。盡入衣中。以致衣漸滿大不能出。夫豈藥力之所能與哉。故特書之。以免此患。82D中华典藏网

往歲一貧家婦。產後數月經血不止。已用膠艾四物。溫經等湯。毫末無效。予將黃連解毒湯。兼用獨味蓮房灰。日二三錢。不日而奏全效。一日婦謂予曰。妾至於今凡八產。其初產再產。則傭穩婆而托之。其後懷孕至五月則以帛自纏腹。已至彌月。稍覺腰腹攣痛。則設草與故絮於屋隅。乃就灶下燃釜沸湯。而待生下。若陣痛頻來。則趨坐於草上而努力。已分娩則厲聲呼鄰家婦。(東都貧民所居之屋。大抵一棟而分數家。隔壁一層以成鄰。)而與俱浴兒。自收拾穢物胞衣訖。乃倚被而坐焉。過二三日。則與平常無異矣。如此者總六產。曾不請媼婆。其間偶胞衣不下者半日。因自銜頭髮。使油氣入咽。溫溫欲吐而衣即下云。此雖出發愚婦一時之智。實與薛新甫蔣示吉等有銜頭髮尾作嘔而胎衣自下之法暗相合矣。予亦用此法。凡遇壯婦之胎衣不下者。則常以雞翎或紙捻。探其咽中。令其噁心。而取效甚多。如怯弱婦。容易勿施。82D中华典藏网

含陽散(家方) 治胞衣不下神效。82D中华典藏网

蝮蛇(燒存性) 雲母 鹿角(燒存性各一錢) 麝香(二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細末。每服一二錢。海蘿湯攪調頓服。82D中华典藏网

千金牛膝湯 治產兒胞衣不出令胞爛。82D中华典藏网

牛膝 瞿麥(各一兩) 當歸 通草(各一兩半) 滑石(二兩一方用桂心二兩) 葵子(半升)82D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周按羅浮山人集驗方用牛膝瞿麥當歸木通葵子各一錢。滑石赤小豆各二錢。命曰經驗難產奪命方。)82D中华典藏网

脫花煎(景岳全書) 凡生產臨盆。此方最佳。並治難產經日不下。並死胎胞衣不下俱妙。82D中华典藏网

當歸(一錢) 川芎(三錢) 桂枝(二錢) 牛膝(二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82D中华典藏网

水煎。加酒對服。若胎死不下。及胞衣不來。並加芒硝五錢。氣虛困劇者。加人參二三錢。更加附子二錢。無不下者。此方比平胃散加芒硝。功勝百倍。以其藥味甘溫。不傷元氣故也。82D中华典藏网

盤珠煎(家方) 治難產經日不下。並死胎及胞衣不下。82D中华典藏网

當歸(一錢) 川芎(二錢半) 桂枝 牛膝(各二錢) 附子(一錢)82D中华典藏网

水煎。先飲溫酒一盞。尋服此藥。虛甚者加人參二三錢。82D中华典藏网

健捷散(秘家) 治難產經日。及胞衣不下。又尋常經閉。兒枕痛等服此。其效如神。82D中华典藏网

香白芷 乾薑 桂枝 雲母(各等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細末。每服二三錢。海蘿湯攪和勻頓服。82D中华典藏网

桂芎當歸散 治胞衣不下。82D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桂枝(各二錢) 牛膝(五分)82D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生薑水煎。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治胞衣不下屢試驗(妙乙齋種子編)82D中华典藏网

芒硝(三錢) 牛膝 當歸(各五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水酒煎服。82D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胞衣不下。82D中华典藏网

茄子(陰乾)82D中华典藏网

為末。白湯送下。82D中华典藏网

又方82D中华典藏网

酸漿實(熟紅者壓而陰乾)82D中华典藏网

上細末。每服一枚許。海蘿湯下。82D中华典藏网

治難產經日不下及胞衣不出者神效方(太永醫話)82D中华典藏网

取烏鴉左翅全者十二枚。燒研末。每服一錢。海蘿湯送下即時出。82D中华典藏网

下谷頭踏街。一武士室女。年十九歲。天性伶俐。父母鐘愛太甚。而女偶與一奴通而娠。事已發覺。而奴先見追。後父母竊相議。謂令其施白牡丹術。則恐害乎性命。遂決令偷生。因令稱病而不令逢於人。迨其娩身。兒子生地呱聲達四鄰。女慮臭聲外聞隕家聲。驚畏而發血暈。醒後胞衣不下。百藥不效。既歷九日而邀余。余便往坐堂上。則女自房內步出而求診。余心竊疑。胞衣不下數日而行步如常。乃望之。面色青慘。唇舌無血色。問之。臍帶三日而腐脫。惟微微下黃汁而已。近之則臭氣撲鼻。切其脈沉勁。候其腹縮小。獨臍下微滿堅硬如石。余乃欲按其腹以下胞衣。居然不移。蓋以子宮已收其口複本位也。因進大劑脫花煎加芒硝二貼。其夕下血片一甌許。然其家以余術之無捷效。又延醫求藥。腐穢漸漸下。歷累月而得盡矣。唯形體羸瘦。飲食不成肌膚。遂為廢人者。一年有半。然後氣體漸復。十又余月而始得為完人矣。余嘗治胞衣不下者。以百數。其逾七八日而尚不出者。率皆見發熱譫語等證而不救焉。嗟乎此女有天稟所實而然者歟。豈不亦奇哉。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顛狂第八82D中华典藏网

產後顛狂。言語錯亂。神思不安。如有鬼祟者。人皆以為敗血衝心也。按其人本有鬱怒釀成癥瘕。因產藏府擾亂。遂動其宿症。與瘀血相併。奔騰而侵心神者也。宜與鐵砂牡蠣湯。三黃硃砂煎之類。兼用抱膽丸極效。若屬血虛者。加味八珍湯。兼服妙功散震靈散之類。若瘀血一滴不下者。行瘀煎。大黃牡丹湯並可。82D中华典藏网

鐵砂牡蠣湯 治由鬱怒心神不寧。言語錯亂。似有鬼祟者。82D中华典藏网

鐵砂(上) 柴胡(上) 大黃(中) 牡蠣(中) 茯苓(中) 桂枝(中) 甘草(各下)82D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水煎溫服。82D中华典藏网

三黃硃砂煎82D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 大黃(各等分)82D中华典藏网

每服二錢。水煎。臨服入硃砂一錢攪勻服。82D中华典藏网

抱膽丸82D中华典藏网

水銀(二兩) 黑鉛(一兩五錢) 硃砂(一兩細研) 乳香(一兩細研)82D中华典藏网

上將黑鉛入銚內。火熔開。下水銀。攪結成砂子。下硃砂乳香。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下。得睡勿驚覺。覺來即安。(周按產論鎮亢丸。即此方而去乳香一味。)82D中华典藏网

加味八珍湯 產後顛狂。乃血虛神不守舍。不補養元氣。則不可。此方主之。82D中华典藏网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遠志 茯苓(各二錢)82D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82D中华典藏网

妙功散 治產後心神顛倒。語言錯亂。如見鬼神。(方見臨產)82D中华典藏网

震靈散 行瘀煎(見產後) 大黃牡丹湯(見半產)82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