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冰壁
长篇小说。作者〔日本〕井上靖。发表于1956—1957年。作者的力作之一。小说的背景是1955年发生的一次登山遇难事件。作者着意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背后各类人的心理。主人公鱼津与好友小坂利用新年假期向前穗山进军。小坂此行的目的在于忘却对于已为人妻的美那子的爱恋。就在小坂将要到达峰顶时,尼龙绳索断了,小坂丧生。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介议论纷纷,使鱼津陷入苦境。此时,小坂之妹向他表示爱慕之情,而鱼津却为美那子所吸引。为了斩断对美那子的思慕,鱼津又一次登山,但不幸为落石夺去生命。作者以社会注目的事件,展开丰富的想像,将世俗道德与登山者的无偿行为对照进行描写,塑造出鱼津这种不顾危险、勇往直前的勇者。同时暗示这些勇者不谙世事,在现实社会难以存身。
空同集
明李梦阳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七年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被捕下狱,几乎被杀。正德五年,刘瑾伏诛,李梦阳复任原官,并升为江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四年,又因事罢官,在家闲居,终年58岁。李梦阳在文学上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属于一个流派,称为“前七子”。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虚浮华靡的台阁体。很多人赞同他们的主张,文风为之一变。但是,过分尊古,甚至模仿抄袭,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空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李梦阳本人的诗也是刻意拟古,何景明就曾嘲笑他的作品多是“古人影子”。例如,他的《艳歌行》前四句是“晨日出扶桑,照我结绮窗。绮窗不时开,日光但徘徊”。前两句仿古诗《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第四句则出自曹植《七哀》的“流光正徘徊”。但平心而论,李梦阳有些七言古近体诗,如《秋望》、《石将军战场歌》、《林良画两角鹰歌》,确实写得深刻生动,激昂雄健,因而广为传诵,并称他为杜甫以后第一人。李梦阳的诗文集,称为《空同集》,现今流传的有明嘉靖间其甥曹嘉刊本,包括赋3卷,诗34卷,文29卷及附录2卷。诗集单行本有明万历间李三才辑《李何二先生诗集》本、《李崆峒先生诗集》33卷本、清光绪间张祖同辑《弘正四杰诗集》中《李空同诗集》33卷本。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经文言内丹修炼法。内称:神珠者太阳之精,玉颗者月华之英;太阳流珠主人之阳,太阴玄珠主人之阴。阴阳冲和应用,然后白金施,红雪配,精血住,真胎结,男女始孕。人之生成,与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卦之运行变化同理。至于人之修养,亦与天地同途。「欲炼金丹大药,不离阴阳造化,须凭周天应用」。故本书所述内丹功诀,皆与周天符火进退,卦爻变化相配合。其丹法分上、中、下三功。上功三年,行年月日时四用周天。依卦象行功,进退水火。行水即漱津咽液,行火即闭息咽气。中功三年,行四正八用、日月、还元三周天。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功。交媾龙虎,积精全神。下功三年,行妙水、妙火、返还三周天。依干支五行、阴阳六铢之数行功,交合神炁,炼气生神。篇末附赞语及炼丹咒。内称:「欲知修炼,精气神全。真水真火,真汞真铅,或顺或逆,七返九还」。「若修此法,人圣升天」。
陆先生道门科略
简称《道门科略》。《陆先生道门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陆先生即陆修静。本书见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一卷。其中记载天师道流传的设靖立治统治道民之法。凡奉道之家须设靖室,用以祠神。凡道民皆编户著籍,并以此“命籍”上于三天及宅神,宅神加以保护,若不按此登录,则宅神还天,丧疾自至。此道籍主司阴阳,阳世则统计道民户口,收缴租米税钱。
伊川击壤集
北宋哲学家邵雍所著的诗集。共二十卷,诗一千五百余首,收入《四库全书》。该诗集主要是抒发其哲学思想的。朱熹说:“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朱子语类》卷一○○)关于其哲学理论,如《乐物吟》云:“日月星辰天之明,耳目口鼻人之灵,皇王帝霸由之生,天意不远人之情。”这首诗是整个《皇极经世书》的一个缩影,也是邵雍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总看法。从文学上讲,这类诗并没有什么诗的情韵意味,主要反映了邵雍的哲学思想。“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其余何足言。”“廓然心境大无伦,尽此规模有几人,我性即天天即我,莫于微处起经伦。”这两首诗集中反映了邵雍所谓的“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从这里又可看出陆王心学的端倪,即陆王的“天地即为吾心,吾心即为天地”与此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诗不过是邵雍哲学理论的诗歌化,其观点与《皇极经世书》的观点相同。该诗集还有一部分是抒发邵雍的乐天安命,安时处顺、自得其乐,不事妄求的人生感受的,其中还包括一些流露出对社会和政治不满的诗篇。如《无酒吟》说“自从新法行,尝若樽无酒”等词句,这些反映了邵雍思想的一个侧面,是全面研究邵雍思想所要了解的。有影印《道藏辑要》本、影印明成化刻本,成化本有集外诗一卷。清光绪间贺瑞麟辑《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有补遗一卷。
大方等无想经
梵名Maha^megha -su^tra 。凡六卷(或五卷、四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大云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大般涅槃经。略称无相经、大云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佛依大云菩萨之请问,开示通达陀罗尼门、大海三昧、诸佛实语、如来常住、如来宝藏等之修行。凡三十七品。关于译者,出三藏记集卷二载为昙无谶;隋代法经录卷一、彦琮录卷一则载为前秦竺佛念。历代三宝纪卷八载,竺佛念译出大方等无相经五卷;同书卷九载,昙无谶译出方等大云经六卷。开元释教录卷十一则谓,昙无谶译为第二译本,初译本为缺本。近年敦煌发现有大云无想经卷九,其文不载于今六卷经中,而专说陀罗尼门。又本经之别生经极多,如大云密藏菩萨问大海三昧经一卷、人弘法经一卷、善德婆罗门求舍利经一卷、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经一卷、大云密藏菩萨请雨经一卷、四百三昧名经一卷等。此外,本经历来有伪造、重译二说,主张伪造者以为本经系唐武则天敕令沙门伪撰,颁于天下,以巩固其‘天后’之君权。[开元释教录卷十九、大唐内典录卷六、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六、卷二十一、旧唐书卷六]